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二章 激战钱家大院 (第1/2页)
除了酿酒卖酒外,李汉涛自己最大的生意就是药材了,李汉涛用信鸽与莽山那边的潘龙旺联系好了,让他除了正常供给莲塘镇盛江大药铺的货外,准备给自己在黎花屯的药铺供应药材。 因此,李汉涛要在黎花屯弄一个大药铺,经过查看,他决定就在李府大院拆除一面墙,开一个大门在里面建座房屋,用来经营药材,名字就叫李记大药铺。 李汉涛把这个事交给盘秋生和潘小虎、盘山丫来做,他知道盘秋生在莲塘镇的盛江大药铺已经把这一套搞熟了,潘小虎和盘山丫夫妇俩也一直在药铺里帮忙,再派两个留下的丫头去帮他们,在目前生意还不太多的情况下,应该可以应付得了。 关键是这李记大药铺就在李府大院里,有什么事一叫就有人来帮忙,很是方便,而且,做药材生意主要是批发,需要存放药的地方大,李府大院也不偏僻,正是药材批发的好地方。 建李记大药铺李汉涛花费了不少功夫,他还把这件事传信告诉了济世堂和钟家,刘老爷子和钟老爷子都很支持,刘英忠派了四个通晓药理的朗中过来,钟庭军也来信问是否还需要人手,李汉涛表示现在还用不着太多的人。 用了二十多天的时间,李记大药铺开张了,潘大虎和潘二虎早就送来了四大车的药材,四名通晓药理朗中轮流坐在厅堂里,盘家三口人带着两个丫头在忙碌着,第一天李记大药铺生意就蛮好。 后来,李汉涛又与赵光蛋、钟方军抽空去了一趟林记客栈,把这地方理顺好了。 因为,那林生平被抹去了一段记忆,根本不认得李汉涛和赵光蛋了,他又没有什么大恶,加上李汉涛对这个客栈不太看得重,应该说是可有可无,就只是改了个客栈名,叫岔道口客栈,仍然由林生平作为掌柜,其他的伙计也没换,但李府的许多机密事,是不会让这岔道口客栈的人知道的。 李汉涛把李府的事情基本上收拾得妥当了,整个李氏家业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几宗生意慢慢地走上了正轨。 李汉涛想起离荣家公子荣耀辉的大婚之日也近了,就准备带着赵光蛋北上一趟,一来是去参加荣公子和雷小姐的婚礼,二来他要趁机探查毒蜂门在湘南的底细。 李汉涛一直是与赵光蛋住在一间屋,到了黎花屯也不例外,现在的李府虽然房间宽敞,屋子也多,但他哥俩还是不舍得分开,因为每天晚上他俩都要进入空间修炼,还要在空间里整理、喂养动物驯练犬狼和猎隼,还有几对野鸽子,还要浇灌树木花草,当然林春还在这里面,要让他干活。 兄弟俩住一块,能保住这些秘密,而且在空间里面,可借助猴儿酒修炼如意乾坤心法,效果比外面好而迅速。 临行前,李汉涛把大伙都叫来,交待好了,还特意嘱咐要管好孩子们,好好督促他们习字练武。 李汉涛和赵光蛋各自骑着一匹马,向北面而去。 因为时间还比较充裕,兄弟俩并不急于赶路,而是走走停停,每到一个大一点的地方都住下来,体验体验这里的风土人情。 不知不觉他们就进入了桂西境内,这里再过去就是湘南了,李汉涛和赵光蛋发觉这地方风景很不错,一打听原来这是有名的山水胜地桂花府。 李汉涛对这里不知为何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就决定在此地观赏一下这著名的山水风光。 他们来到了有名的象鼻山,这座在江边的山,山中一个洞半边好像大象的鼻子一样,在江中汲水,在岸上一看就如大象将自己的鼻子伸入江河中一般,既生动又形象。 李汉涛与赵光蛋在岸上看了以后,又涉水过去,爬上了山上,在这山差不多到顶的地方有一座塔,两人看了看这塔,觉得有些年代了,李汉涛也不知如何,对此很有感触。 李汉涛听到一旁有人在议论此塔,说是叫“宝瓶塔”,这象鼻山又叫仪山,山上这“宝瓶塔”建于明代,山下的象鼻子洞又叫水月洞。 李汉涛暗道怪不得感觉此塔年代很久远的样子,象鼻山与这“宝瓶塔”相配,真是栩栩如生,李汉涛正一边欣赏,一面浮想联翩时,听到那几人中一人说:“这么好的山,可惜这宝象吉祥,却被早段时间两伙人的争斗给打扰,而坏了风水。” “是啊,当时我正好在这附近,来龙去脉都看得很清楚的。”另一人说。 “是吗?那为何那些人要在这地方争斗呢?”有一人问道。 “你听说过我们桂西的钱家吗?”说在场的人小声问了一声,但李汉涛灵敏的耳朵还是听到了,李汉涛一听钱家,就想到了钱钧承,不知与他有没有关系? 于是,李汉涛就假装看塔,与赵光蛋往远处走了走,到那些人根本看不见两人的地方,实际上李汉涛是启用了顺风耳,这些人的话语一字不拉地落入他的耳中。 “钱家?是我们桂花府钱兴璋的钱家吗?”有人问。 “是啊,这钱兴璋的大公子叫钱钧承,最不是东西了,那天,另一伙人大概有七八个,里面有几个美女,其中一个太漂亮了,钱大公子好像认识对方,但人家不太爱搭理他,他可能是气不过吧,就故意挑事,结果两边打起来了。”号称在场的人说。 “真打起来了呀?不过我听说钱大公子武功很好的,美女这边的人恐怕不是对手。”那人又说。 “可别小看那几个人,人家还真是高手,连那几个美女身手都挺不错的,钱大公子带的人虽多,但都是些随从,除了他本人以外,没有什么高手,人家这边人虽少,个个是高手,一动手,吃亏的是钱家的人。”这人还真是亲眼所见,虽没讲相斗过程,但听的人都知道是钱大公子吃了大亏。 “那钱大公子是本地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