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八章 怡妃温情 (第1/2页)
酉时末,华灯初上,夜色降临,而御书房内,依旧是一片黑暗,大魏天子拓跋焘侧躺于龙椅之上,思虑着眼下的时局。 门被推开,一阵亮光袭来,王星韵将饭盒放于御案之上,点上燃房内蜡烛,见拓跋焘满脸疲忧之色,走过去轻声道:“是不是河套战事不利?” 他动了动嘴皮,道:“你自己看!” 她拿起案上奏折,见是捷报,不解道:“既是大捷,又为何忧?” 拓跋焘起身坐起,道:“河套虽胜,但强敌未去,十五万柔然人即将袭来,国库又空,存粮不足十万,朕缺兵少粮,如何不忧!” 她闻言亦是秀眉紧蹙,道:“那可有应对之法?” 他思虑许久,已有腹稿,只是故作忧虑,道:“朕尚无定法,你若为之该当如何?”说完满是希冀的看着她。 王星韵见状神色一松,轻斥道:“你已有定案,又在逗我。” 拓跋焘呵呵一笑,奇道:“娘子如何知晓?” 她道:“你若无法,眉间忧虑,目光暗淡,我观你方才眼神澄亮,显然已有对策!” 他点头认可,道:“朕虽有腹稿,可不尽善尽美,不如娘子也出一策,两相相辅,或可完美。” 她故作幽怨道:“本以为跟了你可以享福,不想也是劳累致命!”说完白了他一眼,道:“你先用膳,容我细想!”说完将一旁饭盒递过,拓跋焘笑着接过,端出饭菜径自吃了起来。 回想方才情形,王星韵亦是心中感慨,她本是恬静温婉之人,可时日渐久,却渐渐流露出些许刁蛮之色,似越活越是无理,感觉颇为滑稽,摇摇头将这些杂念清出脑海,认真思量,想该如何破局。她却不知,此乃人之天性,唯在心爱之人身旁,深受宠溺,心间放松,方会显露无疑,她如此,情郎亦然。 一刻钟后,拓跋焘用完饭食,道:“如何,娘子可想出应对之策?” 王星韵道:“对于粮食危机,尚有些腹稿,可对军事危机,着实没有良策!”她虽长久接触军国大事,也知兵来将挡,可是眼下魏国兵力不足,她又未上过战场,自是不知该如何以少胜多。 拓跋焘道:“那对于解决粮食不足娘子有何观点?” 王星韵道:“兵法有云,不谋万世者不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谋一域,眼下无论军事危机还是粮食危机,从根上讲都是柔然带来的危机,若我们能分解柔然力量,就能化解危机。” 她此言让拓跋焘眼前一亮,他之前只是从魏国角度考虑问题,但从未着眼大局,忙道:“言之有理,说下去!” 王星韵受到鼓励,信心十足,道:“天下大势,环环相扣,我魏国虽四面皆敌,柔然又何尝不是。 因此,我应对危机第一策是寻找友邦,柔然眼下已是强霸,南方刘宋、西边吐谷浑,北方敕勒,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盟友,唇亡齿寒,他们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纵使不能出兵相助,或援助、或交换,想必都可换来些许粮草物资。” 拓跋焘心下暗暗点头,道:“第二策如何?” 王星韵道:“第二策为开源节流,所谓开源,就是征集粮草,民间富户、王公贵族存粮甚多,可许以利,或许以名,向其征借;所谓节流,就是从此刻起兴节俭之风,从皇宫做起,粗布麻衣,粗茶淡饭,这样上行下效,定可渡过眼下危机!只是…”说道此处,王星韵忽面露难色。 拓跋焘奇道:“只是什么?” 王星韵道:“我长于民间,对那些乡绅富户最是清楚,此刻形势危急,战局不利,恐怕他们会骑墙观望,不会借多少钱粮!” 拓跋焘道:“娘子所言不假,想要从民间借得足够钱粮,唯有狠打一仗,击破柔然王庭主力,重树我大魏军威!” 王星韵道:“话虽如此,可实力众寡悬殊,且多伦骁勇善战,你可有取胜把握?” 拓跋焘道:“兵无常势,唯有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朕已决定,朝廷迁至保定,朕将御驾亲征,与多伦在盛乐一决雌雄!” 王星韵道:“御驾亲征,可鼓舞士气,我不反对,但迁都之事,万万不可。”看拓跋焘面露疑色,解释道:“现兵困粮乏,此战乃存亡之战,若败,纵迁至保定,不过苟延残喘,难以复起; 思虑盛乐血色夜色,感触良多;多伦雄才,身份尊贵,不顾自身安危立于城头督战,方才破解危机,守住盛乐,又遣死士趁乱混入军营,从而奠定胜局。可见,生死危机之刻,丝毫偏差,都能左右胜败。 迁都保定,虽是求稳,但气势先输一头,唯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方有胜算。” 拓跋焘点点头,道:“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