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第1/2页)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早上六点钟,晨风徐徐,吹过校园的旗杆,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发出欢快的声响。 伴随着悦耳动听的歌声,来自附近居住区的学生们,或是步行,或是蹬着自行车,从小巷里出来,在大街上渐渐汇聚成一股洪流。 鲁斌注意到,这些孩子身穿统一制式的军绿色校服,领口有风纪扣,多数人都是扣着,因此腰杆都挺地笔直。每个人都斜挎着粗布做的书包,鼓囊囊的,估计里面塞满了课本。 鲁斌很清楚地知道,这些学生里面有军属,烈士的子女,有“领导”的孩子,有工人的孩子,甚至有农民的孩子。住的远的才骑自行车上学,住的近的都是步行。 没有私人司机,没有豪车接送,父母的社会地位、影响力,在学校门口止步,并没有渗透到里面去。 “这,很好!学校就应该有学校的样子!” 孑然一身的鲁斌,由于气质独特,甚至可以说有些出众,在莘莘学子汇聚而成的洪流中显得格外显眼,再加上他刚才说的那番话,立即引起在学校门口迎接学生的老师的注意。 学校的保卫室,一位在特殊部队服役,被上级组织安排转业,在学校重新就职的军人,凭借长期磨砺出来的职业本能,察觉到一丝危险,忍不住推门走出来。 鲁斌却不慌不忙地戴上一副黑框眼睛,同时平复自己过于激动的心情,随后从上衣的口袋里,掏出一封“介绍信”。 学校保卫人员立即走上前,双手接过信函,后退一步拆开,瞄了一眼就将上面的内容记住,随即明白过来地点了点头。 鲁斌看见职业素养极高的前军人,将介绍信转交到学校老师手里,英姿飒爽的女教师立即转过头,上下打量着自己,一副不敢置信的神情。 “校外辅导员?” 鲁斌微笑着轻轻点头:“我是一位作家,为了写一篇关于学生的文章,所以想在本市最好的学校,立新市第一中学体验生活。” 女老师将介绍信反复看了几遍,发现没有任何破绽,来人尽管是陌生面孔,说的话也不是本市的口音,不过公章钢印总不会有错,于是放下担心,将介绍信重新折叠好,放回信封里,并伸手延请。 鲁斌走过学校保卫,明显感受到此人有些与众不同,他的人体自带电荷,明显比常人多几倍,顿时暗暗惊疑:“或许是基因工程的改造?或许是移植到体内的人工器官,无意之中发出的电脉冲?” 在学校办公楼,校务处主任亲自出面接待,他看了女老师转交的介绍信,又看了鲁斌几眼,随意说了几句寒暄的话,立即表示对“大作家”的欢迎。 “据说,本市最好的第一中学,有很多少年天才,动手能力极强,接连发明了许多有用的工具,博得小科学家的称号。我相信,在这片肥沃的土壤里,有更多的种子在酝酿,在积蓄,有朝一日就会萌发成一棵好苗子。” 征得校务主任的同意,鲁斌选择了初中二年级三班,担任学生们的课外辅导员。他立即抓住机会,在课余休息的十分钟里,开始自己的第一次授课。 由于陌生的面孔,他在学生心目中受到些许抵触,不过鲁斌反手抓住电线,从包漆皮的铜线,源源不断地汲取出里面奔涌流淌不休的电流,另一只手随即凝聚出一枚拳头大的球形闪电,放射着璀璨的蓝白电光,顿时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 “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 初二三班的学生们,都震惊于球形闪电凭空出现的“奇迹”,耳朵听着连串电火花噼啪作响的爆鸣,突然发现新任的校外辅导员深不可测,很可能是国家级的“科学导师”。 “这是电浆现象!” 一个坐在靠窗位置的学生,放下手里的课本,扶着老式的方框眼镜,给出一个很肯定的答案。 鲁斌侧头望过去,只看见镜片上的反光,轻轻地点了点头:“对!这是在自然界并不罕见的电浆现象。我们伟大的共和国,在早些年反击欧洲侵略者的时候,通过科学家的通力合作,终于解析出电浆现象的本质和原理,并且将这种力量掌握在手里,成功地打败了敌人,保卫了新生的国家。” 另一个学生,坐在前排正中,立即挺身站起:“尊敬的辅导员,小到电浆枪,大到电浆炮,都有繁复的零部件,你怎么能空手就展现出电浆现象?我对此很好奇!” 鲁斌还没有开口回答,一个眉眼有英气的女学生,原本交叠在书桌上的胳膊,突然扬起右手,并高高举起:“我知道,我知道!” 鲁斌立即伸手示意,做出一个邀请的动作,看见她充满自信的目光,出身学者家庭的气质,忍不住暗想:“请开始你的表演!” “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