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之纵横天下_第123章 荆州人才全打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3章 荆州人才全打包 (第2/2页)

一展拳脚,有门路报效朝廷,造福百姓。”辛锐谈到对未来的设想,不由有些兴致盎然。

    “如此岂不是要颠覆数百年的传统?这改革利国利民好则好矣,只怕难度绝不会小,且不说朝中大臣是否因被分权而从中作梗,便是一直霸占着绝大多数人力财力的士族大阀们,也必然会因为无法从中攫取利益而不满。士族广有田地,人丁兴旺,若是联合起来反对改革,必然对小侯爷大大不利。”黄承彦对辛锐不拘一格的取士方法固然欣赏,如此一来他的一身奇术只怕能传遍天下,造福百姓,再也不用担心被当做奇yin技巧而湮没,只是他也有士族的亲戚,最是明白这些望门大族唯利是图的本质,因此不无担心地道。

    “黄老所言不无道理,这也是为何小子迟迟不曾上书皇帝的原因之一,无论做何事都讲究一个时机,小子在北海一直所做的便是以民为本,将田地、生产物资无偿分发给百姓,先为改革铺垫好群众基础,而后开设诸司和医馆、学院,将传统上那些被士族所不齿的行业变成北海的主流行业,为医者、商贾、农民、手工业者等人正名,天下到底还是庶族百姓数量居多,当他们认识到自己所做事业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动力之时,士族便不足惧,少了百姓为这帮蛀虫提供生活物资,他们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还谈什么反对改革?再者百姓中亦有奇才,譬如北海冶炼司的陈老一族,都是冶铁铸炉的好手,酿造司的杜大和张老,于酿酒一道颇有心得,小子以手中权力给这些人更多的施展空间,过上几年之后,北海各个领域都是这些出身平民的骨干把持,士族的势力只怕将会越来越萎缩,最后必然无疾而终。说到取士,则是要待北海学院培养出几届学子之后,等这些学子的能力完全能够凌驾于士族子弟之上时,我便可以上书天子,要求开科考,用实力说明一切。朝中大臣若有异议,尽管叫他们来比试比试,既然皇帝想要励精图治,那便要靠真才实学说话,大臣若是一味因循守旧,尸位素餐,维护士族利益,便是我辛锐之敌,是国家之敌,只要天子首肯,我不介意刀下多几条阻挠改革的亡魂。”辛锐拿出铁腕政策,一时间仿佛天神附体,原本温文尔雅的小书生模样瞬间变得杀气十足,成了那个驰骋沙场、杀伐果决的大将军。

    严格说起来,辛锐的出身也是庶族,其父辛伯安本是个没有功名的小地主,若不是孔融以文会友与之相交莫逆,只怕辛家在北海也没有那般风光。辛锐毕竟拥有几千年智慧传承的现代人灵魂,对封建时代尤其是魏晋时期士族一家独大的社会现状异常清楚,而由他做出的改革,自然也是科学地总结了历朝历代的发展覆灭史,才下定的决心。若是能打压住士族这些影响社稷安稳的附骨之蛆,商业和手工业将会在多元化的社会中蓬勃发展,甚至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都不足为奇。

    “呼!小侯爷这番言辞当真大快人心,若是能这般果决地实施改革,当真社稷幸甚,百姓幸甚。”三个老头消化了半晌,司马徽由衷地赞道。

    “士族并非都是不堪的,因此改革之时,也要区别对待,对于顽固的保守派,则必定要不遗余力地打压,对于愿意配合朝廷接受改革的开明派,不妨与之合作,利用他们广泛的人脉,先进的生产力为北海分担一些生产压力,当然回报也是极为丰厚的。”辛锐想到士族也不全是食古不化的蠢货,因此提出分化政策。毕竟北海两间学院中,士族子弟也占了不少名额,更不乏诸如司马兄弟这般前程远大的牛人,若是将士族一竿子全部打翻,少不得会引起一些麻烦。

    “小侯爷想的周到,这样一来长则数十年,短则几年,朝堂上下必将焕然一新,士族从以前的有钱有势,变的只剩下钱财颇丰,却是没有了影响朝政的话语权,这对庶族和普通百姓而言,可谓天大的好事。”庞德公点头赞许到。

    庞家到了这一辈,也算是没落为庶族了,族中虽不乏有才学的子弟,但没钱没势,根本影响不到荆襄政局,而今乍见辛锐提出的改革方案,怎能叫庞德公不心生喜悦,毕竟人大多是渴望权势的,隐士也无非迫于时局,不得已才归隐山林而已。

    “好,诸公既然对小子所言无有异议,那么元直等人的招揽,就有赖诸公出力。届时小子在北海恭迎众位大驾。”辛锐见火候差不多,起身托付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