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袁宝的崛起之路(三) (第2/2页)
乙种小队队员,每个月二两银子。丙种小队队员,每个月一两银子。在每天大块肥rou、大碗米饭的照顾下。 二百名帮会成员,根本没有任何怨言。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袁宝也没有闲着,根据张富提供的消息。 今年十一月初三,黑虎帮的老三,将会取第五个小妾,到时候黑虎帮所有的成员,起码有一半多到场。 这对于袁宝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二个月的时间过去后,二百名帮会成员,开始进行分类。 第一项是练胆子,那就是去乱葬岗捡死人骨头,谁要是捡的多,那么就有机会进入甲队。 甲队从二百名成员中,选出四十名来。也就是四个小队。 时间为晚上12点,地点是十公里外的一个乱葬岗。他们身上只有一把小刀,以及一个大大的麻袋。 第二天一大早,四十多名捡的最多的成员,都纷纷站在一边。仔细一看才发现,这四十名成员中。 居然超过三十名,年龄是在十三岁的。根据一名队员道:“捡死人骨头太简单,他们在码头时。经常捡死人衣服穿!” 袁宝一听算是明白,这些乞丐从小就练成这种胆子。难怪会不怕这些。 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二百名帮会成员,编制为四个甲种小队,三个乙种小队,以及三个丙种小队。 像乙种、丙种小队的成员,大多数都是10-12岁的小孩。只有少数13岁的小孩。 9月3日这一天,二百余支步枪,被偷偷的运了出来。枪对于帮会成员来说,非常的陌生。 但有非常的兴奋,因为一些帮会成员,见过这种长长的管子,喷发出来的弹丸,能打死想要报复的人。
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就是报复黑虎帮的日子。 对于甲队的帮会成员,拿着一支九斤重的步枪,根本就是好不费力。 但是其他两种小队,能拿起来步枪的都少,更不要说上战场。正所谓想要学打枪,就要了解枪的性能。 二个月的军训时间后,每天下午将会抽出二个小时,专门用于讲解他们手中的步枪性能。 首先袁宝告诉他们,手里的枪叫71/84式毛瑟步枪。起源是德国人,从俄-土战争中学到了重要的一课,此役中土耳其军队装备,温彻斯特M1866连发步枪。 完全压制住了俄国军队使用的单发步枪,尤其是在1877年的普列文城(Plevna)之围中,温彻斯特连发步枪的火力大发神威,完全瓦解了俄军无敌的刺刀攻势。 于是德国军队也开始考虑,采用一种连发步枪,来代替71式单发步枪。毛瑟兵工厂的保罗毛瑟着手设计,给71式步枪加了一个弹仓。 这种改进型的71式步枪在1884年被德国军队采用,并重新命名为71/84式步枪(Gew.71/84)。 Gew.71/84式步枪所采用的管状弹仓,位于枪管下方,长弹簧向后供弹,能装8发枪弹。 此外弹膛中还可以再装一发,托弹板上装一发,因此容弹量可达到10发。 此外在枪的左侧,有弹仓隔断器,阻隔弹仓供弹后射手只能单发射击。 保罗毛瑟最初尝试的设计,其实是盒式弹仓,但在试验中出现上,双弹故障而无法解决,因此不得不参考,温彻斯特的管状弹仓系统来设计。 由于弹仓藏在前托内,因此在外形上的Gew.71/84式步枪,与Gew.71式步枪差异不大。 在讲解完毕后,一些小队的队长,纷纷道:“德国是啥?是一个国家吗?”面对这样的问题,袁宝只能告诉他们,等晚上文化课再说。 接下来的时间里,由他们自己拆装步枪。一些队员拆枪还可以,一些队员们感觉无从下手。袁宝都会一一教导他们。 晚上文化课,采取队长制度进行。那就是各队的队长,来上这一堂课,在上课结束后,由各队的队长们回去。 把说的内容告诉队员,袁宝每天三天都会去考察。上课时他们都会叫袁宝校长,而不是帮主。 并且还要读校规:第一穿校长的衣、第二吃校长的饭、第三拿校长的饷银!时隔一个月后,四个甲队以及队员。 将会开始为期二十天的实弹训练,每天打五十发子弹。甲队的队员们,都是第一次开枪。在枪响之后,都非常的紧张。 这属于正常心理。他们在前面开枪,后面则是十六队的队员,整整齐齐的看着他们开枪,让他们感觉一下气氛。 何猛作为教官,对于甲队的队员,要求都非常的严格。1-10天随便队员们乱开枪。可到了第十一天,这样的事情就变了。 他要求队员们,要在三十米之外,打中一个人形目标。并且告诉队员们,怎么掩护才不被发现。 九天的时间看上去不多,但对于队员们来说,这可是收获巨大。 1885年10月2日的早上,在袁宝、何猛的带领下,四十名队员在装扮成乞丐后,偷偷溜进上海。 四十支步枪,以及一千发子弹,已经被张富运到一个秘密地点。只要今天晚上成功后,黄浦码头将会变成袁宝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