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穿越者_第二章 去南京买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去南京买粮 (第4/4页)

中一直呆到将近中午时才离开。

    在回县城的路上,,黄永青不禁在想:这个时代虽然没有电,没有电脑,没有所有现代的娱乐设施,但这个时代的百姓真是太淳朴了,让自己找到了一种回家的感觉,就为了这份家的感觉,自己也一定要让他们过得舒服安康,还有差不多几个月清军就打来了,自己一定得想法积攒起足够的实力,为此,第一步就是多买粮食然后招一些收流民编练私军,想到这,黄永青突然想到了那个当铺的老板。

    当下就往城里走去,一进城,顾不上吃中饭,黄永青便快步来到当铺后堂。由于这段时间以来,陈楚和卫度时常聚在一起闲聊,所以当铺的仆役并没有拦黄永青,黄永青基本上是一路长驱直入。

    见了当铺的老板就说道,“对了老哥,小弟还有一事。”,黄永青一进来说道。

    老掌柜笑着点了点头,“贤弟有什么尽管直说,只要老朽能办得到就一定全力相助。”

    黄永青说道:我这里还有九百两银子,想麻烦你派人协助我去南京买粮食。

    老掌柜呵呵笑着说道:“这件事情都容易办,明日我让两个下人陪同你一起去办。”,老掌柜一脸轻松地说道。

    随即,老掌柜叫来两名下人,然后将这事情吩咐下去了。

    “贤弟,看来你是胸怀大志之人啊!”,老掌柜目光炯炯地注视着黄永青说道。

    黄永青憨厚一笑,没有接话。

    初到秦淮

    黄永青一行人坐船在大运河行了两日,虽有少少的阻止,但是有老掌柜给的路引还算顺利。终于在天快黑的时候终于到达了南京,进入了秦淮流域。

    沐临风这才发现原来此时的秦淮河要比他想象的要繁荣了多,但见民居密集,商市林立,两岸的酒楼妓院不胜枚举,虽然已经接近子时,但是各家门户仍然是门庭若市。

    一路上看见,船公、船娘们摇撸掌篙,从他们船边划过。两岸之间,淮剧、歌舞、配乐之声此起彼伏,黄永青站在船头一阵感慨,最终不自觉的吟出几句:“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的歌词来。

    好词!没想到同船有一女子在一旁听得入迷道:“黄永青”怔了一怔眼望着前面,随口笑道:“不才随便吟几句。

    公子惊才绝艳,佳作信手拈来,公子可将佳作示于小女子?

    黄永青闻言随即缓缓回头见一位绝色丽人,很是意外。

    眼前这位丽人十八九岁,身材窈窕,风姿绰约,头插八宝攥珠飞燕钗,上身穿樱紫霓裳心字罗衣,下身一袭钗白色拖地烟笼梅花百水裙,容辞闲雅,似云出岫;

    特别是她那高贵脱俗而又含有几分忧郁的气质,身材娇小玲珑,高贵而忧郁、清新明媚。有一种浓郁的古典仕女韵味。

    通过姓名之后,秦牧才知道,这位丽人竟是秦淮八艳中的卞玉京。黄永青在前世知道秦淮八艳中,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婉、。

    他不知道另外几个长的怎么样,但是这位丽人她姿色出众,想来才艺更不差,这种女人除了善于酬对交际来说,诗词歌赋这才是核心竞争力之一,缺少这种竞争力卞玉京,能不能名声还能名列秦淮八艳之一,就很难说了。

    如今有美女求自己黄永青点点头道:“好吧,恭敬不如从命,”黄永青收去笑意,沉吟了半晌之后小声唱道:又见炊烟升起。

    天色暗了下来,秦淮河两边酒楼上都明起了角灯,每条街足有数千耀如同白昼,走路的人,并不带灯笼。

    天上一轮月半圆,与灯光一齐澹荡在河面上,更有那细吹细唱的画舫划过委魄。

    两边河房里住家的女郎,穿了轻纱衣服,头上簪了茉莉花,一齐卷起湘帘,凭栏静听。所以灯船鼓声一响,两边帘卷窗开,河房里焚的龙涎、沉、速,香雾一齐喷出来,与河里的月色烟光合成一片,望如阆苑仙人,瑶宫仙女。

    还有那十楼的官妓,新妆炫服,招接四方游客。这醉生梦死的情景,不知有没有人会因此想起那两句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船慢慢靠上岸,黄永青领着两个帮忙弟兄上岸找一个饭官先吃个饭,恰在这时一艘船舫从他的眼前游过,只见上面挂红张彩,装潢地甚是富丽堂皇,船头之上还站着几个舞娘正在偏偏起舞,船的内厅中不时传来一阵掌声夹杂着一些叫好声。

    黄永青从船窗的缝隙看去,只见船舱之中坐的皆是穿着华丽,举止轻佻的富家子弟,每人身边都坐着一个漂亮的女子。

    黄永青不禁羡慕起这些人来,轻叹道:“人若如此,夫复何求?”

    忽然后面传来“扑哧”一声,黄永青回头一看见卞玉京正在捂嘴偷笑。只听卞玉京清了清喉咙,这才对黄永青道:今日多谢黄公子曾诗歌,“明日就让小女子的做东,在媚香楼设宴为黄公子洗尘如何?”

    黄永青沉吟了一会,心道,既然让老子穿越过来,那就感受一下她们的生活也不错,想到这立刻笑道:“既然如此,黄某多谢姑娘美意了。

    和卞玉京分别后,让当铺的老板两个手下找了一家饭店,让店家开了一间包间,这里的店家似乎对当铺的老板两个手下常熟悉,嘴上不停地说着客套话,黄永青听那店家对两个手下的口气中甚是敬畏,心中叹道:可见当铺的老板在南京城里的势力有多大了。”

    见黄永青坐着发呆,再听着对面飘来的欢歌笑语,其中老板两个手下一个连忙站起身道:“黄公子是不是被对面水月梦阁的吵杂声所侵扰,我叫人换一间。”

    黄永青这才回过神来,连忙站起拉着他坐下道:“不用,不用,兄弟太客气了。”

    在兄弟两个点菜的时候,就听见隔壁有人说道:侯公子年方及冠,满腹经纶,即便今科不中,又何须介怀呢?”

    “何须介怀?”只听那人带着几分醉意,愤慨地说道:“真是国之将亡,必出妖孽”

    “侯公子慎言!”另外一人一惊,连忙劝阻。

    “慎言?这大明国势,想必你冒襄也了然于心,如今辽东尽失,鞑子频频叩关,想来就来,想去就去,都烧杀抢掠到山东来了,朝廷除了眼睁睁看着,一筹莫展,李自成拥兵百万,已在襄阳称王,随时可能进击京城;中原几经战乱,叛贼来了烧一遍,官军来了抢一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真是惨不忍睹。然而就算国势已危若垒卵,朝中当道诸公还相互倾轧,各谋私利,阉党得势,则东林贬的贬,死的死,东林得势,同样赶尽杀绝,双方你来我往,倾轧不休,我等这个些两不沾的人,想科举入士报效国家,不过痴心妄想。”

    黄永青心中暗道:这些名士咸集,酒酣耳热之后,便指点江山,抨击朝政,动辄发狂悲歌,引人侧目。

    最后这些人抨击来抨击去,感觉大明什么都不好,后来大部分人跑到满清做奴才去了。

    当然,也有少部分人拿起武器抗清了,这些抗清的人勇气可嘉,精神也值得弘扬。

    但有一点也是不争的事实,他们的反抗几乎是见光死,没有一个能组织起象样的抵抗,这和他们指点江山时舍我其谁威风不成正比,说明这些人能力上确实欠缺。

    想到这,黄永青心中暗暗着急呀!崇祯这个公司股票一直跌停板看来快破产了,接下来由吴三桂这个大户开始把鞑子这个原始股炒到涨停板。我应该怎么办呢、是跟进呢、还是自己开公司上市股票呢!

    唉!先不考虑那么多了,还是等明天买完粮食,得赶快回山西山上把枪取回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