第九十六回 交换条件 (第2/2页)
快,又回头看了看魔宗,便再到溪边取来一捧泉水送给魔宗。 “魔君内力雄厚无比,卓某自认不如。”卓亦然有气无力的说道。 “呵呵,却也只胜出卓先生一点点罢了。”魔宗气喘吁吁的答道。 其实在二人比试持久之时,便依约见得其中高下,因为魔宗身后枯黄的草地要比卓亦然身后的多,只是二人全神贯注,都未予察觉。慕容云真虽看见地上野草变黄,却并未留意太多。 二人简简说罢便在原地休憩一番,商阳山下随即出现一片难得的安详之景。慕容云真见两位老者皆面露疲惫之色,便想他们交手一天一夜都还没有吃东西,遂起身寻找食物去了。 商阳山虽人迹罕至,但却处处古树参天,慕容云真只需一个纵身,便能将树上尚未落尽的坚果一一摘下。 “两位先吃点东西吧。”慕容云真手捧一堆坚果说道。 卓亦然与魔宗便各取一半的吃了起来,慕容云真双手一空,便只得又回去重新采摘。但不待他采完,河畔的二位老者又要交手了,慕容云真只好连忙赶回来看个究竟。 “此番比试,卓先生在轻功、兵器上胜了我,我也在招式、内力上赢了你,便就是打了个平手,何不在你我绝学上决出个高下?”魔宗朗声说道。 “如此也好,但不知魔君这十年练就了怎样精妙的绝学?”卓亦然好奇的说道。 “说来卓先生却也见识过。”魔宗说道。 “莫不是那赤炎诀?”卓亦然问道。 魔宗摇摇头,说道:“赤炎诀乃我古稀之年所参悟,上次用它与卓先生对决,此番若再用之,岂非太不思进取了?” 卓亦然深至一笑,便说道:“愿闻其详。” “我这十年困居大雪洞,乃创出一套绝学,名曰遣天神诀。”魔宗得意的说道。 卓亦然却畅声大笑道:“天亦可谴乎?” “老天至公乎?天地万物至善乎?却为何谴它不得?”魔宗却不以为然的答道。 卓亦然凝神一思,便不置可否的怅然起来。 慕容云真曾在昆仑山见识过魔宗的遣天神诀,高处自是远胜先前二人所用武功,便连忙上前插话道:“二老打了一天一夜,何不睡上一觉,待养足了精神再比试?”
但魔宗却迫不及待的要展示出来,便直直说道:“我与卓先生既然接连比试了四场,便不在乎这最后一场了。” 慕容云真正欲劝说,卓亦然却也点头叫好的说道:“魔君非狂妄之人,他敢以遣天为名,我倒是急切的想看看这套绝学究竟成色几许。” “卓先生便看好了。”魔宗畅快的说道。 却见魔宗双手竖起二指,微微蓄力后便隔空一划,对面一株碗口粗的杂树便瞬间银装素裹了起来。 卓亦然才见魔宗打出一招,便忍不住拂手赞叹了起来:“魔君这段指力集玄冰、烈炎之气,二者非但不相冲突,反而相互递进,寻常武功只怕再难抵御。” 卓亦然话音未落,那棵被封冻的杂树便忽然化作焦炭,最后被山风吹散而去。武功及此,便真是入得尽头了。慕容云真看着眼前匪夷所思的一幕,才明白魔宗先前出手始终是有所保留,无论是血洗昆仑弟子,还是点杀欧冶天工,他都多以玄冰诀、赤炎诀单独出手。 魔宗之前使用遣天神诀确实未曾尽用,不是他内心有多么善良,而是他认为那些人太过平庸,根本不值得他以最高深的绝学应对。 “先前数度与卓先生比试皆可见得不同绝学,却不知这十年来卓先生又钻研出何等精妙武功?”魔宗得意的说道。 “我这十年并无钻研出什么绝学。”卓亦然简简的答道。 魔宗听罢却失望不已,便说道:“卓先生若用十年前的漫山剑气,只怕再占不得便宜了。” “我虽未曾钻研绝学之术,但十年来一直潜心剑气终极之道,若强求推算,便也可算的一门新的武功。”卓亦然悠然答道。 “便愿见卓先生一展身手。”魔宗急切的说道。 卓亦然随即十指聚拢于心,便听得山谷中风声不绝,魔宗放眼望去,但见飞沙落叶皆如获得生命一般的直奔崖壁而去。待风声落下之时,崖壁上便有许多石块纷纷跌落下来。 “剑道御气之术,确实算不得新奇。”魔宗却不屑的说道。 “所以我与魔君说这十年来我并未刻意去钻研什么绝学呀。”卓亦然无奈的说道。 魔宗却是一番拂袖,便不满的说道:“卓先生当年既然允诺十年之约,却这般敷衍了事,如此便是我赢了你也毫无意思。” “听魔君所言,看来是稳cao胜券了。”卓亦然笑道。 “非我狂妄,卓先生若以刚才的手法对我遣天神诀,便只怕无什胜算。”魔宗自信的说道。 “魔君一式遣天神诀固然精妙绝伦,但胜负之事,总归是要比试了才知道的。”卓亦然则缓缓说道。 “希望卓先生不会让我失望。”魔宗说罢便已纵身退至三丈后的草地。卓亦然也随即翩然一跃,便站在一块低平的石头上了。一场绝世之战即将开启。 慕容云真见二人又要再打,却是万分焦急起来,因为二人皆重伤在身,如今又要在这前无古人的大杀招中分出高下,则必定有一人会死于其中。卓亦然也好,魔宗也罢,此刻在慕容云真看来都不过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却如何忍心见到他们这般惨死于自己眼前? “且慢,且慢。”慕容云真急急跑过来喊道。 “我念你送过一碗水给老夫,便劝你离得远些,莫要在此枉送了性命。”魔宗不耐烦的说道。 “慕容云真,你还有何事要说?”卓亦然亦稍有不悦的说道。 慕容云真见二人是铁了心要比试下去,便知道再如何劝也是无济于事的,只得默然说道:“魔宗与卓先生俱是高人,若能比邻而居,做对知己好友不是更好?却为何非要拘泥于一时武功的高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