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汉献帝后裔 (第2/2页)
,乃是这治乱之人。” “程越是治乱之人?”宣城王诧异地看着羊侃,疑惑地问道:“侍中方才不是说,程越乃枭雄之姿,如何到了这里,又成了治乱之人了呢?” “枭雄怎么就做不得治乱之人?”羊侃笑道:“曹孟德剿灭黄巾,兴复汉室;桓符子西平巴蜀,北伐中原,两人不都是世之枭雄吗?”说完,羊侃也不管宣城王不以为然的眼神,神秘兮兮地轻声道:“宣城王可知建康城西市的方士王虚否?” 宣城王点头答道:“王虚号称江左神仙,时人称之为汉末之左慈,如此鼎鼎大名之辈,小子自然是听说过的。” “宣城王既然听过他的名号,自然知道他所预言之事颇为应验。”羊侃饶有兴趣地说道:“今年正月,西市上有人见王虚胡裘皮帽,牵一跛脚瘦猴公然穿街过巷,众人惊奇,纷纷问他何故,他只是掩面悲泣而不语。到了三月,北方传来消息,说是侯景叛离了高氏,领河南全境南下归梁,大家这才体会到了王虚怪异举动的意思来:胡裘皮帽,胡人也;瘦猴谐音为侯,指代侯景,而跛脚正是侯景的一大特征。” “这事我也听说过,”宣城王皱了皱眉,疑惑地问道:“莫非这王虚与程越有何瓜葛?” “王虚既已预言了侯景归梁之事,好事者自然少不了去问他凶吉,”羊侃没有理会萧大器的问话,自顾自地说道:“众人择日登门,再三叩门却无人应答,大家发一声喊,一齐破门而入,却见室内凌乱不堪,如遭劫掠,屋中立有一长杆,一端驻在桌面上,一端撑在房梁上,长杆上还卷着一副卷轴。众人忙将卷轴揭下来打开看,却见是一副汉献帝刘协画像,画像四周有四行小字,上书:‘猴入台城,王孙坐亡;得汉者嗣,失汉者丧。’”
“‘猴入台城,王孙坐亡’,此言虽耸人听闻,却勉强能算是针砭时弊。”宣城王强笑了一声,不怿地说道:“不过这后面的‘得汉者嗣,失汉者丧’却是十足的无稽之谈了,莫非在这位王仙人看来,能延续我大梁宗庙社稷者,非汉献帝刘协莫属了?可汉献帝刘协自山阳驾崩到现在已有三百多年了,他的后人也在永嘉年间的五胡乱华中被屠戮殆尽,又如何能来为我大梁拨乱反正呢?可见方士荒诞不经之处太多,时人多被其故弄玄虚蒙蔽了。” “王虚最让人信服的地方,就在于他从没做过荒谬的预言,”羊侃半眯着眼看着远处,肯定的语气中仿佛带着金石之声:“汉献帝后嗣虽身死国灭,但子孙沿袭并未断绝,归一堂程越,正是末代山阳公刘秋的第八十一世子孙!” “什么?!”宣城王闻言失声大叫了一声,随即他觉察到了自己的失态,忙看了看在自己前方不远处无聊地信马由缰的溧阳县主,骇然掩嘴道:“程越是汉献帝后裔?!怎么可能,不可能!就算是汉献帝后代还尚存于世,但汉家姓刘,他姓程,两者怎么可能会扯上关系?!想必是侍中年老,听错了传言吧。” 羊侃摇了摇头,坚定地说道:“老朽虽年迈昏聩,但这件事却绝不会弄错,如宣城王不信,自回去问问皇帝陛下便知真假。当日陈庆之将军在汝阴受程道雍等人之恩被送返梁国,临行之际,程道雍便将程越的身世告知了陈将军,并说族中因事得罪了高澄,恐有灭门之祸,不欲牵连程越,让陈将军启奏陛下,速派人将程越接到建康。” “这事陛下也知晓?难怪此番出台城时,陛下会命我探听程越下落。”萧大器涨得满脸通红,沉声问道:“如此说来,程越原本姓刘,与程道雍并非同一家?” “确实如此”羊侃咋摸着嘴说道:“据陈庆之将军转述,末代山阳公刘秋在胡乱中被杀后,其长子刘儋在山阳国国相程邕的拼死护卫下逃往南方,辗转来到汝阴落脚,为保护刘儋子孙不受朝廷袭扰,程邕散尽家财,大肆招附程姓族人,并以程家为名建立了归一堂,凡刘家男子皆名列堂中,程家入为另册,以掩人耳目。凡女子皆不与他姓通婚,一应嫁娶事宜尽归程家。” “难怪皇帝陛下亲口夸赞程道雍为天下第一长者,”宣城王喟然叹息道:“为护旧主,举全族而甘为附庸,历八十一代二百余年,竟无一人泄此密辛,程家之为人,堪称人臣之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