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 (第2/2页)
,问道:“同样是村民,为什么你们就愿意从军呢?” “不一样,他们是庄农,一辈子几乎不离庄,顶多去附近赶赶集,别说去边疆当兵了,进趟城都能把他们吓得半死。晁家村是渔村,光靠打鱼养活不了全家,村里的男子年轻时都出去闯荡过,有经商的,有当苦力的,也有入伙当强盗的,比当兵过得还惨,所以陛下一说管吃管住,大家就都来了。” 韩孺子笑了,当初为了养活这支部曲,可花了他不少钱,甚至需要崔小君回家硬要,随后他又叹息一声,崔家虽然并不情愿,但是对他的确帮助甚大。 “百姓也都各有各的想法。” “那是当然,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就是晁家渔村,也有不爱当兵的人,现在还以打鱼为生。我曾经回过村里,他们倒是挺羡慕我们,说我们眼光好,竟然跟了皇帝,可是问他们愿不愿意当兵,他们还是摇头,说是太危险,得拼命才能保住富贵,他们宁愿过踏实的苦日子。” 韩孺子无话可说,晁家渔村的士兵在晋城损失甚大,他们享受到了富贵,必要的时候也以命效忠。 “有些事情,真是左右为难。”韩孺子感慨道。 晁鲸点点头,他并不觉得有何为难,只是不想反驳皇帝,身边的马大突然挺起身子,瞪眼吼道:“有什么难的?闯就是了,反正怎么都是错,还不如硬气一点。” 韩孺子大笑,让张有才送走了两人。 张有才回来收拾东西,忍不住多看了皇帝两眼。 “你又在想什么?”韩孺子问。 “陛下今天好像……很高兴。” “你觉得奇怪?” “官员们是回衙门了,可是问题并没有解决,听陛下的意思,好像变得更难了,所以……”
“难,真难,比朕最初的预想难上百倍。”韩孺子嘴上这么说,语气却显得很轻松。 张有才越困惑不解,皇帝却不做解释。 韩孺子回到秋信宫,皇后崔小君忧心忡忡地说:“我哥哥……他不明白陛下处置崔家的深意,以为自己再也得不到陛下的原谅,在家里要死要活,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母亲给我写信,我真不想麻烦陛下……” “朕明白,皇后可以给家里回信,就说你已求得朕的同意,过两天会召见崔腾,让他养好身体来见朕。” “陛下真的要见我哥哥?” “不为别的,就为崔腾为朕冒过的那些危险,朕也该见见他,但是他还得去边疆,就当是送行吧。” “崔家让陛下为难了。”崔小君很是羞愧。 韩孺子摇摇头,看了看女儿,“皇帝若不为难,那必然是因为无所作为。” 他又照常去给太后请安,事后跟随母亲一块来到慈宁宫,屏退太监与宫女,“朕回京多日,还没有向太后请罪。” “请什么罪?”慈宁太后惊讶地说。 “朕在外做出诸多惹怒太后之事,要请不孝之罪。” 慈宁太后叹口气,“陛下是我的儿子,无论怎么做都不是罪,何况你是为天下着想,我纵然当时不解,过了这么久也该醒悟了,陛下事务缠身,我的确不该再添乱。” “朕的确事务缠身,所以有件事要请太后代劳。” 慈宁太后真的吃惊了,儿子当皇帝这么久,这可是第一次向她请求帮助。 “什么事?” 韩孺子沉默了一会,“调查思帝之死的真相。” 慈宁太后脸色骤变,“不是已经查清那是崔太妃所为吗?” 韩孺子摇头,“此事疑点颇多,上官太后只怕是弄错了。” “那也没有必要替崔妃洗冤。”慈宁太后不满地说。 “与洗冤无关,若是当初的下毒之人还在宫里,朕怎么能够放心?” 慈宁太后盯着儿子,“陛下说的是真心话?” “真心,朕本想整肃朝廷之后再调查此事,现在看来,以后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朕一时半会腾不出手来,所以要请母亲帮助,此事只可暗中调查,必要的时候,可请景耀帮忙。朕只有一个要求,无论牵涉到谁,请母亲告知朕一声。” “当然。”慈宁太后仍显困惑,“陛下为何不让皇后调查此事?” “皇后心软,做不了这种事。” 慈宁太后想了一会,点头应允,“皇宫里不只住着陛下,还有皇子与公主,我绝不允许暗藏危险,如果下毒者另有其人,我一定要将他挖出来。” “不可张扬。”韩孺子提醒道。 慈宁太后挥挥手,表示自己明白。 韩孺子告退,他给母亲安排了一项任务,接下来,还要给更多人找事做,他开始领悟到自己之前错在哪里了。8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