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六0章 濮阳之战(一) (第1/2页)
豫东北地区,历史上由于黄河频繁改道,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实际上沙区面积很大。.M 马颊河是大禹治水时疏通的九条大河之一,水直入海。因上广下狭,状如马颊,得名马颊河。 古马颊河在秦代以后由于黄河改道夺马颊河道而湮灭,现在的马颊河,是唐以后开挖的,源头就在濮阳南关,与源于新乡的金堤河相连,向东北流经清丰南乐进入河北,在莘县进入山东,一直流到鲁北地区的无棣县入海,主要起分洪和转运海路漕运的作用。到明代后期,由于运河隔断马颊河,加上社会动乱,河道疏浚荒废,马颊河河道堵塞。到1933年,山东省建设厅重新疏浚马颊河,使马颊河成了运河以西地区主要分洪渠道,但上游再也没有船运了。 此时的马颊河,因为是人工河,河面宽约4丈,只是天太旱了,这里又是源头地区,水量小, 民国时期的公路建设,基本上都依托过去的官道修的,也就是把原官道拓宽。为了节省筑路经费,尽量减少造桥。 南乐清丰通往濮阳的公路,就在马颊河的西侧。因为马颊河东侧还有一条潴龙河,是马颊河上游的一大支流,同样也是黄河的分洪河道,在清丰县注入马颊河。两河夹峙之间,不适于通行公路,因为需要在河上架桥。 6月2o日晚九点,八路军东进先遣支队主力出了濮阳城,向北前进约公里,在胡村一带开始设伏。 这里是后世美丽的濮阳市区。 侦察营三个排报告的情况综合后,独立第四混成旅团的行军路线就非常清楚了,其主力独立步兵第11大队12大队14大队和旅团炮兵队工兵队辎重队沿着公路由北向南行进。原部署在魏县和大名之间公路上的独立步兵第13大队以及旅团骑兵队,从魏城镇经内黄南下,迂回濮阳城,担任主力右翼掩护任务。 这也是日军cao典上规定的行军格局,主力一路,侧翼掩护一路。一旦现敌情,可以互相支援。 萧四明要打击的,就是日军独立混成第四旅团的主力行军纵队! 日军三个步兵大队,一个大队8oo多人,肯定是前面有前卫中间是主力后面有后卫,行军行列必然拉的很长。 大平原上,无遮无挡,不能象山区伏击战那样两面埋伏部队,不然的话,就相当于自相残杀了。 萧四明把东进先遣支队三个主力团在公路西侧展开,重机枪营工兵营炮兵团的高射炮营高射机枪营全都分别编入三个团中,确保火力绵密凶猛,第一时间就把敌军打趴下。 炮兵团的野炮山炮步兵炮,在主力伏击阵地后面建立阵地,确保炮火可以覆盖整个 骑兵营向战场西侧警戒,阻击日军右翼部队增援。 野战医院设在胡村,警卫营混编炮兵团射炮连,负责守备胡村,承担消灭日军尖兵和拦头任务。 装甲营的坦克装甲车和辆汽车,全都在公路西侧5百米处一字排开,车头上全都架着各部队的轻重机枪,等打响后用车灯照亮战场,实施火力突击。 萧四明王麓水把指挥所设在伏击阵地正中间的二团的位置,便于观察战场。 这一抵达战场,各部队就开始紧张而有秩序的忙活了。 炮兵团的观测手们在公路和公路东侧马颊河西岸的田野上忙碌着,标准炮击区域,测量各种数据,便于炮火准确打击。 各步兵团营忙着构筑简易阵地,用树枝青草高粱秸秆进行伪装。 通讯营忙着扯电话线,架通指挥所与各部队的联系。 藏山祠接敌时,萧四明赤手空拳,整个伤员小队都是赤手空拳。现在不同了,连战连捷,缴获之大,乎想象,八路军115师东进先遣支队不缺武器弹药,也不缺装备,通讯连的电话电线都不缺,足以保证部队作战通讯联络需要了。 萧四明王麓水胡青云分别到三个团的伏击阵地检查了一遍,见战士们用青草高粱苗子苦艾编织成伪装网,把坦克装甲车汽车大炮全都覆盖了起来,与阵地一侧的起起伏伏的长满野生植物的小沙秋浑然一体,这才放心。 由于火力强大,各部队在伏击阵地上只是做了简单的工事,可以掩蔽精心伪装的部队。 检查完,萧四明王麓水胡青云回到一个小沙秋后面的指挥所,再次给王全友报,询问日军动向。 王全友回电确认日军在继续行军后,王麓水和萧四明胡青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