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 走了都不忘挖坑 (第1/2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看你身形与沛公有九分相似,乃是保护他的最后一道屏障。人固有一死,或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做沛公的影子固然危险,然青史留名也未可知。拿着这封信找张良,他自然会告诉你怎么做。” “倾覆之下,安有完卵。楚军完了,沛公完了,这天下,不知道还要再乱上多少年。自古燕赵多壮士,是默默无闻,甚至窝囊的死去,还是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全在你一念之间。” 这封信的落款是蒲将军,还有写信的日期也赫然在列,就是陈蒲在南阳的时候写的。 张良有点不敢相信,因为陈蒲走的时候,刘邦还是势如破竹,根本就没想到会有今天这种情况生。 这封信简直就像是昨天写的一样,他是怎么预料到今天的情况,还为刘邦找好了退路。 简直不可思议! 尼玛这家伙是不是妖怪! 当时刘邦大军一路势如破竹,陈蒲这家伙居然还知道要找后路? 难怪一到武关他比兔子都跑得还快,原来早就知道刘邦这次大劫难逃! 张良一个人坐在那里,脸上忽明忽暗的,看着像是陷于极大的纠结之中。纪信有些不安的看着地面,并不说话,似乎是在等待张良的审判一样。 “是福是祸,为未可知啊!”张良长叹一声,不知道是感慨什么,纪信直觉上感觉并不是在说他的事情。 “纪信啊,我问你,这次,你是否真心愿意当沛公的替身?有没有什么未了的心愿?” 张良看着纪信面色平静的问道,虽然外表看起来没什么,但身体不自觉的颤抖还是显示出他心中那澎湃的思绪。 后世人迷信巴菲特,甚至巴菲特买哪只股票他就买哪只,还不是因为人家投资的眼光很准! 一样的道理,张良十分关注陈蒲这个人。他的一举一动,他在关键时刻的选择和担当,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 研究的结果现,这个蒲将军,每次的行动都是恰到好处,一次都没掉坑里过。张良原本还有一些幻想,想着这次在绝境中打败秦军,现在看来,这不仅不现实,而且很可能会把所有人都葬送在这里。 陈蒲为什么会半路走掉,为什么会写信提示纪信作为沛公的替身?他是不是已经预知了现在的困境? 张良很想找陈蒲来问一下,虽然现在得不到答案,但直觉告诉他,陈蒲的布置是有道理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 “张先生,我虽然跟蒲将军不熟,但看得出来,他是个很有智慧的人,他在之前就预料到今天的情况,并且把这个重任交给我,恐怕如果我不去做沛公的替身,只怕这次真的是在劫难逃!” 如果能活,谁又想去死?只是有些事情比生死更为重要,这就是所谓的大义! 你可以说这些人傻,为了虚无缥缈的大义,心甘情愿的去死。 但历史有时候正是这些人来推动的,这些人往往也是值得人们尊敬的民族脊梁。 张良站起身,十分恭敬的给纪信行了一个最正式的鞠躬礼。他家是韩国的旧贵族,自然对这些轻车熟路。 这一拜不得了,纪信受宠若惊想起身,张良连忙把他按住,认真的说道:“纪信,你当得起这一拜,不仅是我,包括沛公在内,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对你行大礼。” “张先生,这如何使得?” “和你的命比起来,一个礼算什么?你可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么?”张良看着纪信的脸问道。 纪信此次必然是九死一生,张良觉得就算对方的要求再过分,哪怕他是想玩一天的酒池rou林,自己或者说沛公,也会答应他的。 “额,我家中还有一个弟弟,我当时担心沛公不能,那个不能壮大,想为家里保留一个苗,所以没让他在军中。” 张良点点头。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很朴素也很实在的想法。张良觉得如果自己是纪信,参加了刘邦的队伍,估计也不会让自己的亲弟弟也参加。 “那个,我想将来如果,如果我真的死了,希望沛公能让提携他一下,让他也在军中。这世道很乱,还是拿着兵戈安全点。” 张良明白了,纪信是希望自己的弟弟能在刘邦身边,谋个好前程。 “这件事好办,我可以替沛公答应你,本身只是举手之劳而已,你还有别的要求么?” “没有了,就这个要求。” 纪信好像放下了心中最大的石头,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微笑着对张良说道:“蒲将军说你会有办法让沛公脱困的,那么我也拜托你了。希望,希望不要让我死的没有价值!” 张良心中一震! 这个纪信,对所有的事情都思考得很通透,想来是陈蒲跟纪信说的话,绝不仅仅是信里面说的这些,但既然纪信不肯说,那也说明这些事情对方不想让无关的人知道。 “你放心吧,我跟沛公去说这件事,把所有的细处都商量好,再说了,你也未必会死的,只是风险大一些了,还是那句话,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咱们把自己该做的都做到,那就算是无愧于心了。” 两人客套了一下就此告别。等张良走后,纪信从茅草的枕头下摸出一个瓷瓶来,仿佛在看自己的亲女儿一样。 “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睡觉啊,总要干点大事出来。说打仗我是不行的,但若把这件事做成,死了也值得啊。” 纪信喃喃自语的说道。 …… 时间回到两个多月之前,那时青霜还未投入陈蒲的怀抱,更别说怀上他的孩子了。 那时刘邦已经攻下武关,正志得意满的打算攻打峣关,但因为物资不足,在南阳筹措粮草。 陈蒲也待在南阳,打算带兵去峣关。 “咦,好像有件事情让人很在意啊!” 躺在床上的陈蒲,似乎想起来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他一直觉得刘邦打仗有点二,最明显的就是六十万对三万的彭城之战,输得一败涂地,几乎是全军覆没就没剩下几个人。然后逃到荥阳,被项羽的人困得水泄不通。 对了,他到底是怎么逃脱的? 陈蒲突然想到这个让他很在意的问题,脑子里似乎有什么东西纠缠住他一样,直觉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