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京城之行(下) (第2/2页)
”玲花看着叶青城道。 “算,当然算。” “那你想用什么故事来换?” “哈哈哈……好说,故事我有的是,不知各位想听什么?” 青鸾有些兴奋地道:“就说上次那个飞凤将军的故事吧!” 叶青城沉默了一会道:“好,要说这飞凤将军就不得不从蜀州王开始说起。上一任江陵王育有二子一女,长子萧玄苍为当今圣上,次子萧玄格便是蜀州王,么女萧玄瑛就是平遥长公主,他们皆是当今皇太后所出。这江陵王后宫嫔妃不少,子嗣却不多,那是因为当时的皇后善妒,为了保住自己的后位,私下害了不少未出生的皇嗣,但她自己却一直无所出。江陵王因为惧怕皇后娘家的势力,一直未有行动,直到他四十岁时还没有一个子嗣。现在的皇太后当时是德妃娘娘,她在一次被临幸后怀上的子嗣,但她并没有告诉江陵王,而是找到皇后表示愿意将这个孩子过继给她,当作是皇后所生的。皇后考虑到自己年岁已高,必须要有个皇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便答应了德妃的请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当真是一个皇子,于是这个孩子就由皇后抚养并被封为了太子。德妃第二次怀孕后便希望这胎是个女儿,能给自己做个伴,皇后念她有功,而且行事低调,从不争宠,就没有再为难她。可没想到这胎又是个男孩,德妃为保住他就买通了钦天监的官员,让他们在给二皇子批八字时说他的八字与皇上相冲,不宜留在皇宫抚养。江陵王很是信奉五行命理,便准了德妃的要求将孩子送出宫抚养。德妃便将孩子送到了自己的家乡益州的一间寺庙,名叫惠宁寺,希望孩子可以在佛主的保佑下平安长大。少时的蜀州王和同龄的男孩子一样,调皮捣蛋,爱玩爱闹,他时常溜下山跑到山脚下的村庄里玩耍,因此结识了村庄中的一对兄妹,男孩叫作曾猛,女孩叫作曾妩,三人的关系非常要好。就这样,蜀州王平安的长到了十岁。在他十岁这一年,江陵王驾崩,年仅十二岁的太子登基,皇太后垂帘听政,所有经过宠幸而无所出的嫔妃全部殉葬,德妃因育有平遥长公主而逃过一劫,还被封为了皇太妃。皇太后掌握朝政后一方面大肆重用自己的族人,一方面打压萧姓族人,引起的众多萧姓子孙的不满。于是有人便想起了远在益州的二皇子,希望通过拥立二皇子来推翻皇太后的统治。皇太后自然不会让这种事发生,她派遣了数十名大内高手血洗了惠宁寺和山脚下的村庄,整整二百一十八条人命。蜀州王和曾家两兄妹被曾家父母藏在暗道中而躲过一劫。从此他们失去了依靠,开始了流浪的生活,他们做过乞儿,当过草寇,走过镖,经过商,最后参了军。再说皇上这边,在他二十岁时终于在裕亲王的帮助下铲除了皇太后的党羽,正式亲政,皇太后被软禁在冷宫中不到一年就薨逝了。德妃正式由皇太妃成为了皇太后,可她一直惦记着自己的小儿子,始终相信他没有死,多年来一直在派人寻找。在蜀州王二十四岁这一年,裕亲王视察军队,在射声营中发现与皇上长得极为相像的蜀州王,经过多番求证,终于确认了他的身份。蜀州王被迎接回京时,随行的除了他的妻子曾妩,还有一个三岁的男孩,就是飞凤将军。飞凤将军本名唤作曾毅,是曾妩的兄长曾猛的儿子,他出生在一个寒冬的清晨,母亲因难产而死,父亲曾猛因长年在军中无法照料他,所以曾毅出生后便由他的姑姑曾妩抚养。蜀州王进京后先是被封为桓亲王,赐亲王府,皇太后会经常召他们进宫以享天伦之乐,聪明伶俐的曾毅非常讨太后喜欢,太后可是把他当做亲孙子一般。四年之后,皇上开始南征,蜀州王作为前锋军元帅一路南下,百战百胜,他的军事才华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军中的威望极高。曾妩作为王妃也随军南下,但曾毅却被留在了宫中,当时他正好七岁,到了入学的年纪,皇上特赐他为三皇子的伴读,入皇林苑念书。曾毅十岁时,其父曾猛战死沙场,追封为骠骑将军,蜀州王随后上表因王妃与其兄长感情深厚,对于其兄的逝世悲痛不已,希望可以将孩子接回陪伴王妃。皇上不好推脱,只能将曾毅送回蜀州王身边。所以十岁的曾毅便跟着蜀州王在战场上长大。”
“那宁硕郡王又是怎么回事,不是只有皇亲才能封郡王和亲王吗?”青鸾有些不解。 “这个封号是皇太后请求皇上赐的,至于原因嘛,你后天进宫的时候可以问问她老人家。”沈儒道:“我曾听说这飞凤将军其实就是蜀州王的亲生儿子,蜀州王为了保护他远离皇权纠纷才说他是曾猛的儿子,皇上和皇太后也许都相信这种说法,所以皇上才把他留在宫里以牵制蜀州王,而皇太后才会为他讨要封号。” “孰真孰假,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哎呀,我今天走了一天的路又说了这么长时间的话,可累死我了,我可要去休息了。”说完,叶青城起身伸了伸懒腰,晃晃悠悠地朝厅外走去。 只听得后面玲花的声音幽幽地传来:“后天进宫的时候就麻烦先生将自己打扮的像个小厮。” 一只脚刚跨出门槛的叶青城不禁被绊了一跤,后面传来赵冲等人的窃窃笑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