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7章 吃干抹尽不认账 (第2/2页)
但并不代表金人是仁义之师,故此微臣提议派得力驻将辅助边关严守长江!” “可有人选?” “殿前司中郎将吴曦!” 一听吴曦这个名字,面沉似水的赵昚顿时神色陡然一变:“他,行吗?” “微臣觉得可行!” 叶宇的肯定并没有得到赵昚的及时回应,而是沉吟了片刻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而就在这等待的片刻之余,张说却站了出来反驳道:“陛下,老臣认为不可行!吴曦虽是将门之后,且在此次拱卫皇城之战中功绩卓著……” “但那多是叶大人采用火攻之法展露奇效,与吴曦自身的领兵之能并无突出。况且边关守卫江防要塞,乃为重中之重,岂能让一个不懂江防作战的年轻人担任?” 张说的侃侃而言,让孝宗赵昚颇为认同,正欲要决定,却被叶宇抢了先。 只见叶宇不退反进,直面正对张说冷言道:“那以张大人之意,这行军调度也是要各善所长各司其职了?” “当然!所谓用兵之道就是如此,有人善于攻,有人善于守,这些都不能混为一谈。懂兵之人,并不能说明会用兵,巧施谋略而取胜,只能说是奇招而制敌,却不能说明此人真正知兵!” 张说轻捋胡须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阐述着他自己引以为傲的言论。 不得不说,张说的这番言论说的很有水准,懂兵之人未必知兵。因为这数万人的组成的混乱之战,存在着无穷变数,并不是书面上的数据以及战法,或是常规思维去揣度的。 也正因为战争的艺术性与多变性,才会使古往今来很多不可思议、以及打破观念的战役,存在于这个看似荒谬却真实存在的战例之中。 但今日张说的这番话,明是说兵事,暗中却是在奚落叶宇之前指挥的战役,纯属一种取巧而非真正的知兵之人。
对与张说的这种暗讽之言,叶宇却是反而笑了:“张大人所言乃至理名言,但叶某心中有一疑惑,不知张大人可否解惑?” “哦?请说!” “本朝以文立国,文官懂得用兵之道皆是皮毛,更休论什么张大人口中的知兵。然自太祖太宗之后,乃至当今朝野,所辖各地驻军皆是文官为主武官为辅!” 话到此处,叶宇却是脸色微微一变,嘴角露出冷笑:“请问张大人,依你之见,这种制度是不是不合理了?” “这……这当然合理?” “哦,合理?那方才张大人之前的滔滔宏论,说什么各擅其长各司其职的理论,岂不是一番废话!?” “这……” 纵使张说深信自己说的是真理,也不敢在本朝祖制面前妄言! 一番争锋对语,高下已经分晓。 孝宗赵昚看着张说吃瘪的样子,随即打圆场道:“好了,二位卿家所言皆在其理,这样吧,江防之事朕自会另行派兵前往,至于吴曦,就让他前往高州担任刺史吧!” “陛下……” “好了,朕意已决不必再奏!” 赵昚的这番安排,让张说等人不禁舒了口气,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吴曦可是当初叶宇力荐之人,这足以看出二人的关系匪浅。 若是再让这吴曦身居军中要职,等同于叶宇的羽翼还是未能剪除。 退下去的张说与曾迪二人相视了一眼,从各自的眼中均看出了一丝得意之色。 他们早就想拔出吴曦这颗钉子,因为如今的军中已经有了一个虞杭坤,若是再让这个吴曦日益壮大,那么将来军中势力就不容他们掌控。 但由于吴曦是川蜀吴挺之子身份特殊,又加上如今又立有新功,所以一时半会还没有办法将其罢黜。 如今赵昚将吴曦调往高州当刺史,看似升高了官位品阶,但实则却是明升暗降! 一州刺史,可以说是封疆大吏牧守一方,但是却没有京城三衙的殿前司尊荣体面。 有句话说得好,君王舅子三公位,宰相家人七品官。 京城的小小芝麻官,到了地方都尊荣好几级,更何况掌管殿前司指挥使! 而高州又是什么地方? 乃是华夏版图的最南端的广东省,这里在北宋时期还是贬官流放的所在地,当年苏东坡就被贬到了那里! 由此可见,这种明升暗降的意思是多么的明确! 这个决定让叶宇脸色戚戚然,但是他却没有退下,而是随后又道:“陛下,微臣还有一事启奏!” “哦?奏来!” “陛下,福王之叛乱虽已经平息,但诸多隐藏余孽未除,既然如今朝廷内外已无战事,微臣愿主动请命前往福州清剿叛臣余党!” “哦,卿家愿意前往?”叶宇此言一出,却是让孝宗赵昚神色一滞。 叶宇神情郑重道:“正是,微臣愿为陛下分忧!” 话音刚落,蒋芾出列附议道:“臣以为,叶大人前往福州镇守是恰当人选,因叶大人当年曾前往福州之行,对福州风土也颇为熟悉……”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