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剧情 (第2/2页)
意思的。 确定了要写什么,接下来就需要给这部戏设置一个背景。 针对笑傲江湖,很多读者的理解都偏向于明朝万历年间。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朴政赫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毕竟书中从来没有提及到确切的年份,属于金·庸武侠系列里为数不多的和时代割裂开来的作品。 只不过从独孤九剑以及独孤求败的描述中可以推断,应该是明朝无疑。 因为原作者没有对此有明确阐述,那么留给朴政赫改动的自由度就大了许多。 为了让剧情完整和精彩,朴政赫做了一个和绝大多数人都不同的背景年代的设计。 他把故事的展时间,放在了明朝永乐年间。 当此时,明朝刚刚经历过靖难之役,燕王朱棣打赢了侄子朱允文,一跃而成为了永乐大帝。 但在靖难之役当中,建文帝朱允文却消失不见,并没有被抓获。 留下了巨大的心病,永乐皇帝生怕侄子东山再起,威胁到自己的江山。因此动人马穷搜天下,无比要将建文帝斩草除根。 这还不算,永乐生怕建文帝逃到了海外,因此责成贴身心腹太监郑和打造了空前规模的船队,借口宣扬国威,几度下西洋,就是希望能够查询到建文帝的消息。 郑和的船队规模极大,乃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无比的海上力量。 从本土出之后,一路向西、向南航行,先后到过了占城、暹罗、满刺加等地。 最终通过了狭窄的海峡,进入了印度洋。 一路向西,郑和的船队到达了非洲的东海岸,航程上万里,却依旧没有现建文帝的踪迹。
眼见出来日久,船队中大部分人心怀故土,郑和只好率领船队返航。 途径阿拉伯海的时候,却突然现海上有两伙人正在激战。 经过侦查,郑和惊讶地现,其中被追杀的一群人,竟然是汉人。 远在万里之遥现了同胞,郑和当即下令解救,最终把这些同胞接上了船来。 这些人一共有十几个,有男有女,其中还有一个小男孩。 可无一例外,这些人都十分的狼狈,不少人还受了伤。 郑和一边请船上的大夫为他们治伤,一边进行了盘问。 这群人的领袖,自称叫东方清越,祖上乃是沿海一带的商人。 后来元兵南下,祖辈不甘充当蒙元的奴仆,干脆泛舟出海,一路来到了这边经商。 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终于积攒了浩大的财富。 孰料,这却引起了当地豪强的窥觑,竟然派遣了人手想要杀人夺财。 东方清越无奈之下,只好率领家族中人,且战且退,一路漂泊到了海上。 孰料那豪强竟然誓不罢休,也一路追了上来。 要是没有郑和船队的搭救,他们迟早都要死在这里。 见他说的真切,郑和就没有怀疑。 同时还告诉东方清越,中土早已非蒙元荼毒,而是汉人重新崛起,建立了大明王朝。 既然他在这西域的产业已经失去,不如就随着船队一起返回大明好了。 东方清越却正有此意,因此随后的日子了,和家人一同搭乘郑和船队,一路东行。 郑和却不知道,这个东方清越的身世,其实根本就不是他说的那样。 而且一旦郑和得知东方清越的真实身份,恐怕非得将他们这些人格杀当场不可。 原来这东方清越,真实身份乃是明教光明右使。 十五年前,朱元璋一统群雄,建立了明朝。随后就开始翻脸不认人,对曾经助他登基的明教展开了血腥的屠杀。 明教虽然实力雄厚,但跟手握天下大权的朱元璋相比,那可就差的远了。 而且朱元璋还利用天下正统的名义,不断挑拨名门正派和明教的关系,导致明教的生存空间愈严峻。 最让明教众人忧心忡忡的是,因为前教主张无忌失踪,导致明教四分五裂。 各路群雄互相不服,内部争斗不休。内忧外患交织在一起,眼看着偌大的明教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东方清越有感于教内危机,有心重振明教生威。一咬牙,离开了光明顶,率领着亲信前往了波斯。 他是打算找到波斯总教,从波斯总教教主小昭那里拿回圣火令,以此号令明教群雄。 可是当他千辛万苦来到了波斯之后,却现这里的情况让他措手不及。 随着大食人的强力扩张,中东地区的各种文明正在逐渐被阿拉伯文明取代。 而信奉光明与太阳的明教,也成为了阿拉伯人打击的对象。 试想,连伯斯王朝都覆灭了,明教更加没有了靠山。在阿拉伯人的进攻下,节节败退,也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 就在东方清越赶到波斯的时候,一件影响至深的事情生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