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下 困孝纯粘罕围太原 (第2/2页)
太尉的作为颇有微词,但作为身负重命的守疆大臣,他依然下定了固守太原的决心。金兵进入朔、武、代、忻之境的消息相继传来,张孝纯十分敏锐的目光已经注意到了石岭关的防守的重要意义。他命令部将冀景率领劲兵前往增援,冀景以将少兵弱为辞,不敢前往。张孝纯说道:“将少可以增加,兵弱也可补充,但金兵已经入侵,为国效力的责任不可推诿。”又命耿守忠率领本部八千精兵为助,冀景再一次推辞,声言自己不敢担当此位,并言明自己对守住石岑关并无自信。张孝纯听后,心中颇为不快,说道:“要兵给兵,要将给将,大敌当前,岂能再三推诿!军令已出,不能有所更改了。”冀景迫不得已,只得硬着头皮率兵前往。不过,他的心里还是没有下定死守石岑关的决心,只是费了一番心计,派遣耿守忠率其所部八千之众当其前面。这种未曾接战而先自安排自己逃路的兵力部署,也给耿守忠及其所部带来了不良的负面影响。耿守忠虽然在表面上不说,但在心中却也开始犯了嘀咕。宋兵到了石岑关,还没有将兵力部署停当,金兵已经蜂拥而至关下。耿守忠见敌军战马如云,兵卒如蚁,旗甲鲜明,军势强盛。虽然未曾交战,心中却早已怯了三分。便也不往报冀景,私自作主,大开关门,将金兵迎进关来。冀景远远看到金兵就象潮水一般涌进关来,便也不假思索,“三十六计,走为上策”,遂单骑而遁。返回太原。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了耿守忠身上,说他向金人献了石岑关。张孝纯闻之,大惊失色,急忙部署兵名登城防守。这时,粘罕所率领的大军已经源源不断而至太原城下了。张孝纯急唤提举使郑谊,对他说道:“金兵云集城下,来势汹汹。太原城高粮足,必能坚守。你可乘金兵立脚未稳之际,借着一时的慌忙与混乱,冲出城去。传檄诸郡,使之作好准备,互为犄角之势,各自为战,相互声援。金人屯兵于坚城之下,若是一时难以攻克,则师怠兵疲,人心涣散,那时乘机反击,必能获得全胜。”郑谊奉令,带了两名敢死之士,凭借着对太原府地形的熟悉,冲突而出,向各州各郡报信去了。要说张孝纯的这种想法,也称得上是深谋远虑。可是,他们面临的客观条件,包括影响军事形势发展变换的天时、地利、人和诸多因素,都好像是在故意与他为难似的,使他的坚守太原、拖垮金军、击败金军的策略最后落了空。
粘罕部署兵力,将太原城团团围定。巡视四周,看到太原府城墙高耸坚固,易守难攻,料想一时难以攻破。暗自想到:“若能收取附近多个州郡,使太原城变成一座孤城。然后以重兵屯于太原城下,长围久困。日子久了,太原城即就是固若金汤,也要把他攻克”。想到这里,遂派使者传撽各个州郡,招谕使降。 平阳乃晋南的一大重镇,位于汾河之旁。其时,镇守平阳的乃是义勇军将领刘嗣。刘嗣亦为蕃人,部四千兵卒之中,蕃人将卒占据其半。当时听得金人南侵,便有降金之意。这一次,刘嗣上午接到张孝纯使令抗金的撽文,下午却又收到了粘罕招降的文书。刘嗣将张孝纯抗金的撽文烧掉。遂暗中遣人从间道而至太原,向粘罕纳款投降,献了平阳。粘罕闻之大喜,许以高官厚禄。当时刘嗣驻兵于城外,欲图率兵入城,又怕引起怀疑。遂选派几十名粘罕的兵卒,扮作商人模样,以入城贸易为名,骗过了守城士兵的眼睛,混入平阳城内。这些人既入了城,暴露出来本来面目,各自取出了刀枪剑戟诸般兵器,杀向城关。宋守关兵卒见了愕然,等到醒悟过来,打算取出兵器前来迎敌之时,已经晚了。有的人已经变成了刀下之鬼,那些侥幸没有死的,也都撒开两腿逃命去了。刘嗣潜伏于城外等候的兵卒看到城门打开,便一拥而入。城中士民见之,莫不骇然,奔走相告道:“jianian臣误国误民,将这些蕃人兵卒置于内地,今日果然受其惨祸”。刘嗣听言,恼羞成怒,纵兵大掠,抢夺财物,劫掠妇女。城中士民百姓,纷纷出城躲避。数日之后,这才平静下来。刘嗣抢了平阳城池,降了金人。 当宋朝驻于陕西,河东的将率听说太原被金人所围,当即出兵前来救援。计有五万之众,集聚于汾河以北,给金军造成了极大威胁。粘罕派遣元帅左都监耶律余睹前往迎战,耶律余睹奉命,率领部将屋里海等人,经过一日一夜的激战,将援军击败。斩杀一万余人,生擒其主帅郝仲连,张关索以及统制马忠,宋人第一次援救太原的行动遂告失败。 击溃这支援军之后,粘罕以为陕西与太原隔河相望,为了防止援兵相随而来,派遣闍母出使夏国,向西夏国王李乾顺承诺割让天德、云内、金肃,河清四军及武州等八馆之地。约攻麟,府二州以牵制宋军。李乾顺看到粘罕许诺的条件颇为优厚,便也毫不犹豫,一口答应了下来。绕城观敌,粘罕想出了一个攻城围城的新法,即以锁城之法围攻太原。何为锁城之法?也就是在城外矢石难以到达的地方,又修筑新城,派兵守之。这些城环绕太原一周,阻断了太原城与外界的一切联系。粘罕的这一招果然厉害,它使太原城变成了一座真正的孤城。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