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传奇之多伦传奇_最后寄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后寄语 (第1/2页)

    多伦传到此很可能真的是划一个句号了,坦白说,考完之后,至于是不是一下子更完,我心里还有点纠结,因为我觉得写得与当初所想的有点偏差了,过于凸出了多伦与西域军,而把魏军写得太羸弱了,谢弃尘打赢的每次战斗都离不了木兰的身影,这对他是何其不公。

    如何修改早已在我脑中修好,而且改动还不是一般的大,但最后想了想,还是放弃了,这里简要提一下吧。首先,从大环境来讲,我的选择就出现了错误,就是在二战,德军冬季作战尚被严重掣肘,何况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怎么可能冒着零下几十度的温度行军作战,纵使是在冬季偶有战争,也是秋末初冬以奇袭为主,绝不可能像此般在正月发生几十万人的大规模的攻防战,士兵根本经受不了如此严寒。不得不说,这是一大败笔。

    古代中国汉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战争,多发生在秋季,对于游牧民族,春季是羔羊产仔季节,而且马匹经过一冬天的圈养变得羸弱且冲击奔驰能力不足,夏季太热他们不适应,而冬季大雪覆盖草原更不可能打仗,唯有秋季,战马经过夏季的滋补变得膘肥体壮,战斗力最强,最适宜打仗,所以游牧民族是选择在秋季南下。

    多伦在始光元年秋入侵河套,始光二年春也是借马匹战力不足为由坚守不战,只有到了秋天,一切条件具备,避无可避,才不得不出战。一般说战争打多少年多少年,其实也仅仅是每年秋季一两个月打了而已。

    春季想要打仗,消耗粮草物资极重,中原民族以米食步兵为主尚可,但对于草原骑兵,春天打仗就十分勉强了,除非目标早定,以精粮喂养战马,以确保战斗力。在本文中,多伦洗劫河套有了这个条件,所以改为春天,还是合理的。这场春季大战,对柔魏都是负担,柔然青壮被征兵南下,无法料理待产羔羊,魏国耽误春耕,必定会造成了严重饥荒。

    第二个想要改动的,就是杜撰的一些配角,像司马延之、王休烈、拓跋云、拓跋兴、乌恩、固德、那曲、恩森、敖登这些描述的尚可,其性格也大致勾勒了出来,但对戟达、沙宛、社伦就显得十分不足了。对于社伦,其实也算是一点阴谋吧,社伦确实有点冷傲,但还没到不知轻重的程度,之所以出现他的一系列问题,这其中还是金蚕子在作祟,所以很不幸,祸事都让他担了。原本我还策划了他在凉州河套的情形,对形势的把握、对敌人动机的剖析、对敌人的狠辣,为歼灭吐谷浑飞鹰骑故意放开边防羞辱戟达、纵兵抢掠河套、避实就虚坚持不渡黄河、为斩断多伦的希望不顾大檀可汗的军令率军攻打朔州、夷灭五凤谷、为保存西域军实力坚持不与拓跋云接战。。。

    还有博文姑姑及菁菁,这两人在西域军大举东进后以回王庭为名深入魏境,想去游览中原河山、了解风土人情、顺便去五凤谷看一看多伦魂牵梦绕的花木兰;本是一趟十分轻快地旅途,但是河套与凉州的破落凋敝、饿殍遍地凄惨情景深深刺激了他们。甚至差点被飞鹰骑抢掠掳走,好在菁菁拿了西域军的令牌,吐谷浑畏惧西域军、才避免遭祸。

    在河套,亲眼见到社伦纵兵抢掠杀戮,那一个个开朗的少年瞬间成了恶魔,把菁菁也吓了一跳。那块令牌不但第二次救了他们的命,而且还救下了近千名魏国难民,从初始对飞鹰骑恶行的愤怒,转变为对战争的厌恶、对西域军的失望、对社伦的怨恨。博文姑姑在社伦”为了削弱魏国、营救多伦“的解释下也是慨然长叹,他不知道,这个比西域更加破败的中原,失之得之,又有何意义。

    为避免二人遭遇危险,社伦坚持要送二人回王庭,博文姑姑无奈只得服从,但选人时却选了戈本护送。这个龟兹十夫长给他的印象极好,在所有士兵都在纵马抢掠之际唯有他动也不动,在所有士兵都是囊中满满之时他却两手空空。一句”今日我强抢汝,他日汝强还之何以阻?“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社伦从自己卫队中挑选二十人乔装护送他们被归。

    几人与社伦分别后,并未直接出塞,而是绕路朔州。其时魏军边防多处被破,唯有朔州无兵sao扰。大檀可汗为保护茯苓家乡,严令所有兵马不许进攻朔州,朔州算是北地一块净土,大批难民涌入此处。

    至朔州后,一行人以收购丝绸为名去了五凤谷,盛乐战况惨烈,魏廷为补充财政,再度加征战争税,虽然一行是西域人,但博文待人有礼、价格公道,在强大的生存压力下,卖者甚重。期间博文姑姑想接触了花弧,想询问关于木兰的消息,但花弧季度仇视柔然,一直对其不搭不理。

    八爷爷病重,博文姑姑为其免费诊疗,她也住到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