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谁最怕死 (第2/2页)
,辛锐讪笑道:“我绝非妄言戏弄先生,须知道怕死乃是人之常情,上天赐予我们这条性命,须不是叫我们拿来随意挥霍,随意自戕的,再者天底下有许多人怕死,为何别人可以,我却不能?最最要紧的,坐在我这个位置上,活着也绝非为我一人一家而活,乃是为了上到天子百官,下到黎民百姓,为了大汉天下而活,若我死了,天子蒙尘,生灵涂炭,哪会有如今北海的朗朗乾坤?所以我说我怕死,其实更是不敢死,死不得。不光是我,即便是你家曹公,你说他怕不怕死?” 辛锐一番话,叫荀攸辩无可辩,说到底在他看来,辛锐和曹cao都是一样的诸侯,有着共同的理想和抱负,但天下只能有一家之言,只能听一个人的声音,曹cao想要做的事基本上都被辛锐抢了先,因此两家才会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所谓政见不同,只不过是相互攻伐的借口罢了,诸如春秋战国时代,每家都会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谁是夷?在你完成天下统一的大业前所遇到的阻碍都是‘夷’。 “大将军既然忠心汉室,恭敬天子,却为何对我家主公一而再再而三地赶尽杀绝?且不说曹公乃是重臣之后,便是他讨伐董卓、剿灭黄巾、平定兖州、豫州,哪一件不是利国利民、忠心朝廷的好事?”荀攸不再纠结先前的话题,转而问辛锐道。 “哈哈,公达怎会有如此幼稚的想法?文若要是在此,必然也会对你的观点嗤之以鼻。你二人同为荀氏之后,本应该同心同德扶保我大汉朝廷,却一般地都做了曹cao幕僚,就这一点,便叫我寒心不已。再说曹cao这人,当初讨伐董卓的确有他的份,并且他还是率先倡议,可是你再看看结果,联合了十七镇诸侯数十万大军却毫无建树,最终虎头蛇尾草草收场,你是想叫我夸奖曹cao至少还有忠君卫国的诚心么?单以结果而论,曹cao那画蛇添足的所谓‘勤王’,还不如温候的倒戈一击。”辛锐指了指一旁的吕布,愤然道:“这也就罢了,权当是曹cao有那份忠心,只是另外十七家诸侯都是他所托非人,便将这一篇暂且揭过去吧。再看看他自占了东郡之后的所作所为,济北相鲍信本是忠义之人,好心迎曹cao做了兖州牧,谁知不久鲍信便死于讨伐黄巾的战事,鲍信之死,难道与曹cao一点关系都没有?你信么?反正我是不信!之后曹cao更是借口陶谦杀了他父亲曹嵩,兴兵攻打徐州,所经之处鸡犬不留,残忍至极。天下皆知曹嵩乃是被黄巾余孽张闿所害,与陶谦毫无关系,偏曹cao一向耳聪目明会不知此情?再者就算曹cao并不之情,攻打徐州只要拿下陶谦便可,与百姓何干?叫我说温候趁机占了濮阳便对了,正是干了件顺应天意民心的大好事,你看看张邈、张超和陈宫,他们难道都是jianian邪小人么?他们为什么要大开城门迎接温候大军?再说讨伐黄巾,曹cao从讨董卓失败之后便一直在讨伐黄巾,可谓乐此不疲,从黄巾余孽身上,他捞到多少资本?不消你说,我都算得出来。兵员数十万,民众百万!天子在长安饱受郭、李二贼虐待,曹cao不思前去救驾,就只知道在地方讨贼屯田,壮大自己,讨完兖州又去讨豫州,天底下黄巾贼就恁多?就得曹cao去讨伐才能降服的了?我率北海军千里迢迢迎回天子,曹cao才想起来前去接驾,这就叫忠心么?他是要接驾还是要劫驾?当时荀文若被杨老太尉一番训斥难道你一点不知?难道你的族叔从那次陈留接驾回来,一点变化也没有?莫再跟我说什么曹cao忠心汉室,忠心天子,此言便是无知孩童也不会相信。”
“自古成王败寇,大将军说这些话,不过是因为你先于曹公迎回了天子,而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伎俩,荀某先前还道大将军一介孩童便有此作为,是多么地了不得,而今观之,亦庸人尔。”荀攸不愿叫辛锐再揭自己疮疤,起身断喝道。 不怕你暴跳如雷,就怕你不温不火,见荀攸这副神情,辛锐心中反而大定,这家伙至少不会再去寻死。等来日抓到荀彧,将他叔侄二人送回北海见过天子之后,便放到程昱那群人里,一同接受劳动改造,凭借荀家对汉朝的忠心,这叔侄只怕用不多久便可为己所用,成为北海的栋梁之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