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第1/2页)
回到折香苑已是深夜,奚梅将姝娈遣去休息,自己一个人坐在书案前穿过月洞窗看着那丛翠竹发愣。盛夏已近强弩之末,夜间湖面上飘来的风在翠竹丛中肆虐,漱漱瑟瑟,在她心里,无端端洒落了满心满腹的不安。 朱棣走近瞧她一脸茫然不知何所思的模样,问道:“梅儿,怎地一个人在这里还不休息?” 她看向朱棣神情怔怔,不答反问:“朱棣,你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朱棣心中的惴惴再度升起:“梅儿,怎么突然问起这些?” 奚梅的眉头越蹙越深:“你这些日子以来回来得一天比一天晚,所以我想着,应该快了。” 朱棣牵过她的手时发觉她的手竟不停的在冒汗,可她自己竟然浑然不知,倏然一惊,忙道:“梅儿,你莫要担心。” 奚梅咬一咬唇,正色相问:“朱棣,你说话可算数?” 微黄的烛光里,朱棣的神情那样坚定,好似大婚那一日,他与她许下誓言时一般:“自然算数!” 折香堂外假山上的涓涓流水声传来,从不间断,就好像他夫妻二人对彼此的心意,脉脉不绝。 奚梅将自己的手慢慢蜷在朱棣掌心,双瞳竟有一丝从未见过好似朱棣一般的坚毅,一字一句:“你说过,有你在!所以你一直要在。你还说过,即便灰也要灰到一处去,所以无论你发生了什么,你也一定要与我一处。如若不然,我再不信你!” 世间果真有夫妻一心之说么?若是有,当如他二人便是了。奚梅的话音刚落,朱棣即将她紧紧拥入怀中,再说不出一句话来! 烛火一跳,绚丽的灯花一闪而过,奚梅在朱棣怀中莞尔轻笑:“灯花爆,喜事到,我夫君自明日起,一切万事顺遂、心想事成、所向披靡!” 他哪里还能再忍得住,手掌一挥烛火顿灭。 他将她打横抱起,他的吻落在她的唇边,铺天盖地袭来,只想与她骨血相融! 痴缠之后的奚梅睡得并不踏实,只半梦半醒恍恍惚惚的,当天色稍稍光亮一些,也不知何故,她便惊醒了。自窗门间漏进来的习习晨风,犹自带着盛夏的味道,漫上鼻尖。 纵然身边的朱棣已是熟悉到早已印在了心间,却仍是欢欢喜喜地打量着他。他脸上尚有残余的潮红不曾褪去,刚毅的眉峰掩藏着倦色,虽睡得沉沉,箍在她腰间的手却仍是紧紧的,唇边溢出温柔的弯度。 自跟随朱棣来北平,几乎天天都腻在一起,即便太祖皇帝驾崩,也不过只是分别了一夜。也就是那一夜,她失去了他们之间的第一个孩儿,自那以后,无论朱棣有多忙,夜间一定要回折香苑,如同日日都要确认她是否完好无缺一般。有时夜间醒来借着月色看着他眼角的疲累,心疼不已。 数日来,奚梅已经习惯了早起醒来时朱棣不在身边,而今日的反常令她心中的不安又沉了一沉,可无论如何,这样的忧思她总是尽力隐藏起来不叫他察觉好让他心无旁骛。 她试图轻轻拨开他揽住她的胳膊,不想他狡猾地睁开双眼再眨了一眨,道:“我早就醒了,只是喜欢被你看着,故而一直装睡!” 奚梅“扑哧”一笑:“你呀,难得今日可以起晚一些,却这般不老实。” 朱棣啄一啄她的唇角:“好久没陪你了,今日不去问梅亭,我们一道用午膳,可好?” 奚梅柔声道:“好!” 夏日晨起的朝阳,每一种颜色都热烈奔放到了极致,自微薄晨曦到光芒万丈,各种绚烂的颜色倒影在镜中光灿流转。奚梅坐在那面葡萄海兽仿唐铜镜前,朱棣在她身后,手中一束青丝带着霞光滟滟松松拢起,如今他的手势已经十分的熟稔,盘,绾、叠、拧各种发髻皆信手拈来,再取过梅花自发髻一边簪入。 他执起螺黛莫不歉然道:“这些天来早出晚归,‘晨起绾发画娥眉,日暮落饰怜青丝’倒成了一句空话,梅儿,你可会生气?” 奚梅嘴角噙着无数喜悦甜蜜,一时未加思索便脱口而出:“‘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你我夫妻便如同你为我绾的百合髻一般,自当百年好合、不争朝夕。你明知我不会生气,还问,傻是不傻?” 朱棣细细地替她描眉:“我是知你不会生气,却总要问一问,才能安心。这首诗却用得不好,虽然开头婉嬿良时,却终而‘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你夫君虽也出征在即,但必是大胜归来。真是该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