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 上 平州路张觉降宋 (第2/2页)
自从收取燕京之后,收降了左企弓、虞仲文、曹勇义等一班老臣,这些人不愿意担任金国特有的猛安谋克形式的官员。金太祖阿骨打遂参照辽宋之制,设置汉官,并进一步将这种官制完善。为此,他诏告文武官员道:“自今军事若皆中复,不无留滞。应此路事务申都统司,余皆取决枢密院。”在这个诏书里,金太祖阿骨打把都统司和枢密院的权限有了明确划分。 其时,金太祖阿骨打欲将枢密院迁于广宁府。金之广宁府也就是营州之地,途中要经过平州。为了搬迁的顺利,更为了枢密院官员的安全,依照粘罕的本意,他想派兵生擒张觉,以除后患。康公弼说道:“如果这样去做,若是能够如愿,固然很好。若是打草惊蛇,那就是促之使叛,必将会带来更大的麻烦。倒不如先去面见张觉,打探一下他的意向,然后再做决断。”粘罕听了,说道:“康枢密果然想法周全,屈尊去走一趟。如果张觉说得半个不字,那我就要去和他见一个高下了。” 康公弼到了平州,来见张觉。张觉和康公弼本来早就熟识,当下寒暄几句,便单刀直入地说道:“康公此来,不知是为了公事,还是为了私事?”康公弼听了,笑着说道:“留守大人,这次前来,一半是私事,一半是公事。”张觉是何等精细机敏之人,一听康公弼之言,对他此番前来的用意,也猜了一个八九不离十。张觉略思片刻,笑着对康公弼说道:“请君回到燕京之后,告知粘罕都统,就说我张觉并无二心,请他们只管放心好了。如今契丹八路之地,皆陷于金,只有平州一路独存。我也知道孤掌难鸣的道理,更晓得弃暗投明的含义,怎么敢有异志呢?之所以未敢释甲,整兵陈卒,就是因为近邻之故,有一回离保罢了,是为防备他趁虚前来进攻。”康公弼听了,也笑着说道:“实不相瞒,都统司对留守颇有疑心,如今听了此言,也就冰释雪消了。”张觉听了此言,心中暗自吃惊,当下急忙表白道:“我张觉就是吃了豹子胆,也不敢有悖逆之事,与金为敌。” 康公弼返回燕京,来都统司面见粘罕,如此这般将张觉之话对他说了一番。粘罕听言,信以为真,也就放下了心,置而不疑。遂去禀告金太祖阿骨打,决定将枢密院东迁。
其时,金人欲留一座空城于宋,尽令燕民东迁。人言:“故土难离”。燕京的官吏百姓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热土上,虽然贫富不同,但对这块土地的感情却是一样的深厚。当时抛家离舍,流离道路,愁苦万状,也悲愤异常,又不好对别人诉说。因为张觉也是平州人,所以也就纷纷找张觉诉苦。有的人对他说道:“康公弼、左企弓等人身居辽国要职,但不能守住燕地,以致使燕京的父老乡亲遭到了如此可悲的下场。如今能令我辈免遭流离失所之苦者,除了大人之外,还能有谁呢?”张觉听了,心中颇为凄然,当下召集下属商议。这些下属大多都是燕人,对东迁之事早已心怀不满,遂齐声说道:“近闻天祚皇帝于松漠之地声势复振,金人之所以急趋山西者,畏惧契丹抄其后路,不得不加防备罢了。更何况奚王回离保亦于奚地起兵,以图恢复辽之大业。面对如此局势,公能仗义而起,迎接故主而图恢复大计,责以企弓等人之罪而杀之。然后,放纵燕人回归故土,南朝官吏大概不会不欢迎他们。即就是金人西来,内有营、平之兵,外藉南朝之援,又有何惧?” 张觉听了众人之言,心中颇有同感。但尽管如此,若要叫他下定决心反金复辽,他却难以决断。当天晚上,他将翰林学士李石请来,设宴待之。酒至半酣,张觉说道:“我的心中,如今潜藏一事,难以决断。今日特意将学士请来,请为我断之。”李石听了,亦停杯不饮,微微笑道:“以留守之才略,世间还有什么事能难得住你呢?所谓难断者,必为大事。留守心中必定有了主意,只不过想告诉我知道罢了。”张觉遂以众人所言之事相告,李石深以为然。 其时恰好遇到了一个在张觉眼中被视为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辽国天祚皇帝率兵东向,而遣耶律大石率部攻取奉圣州。金人有了后顾之忧,所有主力已经开赴山西之境。金人在燕京之地兵力空虚,而且,金人已将燕京六州之地归还于宋。于是,张觉遂下定决心叛金。 这时,左企弓、曹勇义、虞仲文、康公弼等人正在率领燕人东迁的途中,路经平州,憩息于滦河西岸的栗林之下。张觉派遣部将张谦率领五百多骑兵将其包围,又历数其十罪道:“天祚播迁夹山,不即奉迎,一也;劝皇叔秦晋国王僭号,二也;诋讦君父,降封湘阴,三也;天祚遣知合閤门使王有庆来议事而杀之,四也;檄至,有迎秦拒湘之议,五也;不议守燕而遂降,六也;不顾大义,臣事于金,七也;根括燕财,取悦于金,八也;使燕人迁徙失业,九也;教金人发兵先下平州,十也。”左企奇诸人听了,羞愧满面,无地自容,俯首闭目,无言以对。张谦遂令兵卒将左企奇、曹勇义、虞仲文,康公弼四人缢而杀之,尽放所掳之民返归故里,又榜喻燕地百姓多复旧业,而其财产为常胜军所占者悉还原主。燕地百姓见了,人人欢欣鼓舞,高兴异常。张觉仍然恢复辽之国号,称为保大三年。并画天祚之象,悬挂于室壁之上,朝夕参拜。每有大事,必要告之而后行。并将平州父老百姓招至具家,对他们说道:“女真人,乃是我们的仇人,岂能听从他们。”继而又指着屋内的天祚画象说道:“父老乡亲们,你们大睁双眼认一认吧,难道这不是你们的主人吗,岂能昧了良心而背叛他呢?为了恢复辽国,为了赶走金人,我们宁可相约以死。若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宁可南归大宋,也死不降金。”自古燕地之风,崇侠尚义,众人听了张觉之言,人人感奋涕泣,愿意以死相从。 李石又对张觉说道:“事已至此,我们抗金之志已决,金人也必然不会容忍我们,不如早做打算。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和燕山宋人暗中连结,以为后援,以防不测。”张觉听了,大喜道:“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我也是这样想的。既然学士和我都有这个想法,那么,这一趟路就只好相烦学士去走一遭了。”李石听言,慨然应允,又说道:“如今此事好似箭在弦上,其势不得不发。再者宜速不宜迟,我明日即去燕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