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通鉴_第三十五节《伟大理论》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节《伟大理论》下 (第1/2页)

      第三十五节《伟大理论》下

      印度大陆嵌入亚欧大陆,抬高了中国西部的地势,中国从此地势成为西高东低,亚洲内陆的一些河流还因此改变了流向。中国内陆西部湖中的岛屿变成了高山。

      考古发现,在中国重庆古剑山山顶发现古码头的痕迹,说明上古时代那里是湖中的岛屿,而且那个年代已经有使用船的人类了。大陆漂移剧撞击挤压后,地势抬高,湖水才流走的。

      四川的三星堆很出名,三星堆出土了很多贝壳,经专家鉴定这些贝壳是来自印度洋海底的,三星堆文明有4200年左右的历史。现在大家就可以推测,4200年前,印度大陆快速漂移,洪水海潮把印度洋海底的贝壳带到了川藏,那里的人们发现了这些没见过的深海贝壳,视作珍宝保存起来,或者就是为了给后人留下大陆剧烈漂移的提示。

      古书中讲“上古之时,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印度大陆没有撞进来时黄河还没有形成九曲。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还都是平原,内蒙古高原附近还有大湖,叫“瀚海”,后来地势抬高以后成了沙漠。

      “沧海变桑田”的说法也说明,最近一次盘古大陆分裂并漂移是有了人类,有了语言和文字,产生了文明以后的事。

      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海拔1600米,是世界第二大高山咸水湖,终年不结冰,因此又叫热湖。在中国古书中,伊塞克湖又叫热海或大清池,是唐僧玄奘取经路过的地方,记录在《大唐西域记》。伊塞克湖湖底,相传有座神秘城池。这个湖底的城池说明最近一次大的地质变化是在有了人类文明以后的事。

      中国云南玉溪旁边有一个湖叫抚仙湖,湖里有一座古城。这就是印度大陆漂移挤压导致中国西南地表出现褶皱,古城的位置在低点,而河流走向改变以后,流入古城所在的低地,形成了湖中古城。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有一个邛海(qiónghǎi),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也是由于大陆之间挤压导致的地震生成的,以前那里本来有一座城,因为地震沉没到了邛海下面。

      地球的海洋中也有大量沉没的城市,这些都是有了人类文明以后发生“沧海桑田”这类地质变化的铁证。

      1909年4月5日,美^国《亚利桑那州公报》上刊登了一篇标题为“探险美国大峡谷:不同寻常的发现暗示古代大峡谷人来源于东方古埃及”的文章,文章指出,这次探测由史密森氏学会资助,在美国大峡谷里发现了大量的远古埃及器皿。发现了象形文字、铜制武器和工具,古埃及女神的雕像以及木乃伊尸体。《山海经》里面也记录有美国大峡谷和印第安人,科学表明印第安人有东方人的基因。这些说明什么,大陆是一块,当时的人类活动足迹遍布盘古大陆,尤其是地球的北纬30度地区及附近。

      20世纪60十年代在大西洋百慕大地区水下发现距今12000年的石头建筑群,在巴哈马群岛附近的水下,也有巨大的石头建筑群,对它的采样分析,证明它在12000年前曾存在于空气中。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又在百慕大海底发现类似金字塔的建筑,个头比古埃及金字塔大得多,经鉴定后,发现比古埃及的金字塔早得多,大约能追溯到公元前10000多年。

      20世纪末,潜水运动员在^钓^鱼^岛^南二百公里、中^国^台^湾东一百公里的海底发现了史前文明的巨型金字塔,历史可达两万年以上。这里成为了潜水爱好者的天堂,很多潜水员来这里和史前遗迹合影。

      这些海底遗迹有很多,因为还有很多没有发现的。这些海底遗迹说明最近一次巨大的地质变动,就发生在4200年前。如果时间太早的话,这些遗迹还没有沉入海底,如果时间太晚的话,那就是局部地区的地质变动,各地会有相关的历史资料留下来,而不会今天才发现。只有在4200年前的全球性同一时间的大灾难面前,各个地区的人类自身难保,全球沉了好多城市,见怪不怪了,所以不会一一记录,只会统一以大洪水事件来记录。当时人类受了大灾,退回到原始社会,没有先进的记录工具,只能口口相传,需要简明扼要,“盘古开、天辟地”就很简明扼要。

      中^国的《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中华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即上古之书,是中^国上古时代历史文献的汇编。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历史文献。主要由孔子整理编辑而成,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尚书》中的“尧典”记载“汤汤洪水方害,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禹贡》里称大禹时主河为‘逆河’,孟子说“洪水者,逆水也”。《孟子腾文公》中“当尧之时,水逆行(请注意这类描述),泛滥于中国。”《吕览爱类》中“大溢横流,无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淮南子》中“民皆上丘陵,赴树木”等等,这都是在讲大陆剧烈漂移引发的洪水海潮,海水倒灌上千里,奔腾汹涌、气吞山川、低处全部淹没。等禹之时,海水渐渐退去,贝壳等留在岸上,形成了古贝堤岸线,辽南东沟刘叉索子分布的贝壳堤、天津附近的贝壳堤,经碳14检测,表明形成于距今4200年前。

      战国时期韩国的韩非子分析所收集的史料后,得出天体运行以4560年为一个大循环的结论。地球另一面的玛雅文明也是如此记录,为分隔这么远会有如此相同的史料?因为以前全球陆地是一个整体,人类文明也是一个整体。(此段中的韩国为“三家分晋”中的韩国,晋国在春秋末分为赵国、魏国、韩国。)

      秦国吕不韦曾招了大批文人学士,写了一本揉合了上古史料的书叫《吕氏春秋》。书中说大禹时天下有1万多个国家,商汤时才有3000个国家,周时只剩下几百个诸侯国。为什么会有这样巨大的变化?除了大国吃小国的合并原因,最主要的是因为大禹时正是四大部洲从盘古大陆分裂的时候,还可以勉强管理亚洲、欧洲和非洲的1万多个国家,商汤时只可以管理亚洲的3000多个国家,周时由于接手的是反王四起的烂摊子,也就只有中原地区还算不错,其他很偏远、很落后的地区直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