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下 童太师逃逸太原府 (第2/2页)
主要原因还是不了解宋朝的虚实,只怕陷入泥泽之地而不能自拔。所以,在短短的数月之间,连续三次派遣使者出使宋朝,初为告谢通好,二为告捷而得天祚,三为贺天宁节。这些使者都肩负一项极为特殊的使命,那就是观察沿途山川道路的险易情况,探听宋朝府库以及兵备虚实。其时,宋朝君臣也得到了边报,说是粘罕在西京,宗望在平州都在经营备战之事。因此,两国君臣都在念着各自的经文,敲打着自己的算盘珠子。但在谈判桌上,却依然是和风细雨,并无剑拔弩张之势。 金使返归之后,向金太宗吴乞买禀报了出使宋朝的所见所闻。金太宗吴乞买听了,心中已自有了主意。耶律余睹、刘彦宗又先后献策,以为南朝可伐,兵卒不需太多,所需粮饷可从沿途而取。这些看法与金太宗吴乞买的本意相附。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又有一件事情的发生更加坚定了金太宗吴乞买南伐北宋的决心,这就是北宋义胜军三千人和易州常胜军五百人先后叛归于金,使得金人对宋朝的强弱虚实更是了如指掌。 天会三年十月,金太宗吴乞买颁诏诸将伐宋。以谙版勃极然斜也兼领都元帅之职,坐镇上京会宁府。以移赍勃极烈粘罕兼左副之帅先锋,经略使完颜希尹为元帅右监军,左金吾上将军耶律余睹为元帅右都监,自西京入太原。以宗望为南京路都统,阇母副之。知枢密院事刘彦宗兼领汉军都统,自平州从燕山。宗望闻而奏道:“阇母与臣为叔父,又为元老勋臣,请以阇母为都统,臣监战事。”金太宗吴乞买听从其请,遂以阇母为南京路都统,埽喝副之,宗望为阇母,刘彦宗两军监战。从这次兵力部署来看,金太宗吴乞买仅仅只是打算收取燕京而已,粘罕入侵太原之举不过是配合宗望收取燕京的行动罢了。后来,局势的发展不但出乎粘罕、宗望等人的意料之处,甚至也出乎于金太宗吴乞买的意料之外了。 金国使者出使宋国之时,为了不使宋朝君臣疑心,遂以好言相诓,还信口开河,答应以蔚、应二州以及灵邱、飞狐二县割让与宋。宋朝君臣并没有想到这是金国使者在玩弄骗术、施放烟雾,反而信以为真,遂使童贯前往接收这些地方。童贯到了太原,这才风闻粘罕已经举兵南下的消息,心中将信将疑,不以为然。他派马扩、辛兴宗为使者,打算去西京往见粘罕以索取归还之地。马扩等人到了军前,粘罕严兵而待之,仅仅允许吏卒三人而入,并令其庭参,就如拜见金主之礼。马扩等人初时坚执不肯,后来又不得已而拜之。首议山后之事,粘罕说道:“我国大圣皇帝初与赵皇跨海交好,各立誓书万世无斁。不意贵朝阴纳张觉,收留燕京逃去官民。本朝紧牍追还,谁知却以虚文相欺,如今倒要与你们辩一辨是非曲直之事。”马扩说道:“本朝只因为谨慎之过而失大计,轻从张觉之请,我家皇上也往往诲之。愿大帅故念旧好,不以前事置怀。且请交付蔚、应两州以及飞狐、灵邱两县之地。”粘罕听言,冷笑着说道:“真是奇谈怪论,你还想得到两州两县吗?我就实话告诉你吧,你也就不用再有什么狂妄之想了。山前山后,都是我家的土地。你还要再有什么别的话,那么好了,你家也可以另割数城,交付了我。咱们以地换地,互相赎卖,也就算是公平合理,两不吃亏了。你们可速去,我自遣人去宣抗司理会。”
马扩看到粘罕语气坚决,态度强硬,无以为计。自大同返回太原,俱以粘罕之言告诉童贯,童贯说到:“金初立国边头,那时能有多少军马,现在怎么就敢说如此之话、作如此之事呢?”马扩说道:“他们深恨本朝结纳张觉,又为辽国降臣所激,故谋报复。如此应该速做准备,以防不测。”童贯听了,并不理会。不久,粘罕又遣王介儒,撤离拇持书到了太原,以逾盟、纳叛之事相责,词语极为强硬。童贯向之道:“如此大事,过去为何不告诉我呢?”撒离拇说到:“现在兵事已兴、战端已起,还有什么好告诉的呢?应该速割河东河北之地,以大河为界,还可保存宋朝宗祀。”童贯闻言,气往上逆,不知所为。即欲以赴阙禀议为名,遁还京师,太原知府张孝纯劝谏道:“金人渝盟,大帅当会诸路壮士以作防备。如今太师一去,人心必摇,其实是将送河东之地而与金国。河东既失,河北又岂能保得住吗?愿太师少留,共图抗敌大计。太原地险城坚,人亦习战。金兵此来,未必能克。”童贯听了大怒,说到:“我童贯受命宣抗,并非守土之臣。太守必欲要留童贯,那么朝廷所设帅臣又干什么去呢?”遂不辞而去。张孝纯叹道:“平生童太师作几许威风,等到面临危难之时,却又畏头畏尾,怯懦如此,抱头鼠窜而去,有何面目去见天子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