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国演义_第五十四回 下 假和议宋臣自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四回 下 假和议宋臣自欺 (第1/2页)

    第五十四回下假和议宋臣自欺

    李邈见城池已为金兵所破,遂率兵巷战,所部伤亡殆尽。李邈心知难免,打算赴井而死,却被左右之人紧紧抱住,难以脱身,遂为金兵所执。

    宗望坐于城头之上,金兵押解李邈来见。李邈昂首而立,金将胁迫李邈拜之,李邈终是不屈。金将大怒,用火烧其须眉及两髋髀,也傲视不顾。宗望见李邈是一条硬汉子,心中倒也十分佩服,便也不想杀他,而将他押往燕山府。

    金将问道:“你纠集兵民,与我相抗,又说我们是贼,这是为何?”

    李邈说道:“你们违约毁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不是贼又是什么呢?”

    后来,徽、钦二帝被掳,两河之地被掠,金国宰相刘彦宗欲以李邈为沧州知州,李邈笑而不答,并说道:“天下强弱之势随时都在变化之中,哪有强者永强,弱者永弱的道理呢?这不过是大宋适逢其隙罢了。你不以此时归还二帝以及河南之地,还要象契丹那样岁取重币以为长利,你能担保你们就会这样永远强大下去吗?”

    刘彥宗听了,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又强迫李邈依照女真人之习俗,削去头顶之发,李邈也执意不从。刘彥宗再三迫之,李邈迫不得已遂削发为僧。刘彥宗深以为憾,告之于粘罕,粘罕命杀之。遇难之日,神色不变,南向而拜,端坐就戳,终不屈服。燕人见了,也为之流涕。此乃后话,先叙一笔。

    宗望攻取真定府之后,刘彥宗向其建策,象汉人那样开科取士,笼络人心。宗望遂在真定府举行了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科考,从中选取进士共计七十二人,并授以敕命。

    与此同时,粘罕和宗望又以元帅府的名义,派遣杨天吉、王讷出使宋朝,责问其向契丹梁王耶律雅里及耶律余睹遣送腊丸书之事及索取原割三镇。书中写道:“向时差萧仲恭、赵伦等人赉书往报复回,且辄受间谍之谋,阴传构结之文。今以杨天吉、王讷为问罪使,速令皇叔越王,皇弟晖王并太宰一员同诣府,赉书陈谢过咎,仍许原割三镇,并令开门以待。

    却说金人在举兵之前,宋钦宗曾经派遣閤门舍人吴革为使者,出使粘罕之军。又以王云为使者,出使宗望之军。

    吴革见了粘罕,庭参不拜,毫不示弱,并义正严辞地责问其贪利败约之事。金人听了,相顾失色。

    因为粘罕想索回在威胜军之战中被宋人所俘的人马,所以对吴革也就采取了一种极为宽容的态度。授以书信,并使之归宋。

    吴革返回京城,见了宋钦宗,以在粘罕军中的所见所闻禀知。说道:“金人有吞箭之誓,毁约败盟已经是眼前之事。目前的当务之急,应该加强边镇要地的防守。调遣陕西兵马,为京城之援,不要再寄希望与议和了,议和是没有用的。”

    宋刑部尚书王云奉使到了燕京,来见宗望。宗望却声色不露,只是索取所欠岁币。不过,在表面看来似乎平静的气氛掩饰之下,王云似乎也感觉到了一种剑拔弩张的气息。归朝之后,如实禀报,说道:“宗望貌似恭和,其语气却很强硬。一个是索取三镇之地,另一个是索取所欠岁币。并说道一日之内,若不见答复,就要再一次发兵南下了。”

    宋钦宗召集群臣议事,群臣之中,要求议和的大臣占绝大多数,只有中书侍郎何桌却不以为然。以为金人以议和为幌子,但其真正的目的还是要毁约败盟。

    于是,根据何桌的建策,任命李回为大河守御使,折彦质为河北宣抚副使。又分天下二十三路为四道,在三京及郑州设立都总管府,分总四道之兵。以知大名府尹赵野为北道都总管,知河南府王襄为西道都总管,知邓州张叔夜为南道都总管,知应天府胡直孺为东道都总管。

    同时,又给四道都总管以极大的权力,事得专决,财得专用,官得辟置,兵得诛赏。缓急之际,则以羽书诏之,入卫京城。四道都总管府措置还未停当,金人已经举兵南下,并先后贡献攻陷了太原府和真定府。

    杨天吉、王讷等人奉了粘罕、宗望之命,到了汴京,被馆伴使领着去见宋钦宗。态度蛮横,言辞激烈,持其书于宋钦宗面前,说道:“陛下既然不愿意割让三镇之地,又怎么能忍心复立契丹之后,还要暗中连结我国降人。不知陛下这番作为,是何用心”

    宋钦宗说道:“此乃jianian人之作为,朕并不知情。”杨天吉、王讷听了,不再在这件事上说什么,却索取三镇之地及金帛、车辂、仪物,并加其主以徽号。宋钦宗卑辞以答,一再说明这并不是朝廷之罪。更命王时雍为馆伴使。王时雍承奉宰执大臣唐恪,耿南仲、聂昌之意,以三镇所入而增加岁币,并以宋朝历代帝王所遗传下来的内府珍珠送于粘罕和宗望,还答应厚犒河东之师。

    金使听了,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先取犒师之物十万匹绢而去。

    太原、真定的相继陷落虽然使宋朝君臣为之震惊,但朝野上下计无所出,并没有御敌之良策。因此,只有把一线希望寄托在根本不可能的和议上面,屡屡遣使求和。

    金帅粘罕和宗望借助了宋朝君臣的这种心态,口头上答应愿意和解,而实际上却又攻伐不已。而掌执大臣却以和议大有希望而坚持不变,诸将也以和议之故而闭壁不出。

    自从李纲被贬黜之后,朝廷之内,也只有一两人对此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何桌曾对宋钦宗说道:“三镇乃国之根本,怎么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将其轻而易举地放弃了呢?况且金人素来就无信义可言,割之亦来,不割亦来。”

    当时,他的这番话立即遭到了主和派首领唐恪、耿南仲等人的强烈反对,何桌说道:“河北之民皆是大宋之赤子,如果弃去三镇,河北之民也尽得弃之。为民父母而弃其子,这能行吗?”

    宋钦宗听了,颇为感悟,即刻征兵。而唐恪、耿南仲、聂昌却坚信和议可成,相与而对宋钦宗说道:“如今征兵不已,若使金人闻之,后果不堪设想,那时又为之何?”宋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