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兵东进 (第2/2页)
都督,军情紧急,管不了这么多了,我们还是变行动边上报吧!” “不可!”社伦连忙拒绝:“算算时间,这是十多日前的战斗,眼下局势变化如何尚未可知,而且龙骧军究竟有多少人也不明了,我们也可趁这段时间,摸清魏军情况!” 他又何尝不知军情紧急,可也是无能为力,以往西域军擅自行动,都有丞相为其掩饰,可是王庭内部传来消息,前年他未奉诏命出击吐谷浑,已经引起了大檀可汗的猜忌,是以再不敢肆意而为。 盛乐之战之所以极力反对,就是因为以往西域军与王庭从未有过联合作战的经验,而且西域的改革显然已经触动了王庭贵族的利益,这也不是他们所愿看到的,战前都说魏国新主即位,内部不稳,实则不然,中原的中央集权制发展数百年,足以使帝国在皇帝不能理事的情况下也能正常运行。 其实,政权真正不稳的不是魏国,而是柔然,汗位继承人悬而未决,西域、王庭两套制度格格不入,目前只是徒有其表的强大。然而,从普通牧民到大檀可汗,却没有一人认识到这一点,他们醉心于这些年柔然东征西讨取得的辉煌成就,却没有意识到这其中掩藏的危机。 多伦虽有同感,可是五凤谷之后他就变了,曾经的壮志豪情早已抛诸九霄,脑子里只剩一个花木兰;还有一个明白人,那就是金蚕子,可是自从多伦因为花木兰与其产生裂痕后,他就由原来的扶持变为打压,此次得天独厚的良机,他会放弃吗?一旦西域军这一军事优势不在,柔然又拿什么去与魏国抗衡。又何谈称霸北方,一统天下呢? “但愿王庭那帮人,没有这么蠢吧!”社论默默祈祷。 临时会议结束,众人各自散去,等待王庭复命,然而王庭的回复还未送至,探子从凉州传来的一份紧急战报却至眼前。 “三万凉州军弃营向东而去,凉州仅余万余老弱把守!” 这份军报让社伦再顾不得其它,急率尧里瓦斯与布仁部出牢兰围困凉州城,希望能够迫使三万凉州军回返,以减轻盛乐压力。
尧里瓦斯是大宛人,原为匈奴军奴,社伦奔袭伊吾,正是他作为向导为柔然军带路,且将伊吾城中的情况毫不保留的告诉了社伦,故成为此战最大功臣。为收拢西域人心,多伦便将他立为典型,大加奖赏提拔,他也投桃报李,全心为柔然效力,立下极大战功。 西域军建军之时,以他的战功只够任命为千夫长,可是作为战功最为卓著的西域人,他被多伦破格提拔为万夫长,成为西域军高级军官之一。但他与恩森不同,恩森虽为匈奴降将,可是勇冠三军、战场上冲锋陷阵,功勋卓著,且对多伦忠心不二,他的万夫长任命实至名归。而他,仅仅是多伦平衡各方利益的产物。 西域军中,他的军团成立时间最晚,换装也最晚,没有战功,在以战功称雄的西域军中不由得矮上三分,虽然布仁军团也无战功,可是他的万夫长之职也是靠战功博得,略强于他。而且他是奴隶出身,战功也不算显赫,是以成立之初他的军团成为西域军中名义上战力最差的军团,一度让他在军中将士抬不起头,主动找多伦请辞。 “我推崇汉朝的霍去病,但是霍去病的成功得益于一人,那就是他的舅舅卫青,没有卫青,就不可能有霍去病。而卫青,在上战场前,也是骑奴出身。” 正是多伦这番鼓励,让他收起了自卑之心,严格cao练军士,在西域军成立的第一次考较中,他部名列第四,仅次于色车、那曲与固德部,让议论之声瞬间消于无形。 盛乐战前,他也积极请战,想在中原战场上立下战功扬眉吐气,多伦虽没有答应,却允诺他待进攻魏都平城之时会让他到中原来。得到回复后,立即率部投入攻城训练,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自己的军团第一个登上平城城头,成为攻克魏都的最大功臣。 此时战事逆转,虽不清楚盛乐具体战况,但魏军调三万凉州军东进,显然是做了放弃凉州的打算,此壮士断腕之决,足见魏廷之决心。 经过两日准备后,西域军在一百架强弩的掩护下,抬着长梯,推车橦车正式攻城。以西域军器械之力,军威之强,若是决心猛攻,凉州必不能保,但社伦目视是吸引魏军回援,便以佯攻为主。可谁知一两三日过去,凉州军对西域军攻势不予理睬,没有丝毫回撤的迹象,反而过了沃野,进入河套之地。社伦无奈,另撤了包围,命布仁率部回防,自己与尧里瓦斯继续东进朝河套而去。为加快行军速度与作战能力,绕里瓦斯部一人三骑,携带大量的军资,其中包括一百架大弩及五十架云梯。 三万凉州军东进,西域军两万围困凉州,吐谷浑北部风云再起,作为利益攸关方,吐谷浑自然也不甘于平静,一骑快马朝南绝尘而去,将这一消息通报伏矣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