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童年记事:第七章 25春游,长风公园,盖浇饭 (第1/2页)
第七章25 春游 一年一度的春游到了,今年我们整个年级的八个班要去游览长风公园。对大多数男生来说,春游最大的好处就是这天不用上学了。再说学校不组织春游,我们自己也能去SH那些著名的公园,如西郊公园(现在的SH动物园)、和平公园、虹口公园和中山公园等。自己去玩的好处是没有约束,不限时间,玩的尽兴。糟糕的是筹钱比较困难,一般要掏自己的腰包。而女生一般还不敢自己结伴出游,所以她们更盼望学校的春游。当然,周老师是不会白白地让我们去玩的,好像春游是花她的钱,她的时间,其代价是一篇关于春游的作文。 春游的费用在我们交纳的学杂费中扣除,自己要带的只是午饭和零用钱。大多数同学都自带干粮和水,这样就不用再花钱了。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一般要等到春游才有机会买个面包尝尝,家境差点的就买几个三分一只的咸大饼。也有不少人用饭盒装点冷饭剩菜就对付过去。 晓萍带了两角一只二两的奶油鸡蛋甜面包,像个小枕头,稍微像样点的食品店都有卖。包装纸油光十足,油纸上的图案是一瓶牛奶、两只鸡蛋和几根麦穗,那诱人的奶油鸡蛋香甜味还是从油纸里钻出来。她还带了一只红苹果,现在是青黄不接,水果贵。海伦妈给她买了只奶油甜面包(二两粮票,一角六分一只,奶油味十足),油纸图案上的两只鸡蛋拿掉了,阿婆给她买了一包奶油话梅(我没有,但塞给我一角钱,和她扯平)。林媛书包里有两只八分一只的“苏旦”面包和几块“华夫”饼干,班里也只有她带这种饼干,不过我她会给我们几个尝尝味道。一些男生都买奶油咸味面包(一角三分一只,实惠),班长李明买的是一角一只的“罗宋”(苏联式,装在纸袋里)面包,硬得要命,而福民的面包最大,是三角一分半斤一只的奶油咸味面包。 张妈做的是甜面饼,又甜又香,德明还买了二两粢饭,里面包了些白糖。除了吃的,德明今天还带了一张肥皂纸(就是一张纸上涂上一点肥皂,可随身携带,那时这是很时尚的东西),说要让丽华她们试试。丽华带的是自己做的葱油薄饼,最实惠。这两种饼我们都尝过,一致认为丽华的薄饼更好吃些。 我、小黄和大每人只带三角钱,一身轻(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潇洒)。花一角五、三两粮票买一客盖浇饭,就是一盘饭上加一些菜,有荤有素(放在今天那就是盒饭了,但用盘子装)。一角三买一瓶正广和的柠檬汽水,不过我喜欢沙水,(汽水的一种,颜色像可乐,味道有点像咳嗽药水),可阿婆却把汽水说成华莱水(荷兰水,好多年以后才知道,这华莱水是从荷兰进口的)。省下的两分买两杯水喝。 星期六一大早,大家就来到了学校。周老师又一次宣布了游园的纪律和安排,再三强调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划船和爬山的时候。 一会儿大客车就来了。女生先上,男生随后,一些男生在女生面前逞强,都不肯坐。我站在司机的后面,这样既可看司机如何驾驶,又可观赏前方的风景。我知道司机座位旁那突出的长半圆型铁壳里面就是发动机,司机将钥匙插入孔中再一开,车就发动了,振动相当厉害。我还知道开车时间长了发动机就会烫手,夏天司机就是坐在火炉旁(那时不知空调为何物)。他将排档前后板了几下,大客车慢慢跑了起来,他把排档再推了一下,路旁的景色便快速向后退去。 一些男生虽然站着,但是书包和水壶都扔给了同桌的女生。车开了没多少时间,不少站着的男生不声不响地找个空位坐了下来。小黄和德明也被晓萍和丽华叫到了各自的身旁。 突然,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林媛,晓萍唱一个!” “好!”大家一起鼓起掌来。我们知道,她俩为这次春游准备了一首二重唱。 周老师也发话了:“林媛,先唱给大家听吧。” 林媛很大方:“来,晓萍,给大家唱一遍。” “让我们荡起双桨……”车厢里回荡起那优美的歌声。林媛的嗓音清脆、明亮;晓萍的则柔和,两人和在一起就是绝妙的二重唱。大家随着歌声打着拍子,而此时,我们的心早已飞向了那碧波荡漾的银锄湖。 今天风和日暖,大家兴致极高,不读书心里就畅快。游园的第一项活动是爬铁臂山,为什么叫铁臂山我们不得而知(好几年以后才知道,它名字和银锄湖一样,来自毛主席的一首诗:送瘟神)。周老师要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按顺序爬山,男女生要相互照应。任课的张老师手擎大队棋打前阵,各小组紧随其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