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涟漪_长知识 ▎30个常见外国文学典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长知识 ▎30个常见外国文学典故 (第2/2页)

马作为战利品搬入城中。到了夜间,埋伏在木马中的勇士跳出来,打开了城门,希腊将士一拥而入攻下了城池。

    后来常用“特洛伊木马”比喻在敌方营垒里埋下伏兵里应外合的活动。

    柏拉图式恋爱

    出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柏拉图研究学者马尔西利奥·费奇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对话体著作《会饮篇》中,阐述了自己对爱情的看法:爱的最低级的形式是热恋中的情人“专注于对方美的形体”,渴望与对方rou体的结合;爱的较高形式则是从沉湎于美的形体升华到爱恋形体所表现出来的美;爱的最高形式是沉思的美,即不带感性形体的美。他由此提出了将真、善、美合为最高理想的看法。

    后来把男女之间那种与性无涉的、理想化的相互爱慕情谊,称为柏拉图式恋爱,现代语也叫精神恋爱。

    圆桌会议

    出自英国古代英雄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传说。

    圆桌无首席末席之分,象征围桌而坐的骑士处于平等的地位。在圆桌旁举行的会议称为“圆桌会议”。

    表示参加谈判的各方一律平等。

    乌托邦

    出自15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摩尔斯所写的《乌托邦》一书。源出希腊文ou(无)和topos(处所),意即“乌有之乡”。《乌托邦》一书中,虚构了一个大西洋上的小岛,小岛上的国家拥有完美的社会、政治和法制体系,即“乌托邦”。

    比喻指根本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会。

    鲁滨逊和星期五

    出自英国作家笛福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和“星期五”都是小说中的人物。鲁滨逊乘船去非洲时在海上遇上风暴,漂流到一个孤岛上,为了活下去,他顽强地与大自然抗争,在孤岛上整整生活了28年,并养成了一种对任何事情都不失望的精神。他在孤岛上的第24个年头的一个星期五,还在海里救起了一个“野人”,并为其取名“星期五”。3年后,二人逃离孤岛。鲁滨逊回到英国并成为巨富。

    后来,人们在写文章时常用“鲁滨逊和星期五”的典故来批评那些企图脱离社会的幻想。

    布利丹毛驴

    出自14世纪法国哲学家布利丹的寓言。

    有一头饥饿的毛驴站在两捆同样的干草之间,因为不知吃哪边的干草才好,结果饿死了。

    比喻那些优柔寡断的人。

    当代阿巴贡

    出自法国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

    主人公阿巴贡生性多疑、视钱如命,就连赠你一个早安也舍不得说,而说借你一个早安。他与葛朗台(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夏洛克(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乞乞科夫(果戈里《死魂灵》)并称欧洲文学“四大吝啬鬼”。

    后来“阿巴贡”也成为吝啬鬼的代名词。

    吃不到的葡萄总是酸的

    出自俄国《克雷洛夫寓言》。

    狐狸看到了成熟的葡萄,眼睛和牙齿都发亮了,可惜吃不到,只好愤愤地说:“算了,虽然看上去挺好的,实际上都没有成熟!没有一颗不是酸的。”

    讽刺某人得不到某种好东西,就反过来说这东西不好,以求心理平衡。

    阿拉丁神灯

    出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

    阿拉丁是苏丹国一个裁缝的儿子,他得到了一盏神灯,只要擦亮神灯,一个自称是神灯的奴隶的巨魔就会出现,它能满足主人任何要求。

    比喻能满足人的一切愿望的东西。

    鳄鱼的眼泪

    出自西方传说。

    鳄鱼非常阴险狡猾,当它诱捕到猎物时,一边贪婪地吞噬,一边假惺惺地流泪、

    比喻虚假的眼泪,伪装的同情。后引申为一面伤害别人一面装出悲天悯人的阴险狡诈之徒。

    套中人

    出自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套中人》。

    小官吏别里科夫性格怪僻,他晴天出门也要穿雨鞋、棉大衣,带雨伞。他害怕变革,凡有新事物出现,总是摇头晃脑说:“不要弄出什么事情来”。他犹如生活在套子里,隔绝人世。

    因此,“套中人”成为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同义语,表示害怕一切新鲜事物、害怕变革的人。

    象牙塔

    出自19世纪法国诗人、文艺批评家圣佩韦·查理·奥古斯丁的书函《致维尔曼》。

    奥古斯丁批评同时代的法国作家维尼的作品中的悲观消极的情绪,主张作家从庸俗的资产阶级现实超脱出来,进入一种主观幻想的艺术天地——象牙之塔。

    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文艺家的小天地。

    豌豆公主

    出自丹麦安徒生的同名童话。

    故事讲述一个公主能感觉到在20层垫子和20层鸭绒被下方的一粒豌豆。

    讽刺那些娇嫩无比、弱不禁风的小姐。

    骑士精神

    来自中世纪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骑士传奇”。

    骑士原是中世纪时欧洲封建贵族中等级最低、人数最多的一个阶层。当时社会崇尚武艺,骑士腰间佩剑、骑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很受人仰慕。他们经常比武打斗,与上流社会的妇女谈情说爱。

    后来,人们常把崇尚武艺、扶弱抑强、尊重女性、忠贞爱情、捍卫荣誉的品质称为“骑士精神”。此外,18世纪意大利有些贵族青年效仿中世纪骑士的做法,甘愿为一些名门贵妇服役,人们将他们讥讽为“侍从骑士”。由此,“骑士精神”也成为为贵妇人效劳并向她们献殷勤的青年男子的同义语。

    堂吉诃德

    出自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小说《堂吉诃德》。

    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一个上了年纪、瘦弱可笑的乡村小贵族,因看骑士小说入迷,便也想做个骑士,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结果做出一系列荒唐的事情。

    比喻那些脱离实际、耽于幻想,因而做出错误判断、一味蛮干,荒唐可笑的人。这种人的做法称为“堂吉诃德式行为”。

    (内容转自人民日报)

    ~~~~~~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日子,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跃动的、抑或沉思的灵魂,在繁华与喧嚣中,被刻上深深浅浅、或浓或淡的印痕。祝福祝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