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 下 返浑河太祖病逝 (第2/2页)
河以北的地区,居住在部堵泺以西的行宫里。在他到来之前,谙班勃极烈吴乞买已经率领宗室百官,在行宫的大帐之外迎候他了。 按照女真人的习俗,如果患了重病,就要选择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去避疾,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作为金国第一个皇帝的阿骨打,他愿意在按出虎水之畔静静地走完人生的历程。但是,他依然不能有悖于自祖宗以来就已经形成和恪守的习俗。他选择了部堵泺,这里山清水秀,是他最为理想的避疾之地。 又过了几天,一双英雄的眼睛终于闭上了,他的不灭的英雄的灵魂离开了他的躯体,在天宫自由自在的翱翔,飞回他所热爱的故土,回到了女真人的身旁。 九月,金太祖阿骨打的梓官被运至上京。他的陵墓建于宫城西南,在陵墓的正前方另又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宁神殿,作为祭祀之所。 隆重而庄严的丧事料理完毕之后,国论勃极然斜也,郓王完颜昂以及宗峻、宗干等宗亲和文武百官请吴乞买继位登极,吴乞买推而不许。众人固请不止,吴乞买依然不许。宗干遂率领诸弟以赭袍披于吴乞买身上,又以传国玉玺置其怀中。于是,吴乞买遂继位称帝,他就是金太宗。告祀天地,大赦中外,改保大三年于天会元年。 且说阇母与张觉部将张敦固相峙于榆关、营州之间,正值五六月之季,天气暑热,且又多雨,便退军于海壖之地,休军养马。到了九月,天气转凉,又经过数日的休整,兵精粮足,士气极盛。遂率部进入榆关,对张觉发动了第二次进攻。 阇母率兵进至新安,遇到了张觉部将王孝古所部的阻击,阇母派遣部将赤盏晖出战。赤盏晖的祖先原附于辽,定居张皇堡,所以曾经以张为姓,后来又从张皇堡迁徙于来州。赤盏晖长得膀大腰圆,体貌魁伟,慷慨而有智略。辽国之时,奉命统率来、隰、迁、润四州邑兵。天辅六年,投归于金,隶属阇母统辖。随从阇母平定兴中府义、锦等州,多立战功。这次奉了阇母之命,迎战王孝古。两军对阵,王孝古当先出马挑战,赤盏晖催马迎之。两人各持一柄大砍刀,一来一往,大战二十回合。王孝古卖个破绽,假作抵敌不住,拍马便走。燕兵见主将已败,发一声喊,随之而溃。赤盏晖追赶数十里,虽然不曾斩得一兵一卒,却也缴获了不少兵杖器甲,当下来见阇母。阇母称赞其首战告捷,大长金军士气。赤盏晖说道:“敌兵未败而退,只怕是另有所谋,还得多加提防才是。”阇母说道:“燕人这些年来未经战阵,一向怯懦,临阵败退,亦是常有之事。即是他有阴谋,我又有什么理由惧怕他呢?”
次日,张觉从弟张钧又率部前来挑战,阇母又派大将黄掴敌古本迎敌。两马相交,两人相对,大战不到十多回合,张钧却虚晃一枪,领兵败溃而去。黄掴敌古本来向阇母交令,阇母问其胜败如何,黄掴敌古本笑道:“今日与我交锋者,本是张觉的从弟张钧。谁知,这张钧太不济事,没有打上几个回合,那张钧就装出一幅熊包样子,落荒而逃。不过,我倒觉得这件事有些蹊跷,张钧并没有败,他却为何要败溃而去呢?莫不是有意戏耍我不成?”阇母听了,笑着说道:“不管是燕将败走也罢,或者是戏弄人也罢,今日也算是你立了一场大功劳。”黄掴敌古本听了,高高兴兴的告辞而去。 第三日,燕人又换一将前来挑战,阇母亦派新将迎战,燕将故伎重演,依然战败而去。 阇母自从出兵以来,虽然仅仅只有几天,却连战皆捷。而燕人节节败退,一天溃逃几十上百里路,渐渐将金人引至营州以北地区。这一日,阇母催军急进,已至楼峰口,忽见山谷之间,战旗隐隐,尘土飞扬,好像有辽兵出没之状。阇母见了,即对斜卯阿里说道:“你可率领本部人马杀入谷口之内,若遇敌人伏兵,即可边战边撤,退回谷口,自有重兵接应。”斜卯阿里奉命而去。 阇母又唤出散笃鲁,忽鲁补二猛安道:“你两人各率本部之兵,可抢占楼峰口两侧高地,如有敌人设伏,力争歼之。若斜卯阿里撤出谷口,即以乱箭齐射谷中燕兵。”诸将亦奉命而去。 斜卯阿里进入楼峰口山谷之后,果然看见前面有燕兵疾行而走。驱兵追有二里多路,又听两边山头上鼓声震天,杀声动地。燕人闻之,回军杀来。斜卯阿里一见,率兵急急撤出谷口。这时,只见两边山上箭如飞蝗,滚石如雨,谷中燕兵,非死即伤。原来散笃鲁,忽鲁补二人杀散燕人伏兵之后,便擂鼓呐喊起来。山谷中的燕兵恰好中计,返身杀来,反而中了金人的圈套。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