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咫尺一阁 (第2/2页)
一个个小孔,竟是从这孔中传出的,看来照料这些书册比照顾婴儿还要麻烦些。 刚刚进入第一殿中,还不急着看书,他先要四处看看,见证一下孙乔所说的那四十三殿书籍到底是何般模样才好,第一殿平平无奇,不过是书籍比较多罢了,往西侧的石门而去,轻轻推开,经过一段甬道,转眼间又进入到另一间书殿,这殿中没有风口,也没有天光漏进来,但是不知为何竟然一片澄亮,找了好久方才发现原来穹顶之上还有墙壁之上四处镶嵌着鹅蛋大的夜明珠,难怪这么亮了,这鬼谷不愧为绵延千年的山门,夜明珠竟如此之多,自己看看什么时候抠出一两颗来玩玩。 再过一道石门,往里走去,又是同样的大殿,一连十八殿,皆是一般,无甚出奇,当到了第十九殿储藏碑文的山洞之中,方才有了一丝不同。只见一块块石碑被镶嵌到了大殿内的石壁之中,略微倾斜向下,好让站在下方的人能够清楚的看到上面篆刻的文字,不过最上面那一层的石碑还是太远,只能靠着山字形的高梯才能看到。小鲜环顾四周,一块块石碑如同一个个怒目而视的鬼怪一般,死死的盯着自己,让他不禁生出一阵阵冷汗,汗毛都竖起来了,连忙继续往里面走去,转瞬之间就到了陈列石刻的山洞。 陈列石刻的山洞与陈列碑文的山洞大抵相似,只是那些石刻文字都是直接被凿在了墙壁之上,比那碑文更有连贯性,看起来也舒服很多,字迹也相似,看来应该是某个鬼谷前辈亲自凿刻上去的,小鲜欣赏片刻,点了点头,继续往里面走去。下面的石洞都是画的壁画,有些样式新鲜,像是石洞修筑好之后画上去的,有些却式样老旧,墙皮也与山洞的墙壁不同,应该是从他处将壁画铲出然后迁移此地的。壁画的风格题材各异,有佛家故事,有市井百态,也有皇家风范,但最多的还是儒释道三派相关的图画,小鲜看了片刻,没发现有什么有趣的,便继续往里面走去。羊皮卷轴大多历史悠久,不能展示出来,都收在精致的木箱之中,封存保管,小鲜认字不多,也没兴趣打开那些厚实的巷子,便一直走到了最后,见到了那些各种各样的金鼎。
说是金鼎,其实各种材质的鼎都有,金的、铁的,黄铜的,青铜的,最多的还是铜的,鼎的样式也各种各样,有三角的也有四角的,有的鼎比他人还高还大,有的却只有一只酒杯大小,上面的文字也只有小如指甲般的寥寥数字而已。一路走来,总算是看完了这四十三殿的精彩,小鲜觉得也无甚意思,可悲的是自己之后的两年时光只能在此度过,与这些书山字海为伴,当真是可怜。 又回到第一殿中,小鲜从靠近门边的石柜开始,一本本查看着上面的书籍,第一本书便是论语,不过却也有些不同,只见书册上写有齐论语三字,后面的则还有鲁论语,古论语,张侯论等,小鲜随便抽出一本看看,又抽出另外一册比对着看,其中有些相似,有些却不同,不禁暗自感慨,一本论语便有这么多版本,难怪这里有十几万册图书了,怕是这世上古往今来所有的书籍都集中到了这里吧! 论语他曾经在草堂书院跟随公羊博度过,而且还读过不少,不过对于里面的那些语句不是很了解,即便是公羊博解释之后,他仍然不了解,毕竟其言语针对的乃是君子,而君子在成书的那个年代基本上都是贵族阶层,对于小鲜这么一个从社会底层拼搏而出,只为生存目的的小民而言,那些阳春白雪着实太不符合人性思量了。 不耐烦的将书放了回去,他又四处走走,偶尔从里面抽出一本书册来,看上几行文字又塞了回去,走得累了,就坐在大殿的正中央,环顾四周,一本本书册如同一道道符咒一般,将他牢牢的束缚住,终于他明白了一个词汇,叫做坐困书城,与自己此刻模样倒是十分相似。 天啊,你怎么还不黑啊!小鲜走到洞口看了看天,只见一片蓝天白云,才刚刚正午,他还有一个下午要熬,禁不住长叹一声,回到殿中,找了个舒服的地方躺了下去,睡了一会儿,却又觉得地面坚硬膈的难受,四顾一望除了书册之外也没其他物什,只好从石柜之中抽出几十本书籍来,码成床铺的模样,试了试,比刚才舒服了一些,便躺了上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