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进香 (第2/2页)
知道了。” 骄阳心里反复琢磨着。今年这种乌七八糟的事情,到底着落在谁家? 不过遗憾的是,翌城公主伤透了脑筋也没想起来,最大的可能就是事情太小,根本就没激起什么浪花来。 不过,这种事情,诚如寂岸师太所说,总是有迹可循的。 “叫沈毅进来。” 骄阳把前因后果跟沈毅说了。让他去留意近期有没有比较突然的婚姻,“其实也不限于此。行贿受贿,巧取豪夺的,但凡有事都报给我知道。” “怎么,殿下要学狄阁老判案吗?” “判案也轮不到我,但是人间不平,总该有人过问。” “殿下若真想过问,眼下到是有这种一桩案子,我也是今天在宫外等你们的时候,跟各府的车夫们闲聊时听人提起的,还没有核实过真伪。” 骄阳大感兴趣,“说来听听……” 五日后便是除夕,一行人守过岁之后,骄阳便带了人往碧霞观烧头柱香。 碧霞观在京城中不算特别有名,观中的道姑跟官家太太们来往也极少,因此这头大年初一的头柱香,争得也不是那么厉害。 李骄阳到观中的时候,师父们正在除雪,对于贵客进香,表现的也很自然淡漠。 “打扰师太清修了。” 小道姑年纪不大,却是彬彬有礼,“施主请随我来。” 骄阳跟着道姑进了大殿,命人添了些香油钱,接过三支清香,诚心祝祷了一番。 “施主此时进门,恐怕大半夜就要赶路,可见心诚,天尊在上,必定会保佑施主得偿心愿。” “为家人健康喜乐,虽辛苦也是甘之如饴。” 道姑有些喜欢这位施主心境平和,虽然一身穿着尽显富贵,但却绝无半点盛气凌人。 “施主赶了几个时辰的路,也是累了吧,不如到禅房稍微歇息片刻,容贫道奉茶。” 骄阳眼中喜气莹莹,“如此,便多谢小师父了。” “施主请。” 骄阳刚迈步出去,就见有人风风火火的跑了进来,“怎么回事?”
那女子一声惊叫,倒把骄阳吓了一跳,玢玉赶紧护在骄阳身前,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我早都已经提前说好了,要来上这头柱香的,你们怎么可以言而无信,让这不相干的人抢了先!” 那少女的手毫不客气的指着骄阳,玢玉大怒,“你好大……” 骄阳却一边拉着她,往后拽了拽,“这位姑娘有话不妨好好说,天尊驾前,失了礼数对谁都不好。” “你是什么人?”那少女长得也算精致,只是过于倨傲破坏了那份美感。 李骄阳长这么大,也没被人指着鼻子问过话,目光微微有些冷峻,“我是谁并不重要,不过是个香客而已,姑娘是来进香的,就不该大吵大闹,让师父们为难。” “你平白占了先,倒教训我来了。” 她这样跟翌城公主说话,就多少条命也不够死的。但是,她是跟民女李明阳说话的话,倒也不得不考虑一下该如何回答。 毕竟,自从兴起这头柱香的习俗,就有那提前约定好的,若果真如此的话,骄阳虽不知情,却也还是占了不该占的先。 那小道姑却有些委屈,“我从来没听那位师姐说过有姑娘要来上头柱香,这位姑娘先到,我自然就引到大殿了。” 小道姑这样一说,骄阳也就放心了,“这大年下的,不知道姑娘求的是什么?” 那少女以为骄阳软弱,狠狠地瞪了她一眼,骄阳却不紧不慢的说道,“天尊有灵,本不会争什么头柱香二柱香,但是,在天尊面前无理搅闹,恐怕心愿不成不说,还得适得其反。” “你敢咒我?”那姑娘顿时眼睛都红了,像是要吃人似的,她身后跟着几个五大三粗的仆妇,一起围了上来。 李骄阳心想,若不是在道观之中,我不但敢咒你,我还敢揍你呢! “怎么,你真的不怕天尊降罪吗?” “无量天尊!” 这边剑拔弩张的时候,住持师太就到了,她看来眼骄阳,又看了眼那少女,显然,对她有那么几分熟悉,“苏姑娘,有话到我禅房去说吧。” 骄阳看得出来,住持师太是想要给这姑娘留几分面子的,奈何她本人看不出来。 “师太出家之人,岂能言而无信!” ------- 前面有一部分没写好,需要从新改一下,后面反而是正确的内容,大家先将就一下,二十分钟左右改好。抱歉!! “你平白占了先,倒教训我来了。” 她这样跟翌城公主说话,就多少条命也不够死的。但是,她是跟民女李明阳说话的话,倒也不得不考虑一下该如何回答。 毕竟,自从兴起这头柱香的习俗,就有那提前约定好的,若果真如此的话,骄阳虽不知情,却也还是占了不该占的先。 那小道姑却有些委屈,“我从来没听那位师姐说过有姑娘要来上头柱香,这位姑娘先到,我自然就引到大殿了。” 小道姑这样一说,骄阳也就放心了,“这大年下的,不知道姑娘求的是什么?” 那少女以为骄阳软弱,狠狠地瞪了她一眼,骄阳却不紧不慢的说道,“天尊有灵,本不会争什么头柱香二柱香,但是,在天尊面前无理搅闹,恐怕心愿不成不说,还得适得其反。” “你敢咒我?”那姑娘顿时眼睛都红了,像是要吃人似的,她身后跟着几个五大三粗的仆妇,一起围了上来。 李骄阳心想,若不是在道观之中,我不但敢咒你,我还敢揍你呢! “怎么,你真的不怕天尊降罪吗?” “无量天尊!” 这边剑拔弩张的时候,住持师太就到了,她看来眼骄阳,又看了眼那少女,显然,对她有那么几分熟悉,“苏姑娘,有话到我禅房去说吧。” 骄阳看得出来,住持师太是想要给这姑娘留几分面子的,奈何她本人看不出来。 “师太出家之人,岂能言而无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