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事_童年记事:怀旧一日游(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童年记事:怀旧一日游(四) (第2/2页)

    回家的路上,我们又穿起弄堂来。从XC路、自忠路一直可以穿到大同戏院(****期间称大庆剧场)。谁知半条弄堂还没穿完,就被人堵住了。可能是刚才我们不小心,把枪给露来出来,招来眼红的。

    刚进大弄堂时,我就觉得有两个人好像在跟踪我们。因为是两个,我也就没把他们放在心上。我们一转进小弄堂,就看见那一头有两个人把出路给堵住了,真是狭路相逢。他们身穿军装,头戴军帽(都是假的),腰间扎的是武装皮带,插上了链条枪。只听见后面两个在喊:“把链条枪留下,放你们走。”我回头一看,他们手中也有链条枪,糟了,今天撞上拦路抢劫的了。此路是我开,要从这儿过,留下买路钱。那真是(水浒)里劫道的的现实版。

    一看妙头不对,我喊了声:“冲!”我们三人拼命朝前冲出去(实是逃跑)。那两个人见我和德明身材高大,没敢拦我们,却合力将小黄拿下。见小黄被他们俘虏了,我们停止逃跑。

    他们把小黄的双手拗住,架了起来,就像给双手上老虎凳一样,很疼的,那支枪也到了他们手里。这时,我们才看清那四个人比我们大两岁左右,个头跟我和德明差不多。但我们只有刚刚发育,骨架拉得长,肌rou没跟上,力量不足,也可以说外强中干,我们三个肯定打不过他们。

    这时,他们又用公鸭嗓子向我们喊话:“用你们的枪来换人,不然就给他点苦头尝尝。”

    小黄也在喊:“不要管我,快回去叫人。”

    我们是结拜兄弟啊,怎能见死不救。我小声对德明说:“把枪拿出来。”便把枪先掏了出来,我枪是空的。也许他误解了我的意思,德明拔枪在手,悄悄拉上撞针,看了看我。我知道,他是既要救人,又舍不得那宝贝手枪,。

    我对他们喊:“枪拿去,把人放了。”

    他们中的一个人就前来夺德明的枪。突然,德明举枪对准了他,发疯似地大声吼叫:“放了他,我数到三就开枪!”他们也举枪对准了德明。德明毫无惧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救小黄要紧。他从小就胆量过人,不怕死。

    见他们这样,我急忙拉上撞针,对准了另一个人,但我的手在发抖,心在发慌。就这样,四把枪对恃着。这简直就是在真实上演警匪片中警匪对峙的片断。

    那人以为德明是摆野人头(虚张声势),便上来夺枪。

    “一、二……”“砰”的一声枪响,在狭窄的弄堂里,这声音简直是振耳欲聋,比爆炒米花的还响,我竟出现了暂时的失聪。那家伙应声倒了下去,双手捂住大腿,张大嘴巴,痛得叫不出声来。德明勇中有细,只打他大腿,如枪在他脑袋上开花,他十有八九要见阎王。

    一枪开好,德明立刻从我手中把枪夺了过去(他知道我是摆摆样子的),对准架着小黄的家伙:“放了他!一……”他二还没喊出口,那两个人便乖乖地把小黄推了过来。“把枪扔过来。”他们还算识相,照德明说的做了。

    在那疯狂的年代里,这帮家伙碰到了同样疯狂的德明,算他们倒霉。

    “你们先走!”他大声地对我们喊。“不,一起走。”我怕他一人吃亏。

    我们三人夺路而逃,没几步就跑出了弄堂。一转眼,就钻进了一条我们非常熟悉的弄堂。鸟入森林,鱼归大海,要想抓我们,已经不可能。再说,那帮人不敢轻举妄动,怕再吃枪子。

    我们不敢直接回家,在附近穿了好几条弄堂,看看确实平安无事了,才悄悄拐进自家的弄堂,直奔我家。

    定下神来,我问德明:“你加了多少火药?”

    “两节多一点,不过火药捣得很实,我怕一枪打不响。”

    “这太危险了,看看枪有什么问题。”

    枪没问题。我对德明说,以后不要装火药,万一走火太危险。

    “也不知那人怎样了,你们看到血没有?”小黄问。

    “这倒没注意。他们怎么不开枪?”

    “他们没有这种胆量。”德明很自傲地说。我提议,暂时把抢藏起来,等风声过后再说。他们都同意。

    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在同学中传开了,德明一下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他得意洋洋了好一阵子,认为这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我告诉他这也就是“乱世出英雄”,让他赶上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德明的调皮捣蛋是天生的,超人的胆量和无惧生死也是天生的。要是生在战争年代,他不是个混世魔王,杀人不眨眼的家伙,就是黄继光、董成瑞式的英雄(现在像他有血性的人不多了)。他一母所生的四个兄弟,除大哥有点魄力外(跟德明不能比),其余三个可以说是胆小如鼠,德明也是生不逢时啊。

    由于链条枪实在危险,出了好多伤人事故。不少学校和地方派出所都开始收缴这种枪。没多时,风靡一时的链条枪便偃旗息鼓,刀枪入库,在社会上慢慢地消失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