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事_童年记事:第九章 34 写大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童年记事:第九章 34 写大揩 (第1/2页)

    第九章34

    写大揩

    今天上午我们几个都在忙着应付写大楷,头特别痛,因为下午要交差了。我们一星期要交两次大楷,对于回家作业,我们几乎要拖到最后一刻才会去做要交的作业。我们信奉的是:今日事今日毕。明天要交的作业没有必要放在今天做。我们把玩耍、游戏放在第一位,作业是其次的,这样日子过的才有意思。像林媛那样提前两、三天就做完作业的,我想全校也就只有她一个人了。

    说到写毛笔字,班里晓萍和林媛写得最好。尤其是晓萍,两个毛笔字特别漂亮,横看竖看都漂亮。她的字是有来头的,这和她那个老古董家庭有关。她家里墙上挂了不少名人的字画,当然,大多数是出自她大伯的手笔。我们也看不出谁是谁的,不像晓萍,讲得出道道来。我喜欢的是其中一幅因年久而掉了一些色彩的西洋油画,这是一幢绿树环抱,有竹篱笆的外国小洋房(就是现在被形容为很温馨的那种),要是我能住在里边该多好啊。听晓萍说,这是大伯用一张中国画跟别人换的。

    她大伯是老法人,有时我们会看到他在家身着一件不合时宜的长衫,在我们弄堂里,也只有他穿长衫了,一副老不溜秋样子。特别他考虑问题时遇到了麻烦,便倒背着手,在大客堂里渡来渡去,哪样子是很有趣的。他写得一手好字,画画也很在行。他不上班,整天在家里用读书,写字,作画来打发时间。他经常给人家写毛笔字,特别是逢年过节。

    有一次他对我们说,写字作画能“修身养性,陶冶情cao”。“修身养性”,这我知道,就是修炼成精,“陶冶情cao”嘛,我就讲大不清楚了。不过我弄不明白,写写字,画画图会有那么大的法道?

    客厅的雕花红木大写字台上摆着文房四宝,好几块AH墨,红木大砚台,笔架吊着大小不一的毛笔,笔筒里还插了几支,比大揩纸还大的毛笔纸和用来压纸的红木块。我看到这些东西头就要痛,条件反射。不过案头上的那盆绿茸茸的文竹盆景,我倒是看了又看,十分眼养(喜欢)。它文静大方,仿佛是棵小小树,相当可爱,招人喜欢。见我对文竹有那么大的兴趣,晓萍就向大伯讨,大伯答应分盆时送我一小株。大伯很喜欢我,因为我懂礼貌,加上晓萍把我当她的阿哥,只有我才能享受这种待遇。

    晓萍的毛笔字就是他教的,他每天要晓萍写毛笔字,还教她这个体那个体的,晓萍每天至少练上一个小时以上。她写字有坐相,认认真真,手到心到,一笔一划像模像样,字写得不好就会一直写下去。我看她写毛笔字,肚肠骨就要痒(不耐烦)。去年晓萍的字就在学校里获奖了,今年少年宫也展出了她的毛笔字。

    除了晓萍,我们四个人的毛笔字是脚碰脚(差不多)。德明和我是半斤八两,不过我偶尔还能得几个圈圈。周老师认为你哪个字写得好,她就用红笔把这个字一圈。可德明从来也没有吃过圈圈。他就认为周老师对他有成见,故意克他,所以想用别人的字来蒙蒙她,看她会不会给他圈圈。

    大家先磨墨。晓萍用的是高级砚台,还有个红木盒子,那块AH墨只要磨几下,墨汁是又浓又香,写的字一点都不花,光头十足。她和小黄用的是一块多一支的狼毫笔,还有个铜笔套。德明和我用的是七分钱一支的羊毛笔,墨是三分一块的烂泥墨,磨出来的墨汁像烂糊泥浆。而且我用的是一只橡皮砚台(摔不坏),磨墨比石头砚台要费力。

    写毛笔字,晓萍坐得毕挺,握笔和运笔内行一看就知道是规矩和讲究的。我和德明坐没坐相,身子斜过来又斜过去,好像不是坐着写字,而是在受煎熬,又像在乘公共汽车。

    不一会儿,晓萍和丽华就写好了。德明是写了撕,撕了又写,总也不满意,他说自己的毛笔不好。丽华说她用的是一样的笔和墨,自己字写不好不要怪毛笔。

    接着,他要晓萍写几个字让他照着写,晓萍就给他写了几个。谁知这就闯下了大祸,周老师的火眼金睛,一下子就把他的小把戏给识破了。

    下午第四节是周老师的语文课,她要讲解前两天交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