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离夫之妻 (第5/5页)
了承包地,你两个兄弟都是年轻力壮的正劳力,爸又有了份正规工作,咱家经济上翻身啦,银行里还存了千儿八百的;今年年份好,眼看庄稼长势喜人,家里又多养了猪鸡兔鸭,钱袋子有得进,我思谋着,到年底,拆掉这旧屋子,自己动手造它个小楼房哩!爸知道你有难处,生外孙女的时候欠下些债,赶明儿同你妈商量一下,将那存折上取个五百元出来给你,还掉人家的账,给孩子们添几样新衣裳吧。” “爸,你爱女儿、疼女儿,我心领啦!可让我到家里拿钱,我不干!咱都是活人、活劳力,咱夫妻有份工作、有两双会干活的手,哪有过不去的日子?爸和弟弟的血汗钱留着,像像样样盖个新房子,那是咱吴家人的光彩哩!” “唉,妙华,爸知道你从小就是个能吃苦、有骨气的孩子。你不肯从家里拿钱,爸由你。可你得把小外孙女带回家来养几年,放在外公外婆身边,咱不会亏待她。你妈早就唠叨着要替你带孩子,你别违了她的心愿。再说,忠才在厂里挑重担,你又要天天忙做工,拖着这么小的毛孩子多麻烦!让给老妈带,既节约点开支又省掉些精力,不一举两得嘛!” “爸,这……这不给你和妈添麻烦啦!” “添啥麻烦?种大田干农活,咱家有的是劳力,你妈不过在家顾顾家务,平日里烧水、煮饭、喂牲口,都有你弟媳妇照管,顺便着带个孙辈儿,她喜欢!” “爸,你真好!过些日子,我跟忠才商量商量再说吧。” “……” 体贴的长辈之意,挚厚的父女之情,深深地激动了吴妙华,她猛地攥住老父亲那双布满皱褶的手掌,满眼热泪飞迸。 破旧的农家院里,最后一线灯光也熄灭了。父女俩解开心里的疙瘩,各自就寝,慢慢进入梦乡。 第二天一早,天刚麻麻亮,吴妙华便起床,率先帮母亲烧早饭。 夏收夏种农事忙,勤劳的庄稼人起早摸黑,干起活来总是争分夺秒的。两个弟弟和大弟媳也是天亮即起,匆匆漱洗速速饱餐,各自带上农具往田里赶。吴妙华同弟弟、弟媳们一起吃了早饭,告别父母家人,急着回城。她拎起带来的空竹篮子,却见里边盛满了鸡鸭蛋。老母亲又爱又怜,絮絮叨叨地嘱咐着,一直把她送到村口。 吴妙华快步疾行,龚家埠到城十五里地,只用了一个多钟头,便走进刚开大门的街道纸盒厂,离上班还有半个小时。 头天下午,吴妙华因夫妻纠纷怒气冲冲地向冯大婶请假回娘家一事在厂里传开,立即成为女工们的议论话题,大大小小的姐妹们一边忙手里的活计,一边唧唧喳喳地互相说笑品评着、猜测着、预卜着,妇姑饽蹊煞是热闹。可今儿一早,当大伙儿陆续走进厂门时,怎么也想不到,这位泼辣干练的悍妇,仅仅在娘家过了一夜,竟先声夺人提前出工,早早地端坐在自己的cao作台前,已经拿出两打新糊好的食品纸盒产品。 惊讶之余,七、八个好管闲事的工友霍地围上了吴妙华,诘问和取笑接踵而来。 “妙华,怎么搞的,你不是找冯主任发牢sao,要同老公打离婚,要回娘家种田过日子吗?刚过了一夜,怎么就打退堂鼓啦?” “嗬哟,妙华姐,人穷志不穷,我以为你回娘家,准是同老公闹翻了,想回老家立脚,另外找个庄稼汉过日子哩!” “人家是想学樊梨花,拜堂夜里跟新郎赌气,故意逃回老家装死躺下,让薛丁山三步一跪,在灵堂上哭昏了头,才肯罢休哪!” “你们说哪儿去啦!人家吴妙华哪舍得离开刘忠才——刘大哥哟!” “说得不错。准是刘大哥夹屁股追到老丈人家里,在媳妇床前跪了大半夜,妙华才饶了他。是吧?” “嘻嘻哈哈……” “你们这些人尽嚼舌头!”又是出乎人们预料之外,平时快嘴利舌的吴妙华,今儿在众姐妹的包围下一反常态,嘴不快舌不利,一不发火二不笑骂,只是认认真真回复了大家:“昨天那阵子,我说的都是气话。牙齿跟舌头在一块,也有磕磕碰碰的时候,穷家夫妻谁保证没个口角?我想通啦,结婚九年生儿育女,夫妻一场不容易,有点吵闹就离婚,算什么本事?咱有理走遍天下,只要他刘忠才当着老婆的面认个当家难的道理,学一学顾家管孩子的手艺,就算在他刘家做死累死,我也愿!” 女工们一听此言,连连咋舌,一个个都怔住了。 “咦,好你个吴妙华,原来是个软肠子女人呀!” “哪儿是软肠子,人家这叫宽宏大量!” “妙华说的,倒是真心话儿!” “哈哈,咱纸盒厂今儿又多了个模范妻子!” “……” 吴妙华这才“卟哧”一笑,恢复了快嘴利舌的泼辣劲:“去去去!你们这些人跟我一样,头发长见识短,碰上点不顺心的事,就知道鼓腮邦、炸牙花!上班铃响过了,快干活去,下班回家管好自己的男人,别尽往人家身上刨根究底的!” 女工们哄笑着散开去。 一场家私新闻,来的快去的也快,就此销声匿迹。然而,在此后几天里,人们还是感觉得出,吴妙华常常皱着眉头想心事,那爽朗的谈笑声显著减少了。 这是个略有心计的女人。市属砖瓦厂办公楼上的夫妻吵闹,是她多年积怨的总爆发。她觉得自己占着理,决不能随便输给丈夫,要是隔天就轻易返回家去,那不等于自寻烦恼白赌了场气么?她有自己的打算。她耍继续施行“逼一逼丈夫,让他学会当孩子爸”的方针;她要咬着牙憋住劲,宁可离家几天让两孩子暂时受点委屈,也不轻易放弃她的目标;她要看看自己的丈夫拖着两个孩子,挂着一堂家务,究竟怎么过日子;她要叫丈夫厂里的头头们瞧瞧自己这个当家主妇的份量,让他们尝尝“当官不知百姓苦,百姓有怨官难做”的辣汤;她要等着丈夫哭丧着脸主动找上门来哀求自己,才名言正顺地回到家里去。她这样做,倒不是为了图自身面子上一点光彩,而确确实实地是为了改变一下小家庭那副穷酸苦涩无人问的不景气局面。刚才,有姐妹取笑她“学樊梨花”,她觉得自己没那份福气、没那份能耐;但她过后思忖,又觉着学学樊梨花也没错,就像那么回事。她记起当年同刘忠才恋爱时,有一回,两人一起上五一剧院看戏,演的就是婺剧《樊梨花》,说的就是樊梨花拜堂夜里跟新郎赌气,逃回老家假报死讯,让薛丁山三步一跪哭上灵堂才得夫妻和好。当时,她边看戏边同刘忠才争论,一个说“薛丁山结婚夜里骂老婆,摆臭架子,樊梨花就该那样做”,另一个说“樊梨花杀父拭兄,薛丁山骂她没有错,气回老家装死骗人是小题大做不应该”,两人戏完之后还争得热热闹闹,谁也没说服谁。此刻,她暗暗下了决心,就要学学樊梨花,非叫他刘忠才当一回薛丁山不可。 这是个敢想敢做的女人。当日放班吃午饭,她就事先琢磨好一个主意,悄悄地找上平日顶要好的工友范巧云大姐,原原本本地将自己的心事倾腑相告,征得对方的同情和支持。从此,她便三餐上街道厂附近某建筑公司食堂搭伙果腹,夜晚在花龙巷范大姐家里借宿,过起了离家隐居的生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