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战而定 (第2/2页)
的碾压,粉身碎骨而死!” “是啊,这数百年以来,有上千人打算探索这元戎谷,但都无功而返,其中甚至还有豪杰等级的人!其中有百来人打算硬闯,结果真是死无葬身之地!” “哼哼,我们就在这里等着,无论这苏家小子是闯还是不闯,他都死定了!” 其他人顿时摩拳擦掌,jianian笑不止。 …… 苏仪走在山谷之中,回头一看,身后没有人追来,心中稍定。 山谷两旁的山壁几乎有十丈高,垂直落下,中间有一人宽的过道,斜斜向上。脚下溪水流淌,头顶枝条蔽日,整体地形仿若被人一剑劈开,呈现出一线天的地势。苏仪走在其中,心中却在回忆适才那黑衣土匪施展的“奇谋巧计”。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啾啾之群,焉知屈伸’,我记得这段话原本是出自宋朝的《武成王庙李牧赞》,但在兵锋大陆,早有了这篇文章,是奇谋‘一战而定’的发动口诀。” 好在原来的苏仪学有小成,现在的苏仪能够迅速地想起这十几年来所学的一切。 奇谋,指的是在战场中领兵作战的战术,只要某种战术符合兵圣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的圣道,就可以形成传世奇谋,为后人所使用。 而李牧将军的“一战而定”,形成于他的著名战役:北逐匈奴。 李牧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是赵国的将领。当时北方蛮族猖獗,李牧受王命驻守于雁门郡和代郡,蛮族来犯,李牧却对外坚壁清野,高挂免战牌,几年不曾应战;对内则优待士兵,严格cao练,频繁探听蛮族情报,让蛮族几次进犯都无功而返。
李牧数年不出战,蛮族无法忍受,他手下的士兵也颇有微词,传到赵王耳中,连赵王都无法忍受了,以为是李牧怯战,一怒之下把李牧换了下去,让另外一名将领承担边防重任。 这名将领刚刚上任,急于立功,一改李牧坚壁清野的策略,频繁出征,结果力有未逮,不敌蛮族,往往胜少负多,将士死伤惨重。赵王不得已,只得请李牧官复原职,结果李牧坚决称病不出,赵王无奈之下,只能保证不再干涉他的军事策略。 李牧官复原职之后,又是几年不出战,当时蛮族缺乏攻城技术,对着高墙阔垒只能干瞪眼,但李牧可没闲着,他再次提高士兵的待遇,同时加强了士兵的训练。经过这数年囤养,李牧手下的士兵个个cao练娴熟,士气高涨,人人都牟足了劲,纷纷请战,表示宁可不要赏赐,也要跟蛮族决一死战!李牧手下的士兵们士气爆棚,而蛮族久久不能历战,却懈怠了! 李牧发现时机已然成熟,便精心挑选战车一千三百辆、战马一万三千匹、悍勇的步卒五万、善射的弓兵十万人,出城诱敌。他先派大批牧民驱赶牲畜放牧,蛮族早已憋的久了,一看人族出城,瞬间红了眼,提枪就追,李牧佯装战败。获得小胜后,蛮族开始轻敌,认为对方主帅怯战,连士兵都如此软弱,于是蛮族单于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广设奇兵,从左右两翼包抄蛮族,一举斩杀十万蛮族。随后李牧乘胜追击,击破东胡蛮族,降服林胡蛮族,蛮族单于落荒而逃。 此后十余年,蛮族再也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后人读这段历史有云:所谓“百战百胜”,无非是虚名而已,百胜仍不能解决敌人,和无胜有什么区别?或不战,或“一战而定”,才是真正的胜利。 甚至连毛主席在抗战时期都有说过: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意为打十次击溃战,不如打一次歼灭战!伤敌人十根手指,过不久就会复原,而砍断敌人一根手指,再也长不出来! 苏仪也读过这段历史,再结合戎甲大陆的一些特有的文化,轻易地认出了这道奇谋: “由于李牧的战术暗合《孙子兵法》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而引发了‘圣道传颂’奇观,形成了奇谋‘一战而定’,从此之后,人族的兵家仕子都有机会学习这道奇谋。” “‘一战而定’的效果,一开始只是增强下一次攻击的威力和速度,但消耗的士气也会成倍提升。先前那黑衣土匪用了这道奇谋之后,立刻耗尽了所有士气,战斗力迅速萎靡,变得还不如普通人,副作用可见一斑,显然他只是粗浅地掌握了‘一战而定’而已。” 苏仪知道,随着对这道奇谋的领悟加深,一战而定的效果会更加强大,并且还会衍生出更多的妙用。 当一战而定的效果扩散到全军时,更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强全军的战斗力! 初一见“奇谋”的应用,苏仪便感到心潮澎湃,联想到其他奇谋还会有各种诡异特效,苏仪对修习兵法的渴望更加强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