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节《推背之源》 (第1/2页)
要说《推背图》的由来,得从李渊说起。李渊一生下来就是唐国公,他是世袭的公爵。公爵是什么?最高等级的爵位!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爵位是极品的官位。要知道普通的官是不能世袭的,不能传给后人,只有爵位这样的官可以世袭,可以传给后人。 唐国公李渊的封地在晋阳,也就是太原地区。当时太原地区的最大城市就是晋阳县,县长是李淳风,而山西省长是袁天罡,他们和李渊的关系都不错,经常一起聚会。 当时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是隋炀帝,这隋朝最后一个皇帝,隋炀帝看李渊不顺眼,要陷害李渊,于是下旨:“听说山西交城卦山风景不错,朕要去旅游。”并下令让李渊三个月内造一所宫殿(晋阳宫)出来,隋炀帝到了山西时要住。要知道,以当时的科技水平,三个月是造不起宫殿的。到时候李渊造不起宫殿,就会被处死。 李渊知道以后,长叹一声,叫声:“造是死,不造也是死,算了,不造了。” 这时李淳风就在李渊跟前,他和李渊说:“没事,你死不了,我会算卦,你是真龙天子,以后是可以当皇帝的。你把袁天罡省长叫来,我们大家一起帮你盖晋阳宫。” 袁天罡到了以后,说:“晋阳宫殿?行,等我和李淳风一起出去,好好看看风水,找块风水宝地,买下以后就可以造。” 结果呢,找到一个风水宝地,但是有主之地,人家死活不卖,当时也没有强拆这个概念,李渊低三下四地去求情,花了很多时间去找人说情,后来又花了很多钱,才买了下来,但是时间就剩一个月了。怎么办呀。 好办。袁天罡和李淳风都是易学大师,都懂阴阳,可以和上天联系。他们在神的帮助下,一晚上,就盖好了晋阳宫殿。 隋炀帝留次子代理王事看守长安,封无敌将军宇文成都为保驾将军,带萧妃与三宫六院、宫娥彩女,并宇文化及一班近臣,起驾一路望太原而来。唐国公李渊率当地的文武百官将隋炀帝迎入太原。 隋炀帝进了晋阳宫,变脸道:“李渊私造宫殿,心谋不孰,绑去斩了。”李渊大叫喊冤:“这是你让我造的!”隋炀帝大喝道:“三个月根本造不起来这样一所王宫,你一定是先造下的,因为你早就想谋反、当皇帝、住皇宫了。” 李世民赶紧为父亲辩冤:“圣上明查,宫殿新旧可以看出来的,只要起出铁钉来看看,如果是旧的,铁钉一定锈了。如果是新的,自然没锈。” 隋炀帝一看,果然如此,没有办法陷害李渊了,于是放过了李渊,去卦山旅游去了。 这事把李渊吓得够呛,索性起兵反隋,推翻了隋朝,建立了唐朝,自己当了皇帝。李世民后来成为唐朝的第二任皇帝。 李淳风和袁天罡也不当县长和省长了,一个是成为了国家天文台台长,一个成为了国家地震局、国家气象局的局长,都享受部长级待遇,专门给皇帝观天测地。 贞观七年,五月十九日。 唐太宗李世民心血来潮,把李淳风叫来。太宗问李淳风:“朕觉得天下现在已经比较稳定了。你很懂易道。能不能推算一下,将来什么人灭朕的国?以及我们唐朝之后,什么人建立什么朝代?然后又是什么朝代更迭?你给朕好好讲讲。” 李淳风对曰:“要想知道将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回顾历史。得到圣贤的帮助,就安稳。失去圣贤的帮助,就会灭亡。这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道理。” 太宗曰:“朕问的不是这个。朕想让你用易学本领,来推演我大唐王朝的气数!朕想预先知道知道。” 淳风曰:“此乃天机!臣不敢泄!” 太宗曰:“你放心,言出卿口,入朕之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其他人都不会知道的。卿一定要说给朕听,朕非常非常地感兴趣。” 淳风曰:“臣不敢泄漏。” 太宗曰:“你如果不说,朕也不会强迫你。你先随朕入禁宫。” 于是淳风陪唐太宗到禁宫,登上一高楼。 太宗曰:“这里上不至天,下不至地。没有别人,卿可为朕言之。” 淳风曰:“好吧,我服了你了。这可是你非要让我说啊。乱我朝之天下者。就在陛下你的身边。三十年后,也许会杀光你的子孙。哈哈,你现在还蒙在鼓里呢。我可不是吓唬你啊。” 太宗大惊,曰:“这人是文是武?到底是谁,卿为朕明言之。朕马上咔嚓了他,以除国患。” 淳风曰:“此乃天意。岂人力所能为?此人二十岁左右。三十年以后,她也老了,性情会变得仁慈一些,也许祸害并不是很大,如果你现在把她杀了。老天还会派人祸害国家,又会冒出一个更年轻更歹毒的人,那样一来,只怕到时候皇家子孙真的无一人能够幸免。” 唐太宗权衡轻重,最终很不情愿地接受了李淳风的建议,只是很不甘心地问:“天意既定,我也不能违背天意,我就是想弄明白,这个人到底是什么人。” 淳风曰:“这个人,止戈不离身(武)。两目常在空(曌),就点到为此了,再不能多说。” 太宗曰:“他乱了我国家,难道没有人能制住他?” 淳风曰:“有文曲星下界(狄仁杰)。生於卖豆腐之家。后来为相。自能平之。” 太宗曰:“此人何姓?” 淳风曰:“天机不可泄。泄之有殃。” 太宗曰:“此人平乱以后,天下就太平了?” 淳风曰:“己丑有一口。一巾不成。五者乱之(指韦后弑乱事)。幸有五天罡下界平治。” 太宗曰:“此后可太平乎?” 淳风曰:“前二十四年可媲美尧舜。后二十四年又有乱天下者。危而不危。一人大口。逢杨(玉环)而生。遇郭(子仪)而止。” 唐玄宗前期不错,后期就是安史之乱…… 最后,淳风曰:“酉戌之年。人数尽矣。天地合矣。”(‘天地合’其实是指月球中的外星人和人类一起合作共赢。) 太宗曰:“噫。朕知之矣。” 以上李淳风的所有讲话内容都是根据易经八卦推算出来的。但是难免有误差,比如武则天的事件,在时间上就算少了十年,但大体还是准确的。 李淳风也知道自己的预言不是很精确,于是把袁天罡找来,一起测算。后来他们一起整理、编写、校对那些推演的内容,并用玄妙的语言记录了未来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事件,这就是《推背图》诞生的过程,从此这本书成为了中华预言第一奇书。 《推背图》中预言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其乐融融的未来世界,令人鼓舞。书中的预言诗句多隐晦深奥,需要丰富的历史和文字知识才能有所领悟。 《推背图》原本现仍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就是67象版本的。 《桯史》记述:五代乱世,群雄纷涌,很多人想辅佐命中能成大器的人,因此热切钻研唐朝李淳风所著的《推背图》。《推背图》在当时炙手可热《推背图》的谶语成了口头禅,甚至吴越一代流行用《推背图》里的词给孩子起名。《推背图》的传播越来越广。北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