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九章 黑山张燕(下) (第1/2页)
建安七年五月初十,常山。 曹昂被反绑着双手带到张燕的面前,虽然贵为当今丞相的公子,张燕的部属对他却并没有优待。 “曹公子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乡下人的待客方式粗鄙,教公子见笑了。”张扬向左右挥了挥手,“为公子松绑。” 军士削断曹昂手腕上的绳索,曹昂略略活动了下有些僵麻的双手,向张燕躬身一揖道:“在下奉丞相曹公之命,特来拜会将军。” 张燕微微点头,以为回礼道:“我的部属皆是些不通礼乐的粗人,如有得罪公子之处,还望公子海涵。在下说话做事不喜欢拐弯抹角,文士的辞令更是一窍不通,是以心中有一事不明,请公子不吝赐教。” “将军请问,在下知无不言。”曹昂道。 张燕语带戏谑的道:“天下谁人不知曹丞相是公子的父亲,公子此来自称是奉丞相之命,而非奉父亲之命,其中的深意,请恕在下愚蠢,不能领会,还请公子为我解说一番。” 曹昂答道:“在下此次前来拜会将军,身份是大汉的使臣,而非官宦家的公子。是以只谈国事,不谈父子!” 张燕淡淡的笑笑道:“原来如此,那么请问公子此来意欲何为?” “曹丞相奉天子之命,征讨河北,先败逆贼刘备于黄河,现又困其于邺城,破城只在顷刻之间。”曹昂话锋一转,“近日探马回报,称将军欲起兵往邺城救援刘备,曹丞相不知自己是否有什么地方礼节不周,冒犯了将军虎威,所以特命在下前来,一者向将军请罪,二者向将军剖明利害,以免将军自误。” “我是否起兵救援刘备,是我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况且其中的利害关系,我已经想的非常清楚明白,不劳公子费神cao心……” “只怕将军想的还不够清楚明白!”曹昂提高声音,打断了张燕。 张燕也不恼怒,只一扬眉道:“如此便要听听公子的高论了。”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在下敢问张将军,这一生到底是为什么而活?” “在下以为这世上只有两种活法,一种为名,一种为利,别无其他。”张燕摇了摇头,“曹公子,每个人对人生的参悟各有不同,即使争辩三日三夜也难有定论。在下想听的是公子对眼下时局的高论,而非空洞的人生道理。所以请公子有话直说,不要浪费彼此的时间。” 曹昂上前一步道:“张将军果然快人快语,那在下也无谓拐弯抹角了。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留名青史,供后人瞻仰。以今日之事而论,若将军助曹丞相,乃是匡扶大汉,讨剿叛逆的忠臣,必能青史传名,流芳百世;若将军助刘备,则是对抗王师,不遵皇命的逆臣,难免载之史笔,遗臭万年。张将军,史官下笔如刻金石,一朝定论,万难更改。千古论道,但凭将军一念而决,万万不可儿戏。在下恳请将军仔细考虑,慎之慎之!” “如今汉室衰颓,皇帝无能,天下时局,实难预知。公子这番话,是欺负我们乡下人见识浅薄了。”张燕冷冷的笑了几声,“在下虽然辟居北疆,却也颇识天下诸侯。依在下之见,曹丞相并非什么忠臣孝子。” 曹昂愣了一下,笑了起来:“张将军真是率直,在下敬佩。不过自在下入城以来,好似从未夸赞过我与家父是忠臣孝子。” 张燕冷冷的一哼道:“不是忠臣孝子的人,却来劝我做忠臣孝子,公子难道不觉得可笑么?” 曹昂面色不变:“在下和家父只是衷心希望将军不会成为为天下所笑的可笑之人,别无他意。” 张燕目光炯炯的盯着曹昂道:“既然曹丞相在公子口中已重新改换成父亲的称谓,在下想再问一次,公子此来,到底是为了国事,还是为了家事?” “如今天下权柄尽握于家父手中,在下的家事与国事有何区别?”曹昂傲然一笑,逼上一步,“张将军是家父极想结识的一位盟友,在下此行肩负的正是结盟的使命。家父托我向将军说明,在这乱世之中能够与我们合作的,皆是天下英雄!将军难道愿意一辈子困守常山,背负着黑山贼的名号了却一生?在下可以代家父向将军许诺,此次无需将军出兵援助,只要将军作壁上观,今后但有我曹氏旗帜飘扬的地方,就必有将军的一席之地!” 张燕皱眉微微沉吟,犹豫难决。 “张将军,万万不可受曹贼蛊惑!”一个焦急的声音在堂外响起。 在外说话的人快步上堂,向着张燕躬身长拜。来者瘦而高削,一身文士的打扮,颌下留着稀疏的几缕须髯。他身上所穿的衣物并非黑山军的制式,显然并非张燕的手下。曹昂心下明朗了几分,暗暗将手移到腰间的剑柄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