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62. (第2/3页)
“下起来毫无章法。” “…………” --------------------------- 三后的早朝。 金銮外气氛沉甸甸的,每个人心头如同压了块巨石一般。连晴朗的天气都变得雨连绵。整个皇宫隐隐带着一股山雨来风满楼的意味。 众大臣的脸色也如同天气一般沉,皱得紧紧的眉头。一言不的坐在金銮一侧的朝房中,等待太监召唤上朝。 任逍遥着朝服,哼着小曲刚迈进朝房,就现了气氛不对劲。 “哟,各位大人,你们今儿这是怎么啦?平里满堂欢笑,今儿怎么都跟闹了别扭似的?”任逍遥笑着跟众大臣打招呼。 众臣见到任逍遥,纷纷强笑着拱了拱手,随即又陷入了沉默。 难道这帮老家伙昨晚集体房事不举?任逍遥恶意的揣度着。 他们不举没关系,本大人举就行。 这时小黄门尖细的嗓音在朝房外喊道:“皇上早朝,百官叩拜接驾——” 众大臣忙整理衣冠,手执芴板,踱着官步走出了朝房,不紧不慢的站在金銮外,按官阶品级排好班次,静待皇上临朝。 整早朝的程序做完后,小黄门轻甩拂尘,站在宝座台下,高喝道:“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众大臣沉着脸,无人出声,可沉重压抑的气氛,却充斥着整个大,令人感到窒息。只有没心没肺的任逍遥,叩拜之后便倚着大的柱子,懒洋洋的打起了瞌睡,直将这天下人敬畏崇仰的金銮当作了自家的卧室一般。 今儿这气氛有点儿不一般啊,会不会有事生?睡着以前,这个念头在任逍遥脑海中一闪而过,随即便沉入了梦乡。 昨晚又是一夜**,折腾了一宿没闭眼,太累了。天大的事儿老子都得睡一觉再说。 皇上面无表的坐在龙椅上,龙目半阖,如同入定。 太子端坐在皇上下,仪态威严,举止优雅。 良久,一名老大臣抢先站出班来,沉声道:“老臣有本启奏!” “准!” 此人乃是御史台的御史中丞,名叫郑儒。 郑儒手执芴板,跪奏道:“老臣有奏折面呈皇上,所言之事,乃‘请黜太子疏’,请皇上御览!”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各大臣表各异,大之内顿时一片嗡嗡的议论声。 终于动了么?酝酿了如此之久,皇上与太子之间的争斗,今开始,便渐渐浮于表面了?众人都是老巨滑之辈,自是明白,若无人在背后推波助澜,郑儒断不可能上这道奏折,更不可能当着太子和文武百官的面,弹劾太子。 只是……皇上有把握么? 众大臣议论的同时,纷纷将目光投向龙椅上高高端坐的皇上,和坐在他下,面色已变得僵硬,仍不得不维持风度微笑着的太子。 宝台下的小黄门走上前来,将他手中的奏折接过,然后恭敬的呈给皇上。 皇上翻阅着奏折,满脸肃然,一言不。 郑儒在下继续道:“老臣参劾太子,其过有四:其一,私结朋党,其二,德行不佳,其三,篡权乱军,其四,圈地占田。” “早在十年前,太子被册立以后,他便与京中大小官员四处串联,去年太子监国以来,更是大肆结党,排斥异己,打击同僚,趁潘党除灭,朝堂空虚之机,大肆提拔亲信无能之官员,致使朝堂风气大变,隐现当年潘逆独霸朝堂之相。” “太子府中,豢养美艳歌姬舞女数百人,太子每与其纵欢,声色犬马,其荒无道之举,将来恐非有德之明君也。” “自太子监国以来,军政要务集于一,本无甚不妥,可太子未得圣旨,便妄图在拱卫京城的四军之中安插亲信将领,其行不知有何居心。” “老臣经过查访还了解到,太子被册立的十年之中,以权势强行圈地上万顷,致使数万百姓流离背井,无家可归,甚至卖儿卖女,易子相食……” “……太子无德乱行,荒无道,将来若即位为帝,实非我朝万千百姓之福,故此,老臣请求废黜太子,另立储君。” 郑儒的话掷地有声,如同平静的湖泊中掀起了滔天巨浪,顿时朝堂大哗,满朝文武在震惊的同时,也被这突然动的争斗弄得有些不知所措。 沉默,金銮内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太子铁青着脸,紧紧握着拳头,怨毒的盯着下跪着,满面凛然的郑儒。 众大臣无一人出声,他们面含震惊之色,在默默消化这件骤然而至的大事。 鸦雀无声的大,只有隐隐约约的鼾声一起一伏,节奏稳定而连绵…… 鼾声? 众大臣悚然一惊,愕然回头循声望去,却见离大门口不远的柱子边,京城守备将军,负督察百官之责,世袭忠勇侯爷任逍遥任大人,正倚着柱子,睡得香甜酣然,面露dàng)的笑容,嘴角甚至流下一线晶莹剔透的口水,不知在做着什么美梦…… “任逍遥!你太放肆了!”皇上狠狠的一拍龙椅的扶手,怒声大喝。 皇上的怒喝,如同晴空一声炸雷,在静谧的金銮上回dàng)不绝。 正倚着柱子睡得酣畅香甜的任逍遥被吓得一个踉跄,差点倒头栽到地上。 “谁?谁叫我?”任逍遥揉着惊恐的眼睛,茫然四顾。 见任逍遥这副惫懒的混帐模样,皇上气不打一处来,大怒道:“朕在叫你,给朕滚过来!” 任逍遥吓得顿时一个激灵,连滚带爬抢出班来,悲怆大呼道:“皇上——皇上,微臣冤枉!微臣是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