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风云录_第三十五节 杀空浦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五节 杀空浦项 (第2/2页)

的炮击、火灾中化为灰烬。

    第三天清晨,市区的大火仍然没有熄灭。七万清军潮水一般涌入浦项,幸存的日军则顽强地在废墟中坚持巷战。已经分崩离析的组织体系让寡不敌众的日军只能够负隅顽抗,根本无法发起有力的反击。当天下午,清军占领了一片狼藉的浦项,并俘虏三千多名日军。陆战失利,面对陆基火炮的威胁,停泊在外的日本海军抛下还未来得及紧急撤离的最后一批陆军,拔锚离开了。

    “尼满!尼满!尼满!”血战得胜的清军在浦项欢呼着尼满的名字。不知哪里喊出了一声“常广发!”,越来越多的清军也开始欢呼起常广发的名字。

    至此,浦项的血战以日军的惨败而告终,残余的数千日军还分散各处顽抗了十多天,最终全军覆没。

    短短三天的浦项战役,以日本海军的到来开始,以日本海军的撤离收场。清军方面损失达六万人,日军的损失更是超过七万,成为朝鲜战争中损失最大的一场战役。

    战后,尼满和常广发成为浦项战役的英雄,并经由清国的宣传机器进行了大力宣传。常广发在内牵制消耗了大量日军,被宣传为“坚若磐石”的铁血悍将;而尼满更是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从朝鲜的西线行进到朝鲜的东线,并迅速突破了日军固若金汤的防线,对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被清廷誉为“迅雷巴图鲁”。清国皇帝隆治亲自下旨,给二人颁发了勋章。

    浦项失守后短短三个小时,清军就组织起一支快速部队驰援,如此快速的反应能力震惊了世界,各国纷纷派员到清国进行学习。从此,清廷更加重视发展坦克力量,清国的坦克工业也就是从这时起,走向了一个发展的高峰。因为坦克突击留给常广发的印象实在太过深刻,他逐渐成为了一名坦克战的信徒。

    被救起的常广发在战地医院里呆了十多天,他带领的清军,加上那些未死的重伤员,有两百来人幸存下来。这些人见证了常广发的英雄无畏和领导能力,常广发的名声也随着他们的口口相传而愈发响亮起来。那个机枪手红鼻子老张,还接受了《大清日报》的专访,详细介绍了此战的血腥、凶险,以及常广发在绝境中的毅力和决心。

    出院后,常广发被委任为清军54镇的一名标统。在大邱休整了一个月后,捷报传来:清军在东线肃清了所有日军,在西线,清军攻克了庆州,全歼日军第七师团。

    现在,日军正在最后的登陆点——釜山——疯狂地建造防御工事,加紧掠夺当地财富,并抓捕了大量朝鲜人作为劳工,对于不服从的则以间谍的罪名进行集中处决。

    日本天皇号召日本国民勒紧裤腰带,支援前线,将更多的士兵送到釜山去,要“不惜全体玉碎,在釜山与满洲鞑虏作最后决战。”日本政府征收了大量民用船只,在全国开征战争特别税,并向明国请求战争借款。日本铁路将源源不断的补给品、武器和兵员送到下关,再由下关的船只运到釜山。下关成为了全日本最繁忙的城市。

    清国方面,隆治皇帝则警告明国,“毋襄助外夷,速两国隔阂。”明清两国关系此时正处在蜜月期,因此明国公开回绝了日本的求助。刚刚登基的明国皇帝朱猷樟还发表了长篇大论,指责日本是“东亚战争策源者”。当然,明国的民间还是希望日本能好好教训一下清国的,毕竟明国人普遍都认为日本要好过清国。不过,明国的有识之士都在这场朝鲜战争中认识到了日本的可怕:在绝对的劣势下,日军竟然能够使清军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而且日本海军竟然毫不费力地彻底击败了清国水师,牢牢地掌控着制海权。他们明白,日本是忌惮明国海军,才不敢南下,对于日本来说,广阔富饶的南洋远远比朝鲜更有吸引力。日本为了夺得朝鲜,竟然可以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可以想见,如果日本海军拥有了挑战明国的实力,日军将会毫不犹豫地赌上一把,南下夺取南洋。

    看来明国长久以来“扶日掣清”的政策,已经豢养出了一头嗜血的怪兽。日本陆军的发展,不会引起明国的忌惮,但日本海军接二连三的胜利,让“东半球第一海军强国”明国已经有了危机感。明国的内阁,开始商讨如何应对日益疯狂的日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