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田寮河畔(下) (第2/2页)
好好研读。记住死心塌地为满清殉葬的,那就和大鸡笼汛千总林文察一样,死路一条。呵呵呵呵!” 钱水廷的笑声,让三人不寒而栗,“不会,不会,绝对不会!” 翁丽水三人此行任务主要就是打探消息,了解明军虚实。现在拿到布告,这任务也算完成的差不多,不过还有一件事需要探听一下。 翁丽水寻思了一下,见壶中子坐得离自己不远,面向表现的十分和善,就试探的问道,“请问壶中子道友,那大鸡笼汛官兵全杀了吗?” “道法自然~~”壶中子念了两句唐诗,“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他正色的说道,“我们只杀有罪之人,大鸡笼汛只有千总林文察死了,其余四十多个官兵全在俘虏营好好的呆着。” 只死了一个林文察,好啊!翁丽水立即告诉壶中子,有好多绿营兵丁的家属住在鸡笼街,那些家属托他打听,能不能用银两把人赎回。另外林文察是雾峰林家的人,过几天林家可能有人要来赎走尸体。 “这可能不行吧。”钱水廷把话接了过来,他笑嘻嘻的问翁丽水,“你以为我是海盗,掳掠人口再勒索银两。” 翁丽水吓得跳了起来,“不是啊,大人。我只是代他们家属问问而已。” 钱水廷满脸慈祥,“坐下说话,坐下说话。” 壶中子告诉翁丽水与吴长,这不是小孩子过家家,闹着玩。这是中华民族的独立战争,是炎黄子孙与满清鞑子你死我活的对抗。那些绿营兵丁如果愿意回到人民中间,朝廷将会给他们生路,释放安排差事,这一两银子也不会要的。但如果顽固不化,一条路走到黑,那就对不起了,不管送来多少银两,也是死路一条。 至于林文察,壶中子告诉他们,林文察的尸体暂时用白布包裹着,放在树荫下的空地上。如果翁丽水愿意,现在就可以带走。 “需要多少银子?” “道法自然~~”壶中子一脸正气,“你们尽管带走。堂堂大明朝廷,哪有用尸体做生意的道理。” 这里正说着,河岸渡口发生了争执,钱水廷等人扭头一,只见搀扶妓女的两个阿姐跪倒在地上,抱住沈妩珺的大腿,苦苦哀求。 吴长感到奇怪,刚才那边唱小曲,唱得不是挺好的,这会儿又出了什么事啦?他不由得埋怨起吴磋林,心说这吴磋林是林总理的心腹亲信,平常很会来事,怎么今天就摆不平的,放任阿姐惹事。他连忙起身点头向钱水廷示意,“首辅大人,我去!” 钱水廷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淡淡的笑笑,随即起身,“走,一起去吧!” 众人回到渡口,原来敖萨洋和吴磋林已经一五一十的算好帐,一应礼物包括银两全都折算成银元。敖萨洋要支付给吴磋林他们的是大明银元。 早在七月份,金融部门用从日本打劫来四十万两黄金,利用清朝黄金与白银的兑比价为:0,日本黄金与白银的兑比价为:5,在上海和江户之间来回倒腾几趟,使得日本黄金价格节节走高,惹得幕府强烈表示不满。 到了九月份,先遣队果断的中断了这项贸易交易。算下来,除去各方面的开销,黄金还有三十多万两,白银则增加到八百万两。 白宝湘安排人在原时空以袁大头的规格为模板,定制了银币模板,古务生的机械厂制作了冲压银币的机械。先遣队在杜南岛建造了一个造币厂,从九月份开始,专门生产“大明银币。 这银元吴磋林见识多了,但全是夷洋,这挂大明旗号的海匪也能自己铸造银元?吴磋林觉得不可思议,他不由自主的捻起一块,查端详。 银元的正面中间则是扁宋体“壹圆”二字,下方还有略小一点的同样字体:“折半两”;背面,用浅浮雕技法刻印着一张长马脸人像,头戴冲天冠,身穿圆领袍,好似传说中的明太祖人像;头像周边则是一圈文字,上方用明显是印刷楷体书写着:大明通宝。下方则是共和2695年字样,边缘还有若干龙形花纹。 这太精美了!比那夷人洋银强多了。吴磋林用手捏着大明银元,放到嘴边猛地吹了一口气,然后迅速放放到耳朵边。 呃,有响声,是金属的嗡鸣声,这确是银元。 “这就是大明银元?”吴磋林声音有些发颤。 “是的,这大明银元就是大明法定流通的钱币,我们交易一律使用大明银元。在大明治下,元宝、碎银,以及夷人银元等等,以后都将会禁止使用。” 之前一分钟,吴磋林还把敖萨洋等人当成打着大明旗号的会匪海贼,想到自己被强制剪去了头发,他十分害怕回去之后,鸡笼街人们会怀疑自己对满清有了异心。 现在到这制作精美的大明银元,他心里面顿时活络了许多,升起了投效的心思。想这大明船坚炮利,又有坚强的经济实力,假以时日,一定能与大清一争高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