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节《禹作山海》 (第1/2页)
第四节山海之图 大禹在治水后,名义上成为了统领盘古大陆的最高领袖,但是由于盘古大陆分裂后,很多地方他去不了也管不到了,禹实际的管辖范围只有板块分离后的欧亚大陆和相邻的非洲大陆,其他地方实在是鞭长莫及呀。其他的陆地上在灾难过后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只能等后人去联络了。 为了给后人有个交待,大禹要用特殊的方法留下线索。他下令让伯益整理那些记录盘古大陆的影音资料,这些资料就是世界地理风土人情纪录片大合集,完成后取名叫《山海图》。 以前盘古大陆分为四大部洲行政区,每个大部洲统领两个小州,中间为一小州,一共为九小州:神州,次州,阳州,戎州。弇州,台州,泲州,薄州,冀州。所以天下又称九州。而更早的时候,天下是十州,因为没有沉没的大西洲也算一州。 禹现在只能管到四个小州:次州(欧洲),神州(亚洲)、泲州(非洲的一半)、冀州(非洲的另一半),其他小州都漂移走了。于是禹废掉了四大部洲和九州的说法。 禹有一天在琢磨:“我辛苦了半辈子,又是治水又是整理珍贵史料,用什么方法记录才能确保不失传呢?嗯!不但要刻成石头保存在坚固的‘帝台’(金字塔)里,还要备份在人们的心中,口口相传、代代延续。” 于是大禹召集所有的部落领导都来观看一种特殊的电视机,有四个屏幕面向四个方向播放。人们可以围坐在一起,从不同方位观赏,有字幕、有声音、有彩色图像,《山海图》活灵活现。 为了纪念定海神铁,更为了让后人们牢记这段定天定地的历史,这种电视机被取名叫“定”。一共有九个这样的电视机,后来被传作“九鼎”。这些自带电源的电视机本来是圣星人下赐的法宝,本来存量也不多,在洪水过后,仅存的几台也没多少年就坏掉了、失传了。后来的鼎是人类根据前人的口述伪造的。 资料:21世纪一位人类考古学家威夏劳·勒加博士宣布:他在尼罗河畔一座从未有人发掘的古墓中竟然发现一台完好无损的类似彩色电视机的仪器。这台仪器与当时人类的彩电有较大区别,它只有一条线路,只能接收一个电视台的节目。它有4个三角形的荧光屏,屏的四周都镀了黄金,它的机件是目前最先进的金钛制造的。质地极为坚固,该机已不能工作,虽然经历4200年,它的太阳能电池作为动力仍能正常cao作。 《山海图》很详细地介绍了地球上基本的山川、物产、动物、植物,详细到什么动物能吃,什么动物吃人,什么植物对什么病起什么作用!简直是一本《地球使用说明书》!观看《山海图》的人都清楚,有了这个说明书,以后的人类再遇上类似的灾难,也能生存下来了。 部落领导们把电视节目中的故事都记在心里,回到自己的部落后再口口相传,后人又据此翻制为《山海经》。因为鼎就是电视机,《山海图》就是电视节目,所以写《山海经》的人一清二楚地知道那些动物是发出什么叫声,毛皮是什么颜色。写《山海经》的人也实事求是的讲:“《山海图》录于鼎上!” 《山海经》最初为夏、商、周的皇家专属书籍。后流入民间。 保存珍贵史料的坚固帝台就是《山海经》中的众帝之台,就是金字塔,因为中国的上古皇帝和埃及法老本来就是一回事。《山海经》中讲众帝之台在昆仑东北。昆仑是非洲,金字塔就是在非洲的东北。帝喾台、帝尧台、帝丹朱台、帝舜台这四个帝之台就是最后的四个金字塔,都是在禹的手里勉强封顶的。 《山海经》记录有盘古大陆分布的500多座山峰和300多条江河水道,从南赡部洲开始记录,将南山经放在最前面,让后人误以为《山海经》只是讲中国的范围,但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和中山经完全对不上号,这是因为《山海经》记录的是全世界范围的内容。西山经记录的是西牛贺洲,北山经是北俱卢洲的,东山经是东胜神洲的。中山经为须弥山周围的一个小圈范围。 《山海经》中记载“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为盘古大陆板块分离前的地球的赤道直径和南北极直径(直线距离),这些数据又和盘古大陆的长度及宽度接近(盘古大陆在地球的弧形表面)。《山海经》里从来没有提到大陆和大陆分隔很远的情况,反而讲的都是很紧凑的地理,经过几百里是一个什么山、经过几百里是一个什么河。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把上古时近似方形的整个盘古大陆的地理情况表达了出来。 《山海经》中的战争故事就是从沿海文明后期开始记录的,《山海经》中以《中山经》和《西山经》的文明最为先进,这是因为沿海文明中最先进的苏美尔文明的领地呈“匚”字形位于盘古大陆的西方沿海,《山海经》中记录了沿海文明和岛屿文明的核战过程,记录了核战后苏美尔文明融入内陆文明的过程,记录了内陆文明的上、下埃及之间的战争,一直记录到尧舜禹时代。《山海经》一共记录了1200年的历史,从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前2100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