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 大明英烈,万岁!(下) (第1/1页)
因为张同敞的拼死力阻,护卫着翟式耜的二十名亲兵卫士终于成功突围撤退。 等到了梧州城外,亲兵小队长将绑在翟式耜身上的绳索解开时,翟式耜一把夺过了马鞭,狠狠地抽在了给她解绳的亲兵小队长身上,口中怒吼道:“尔等真是好大的胆子,敢违抗军令,裹胁军主!信不信本阁请出尚方宝剑将你们尽数斩了?” 众亲兵闻言,纷纷下跪请罪,为首被马鞭抽到的那个亲兵小队长肃然道:“只要阁部大人安然无恙,末将愿受军法处置,绝无怨言!” “我等愿受军法,绝无怨言!” 亲卫的好意,他如何不知,只是这么做,确是陷他于不义了,翟式耜闻言,呆立良久,终于长叹一声:“罢了,罢了。” 也不再说如何处置他们,只是一个人翻身上马,打马欲往东原路返回,他实在没脸面见皇帝,面见梧州的军民百姓。 “阁部大人,临都已经沦陷虏贼之手,不可再去啊!”众亲兵见状纷纷不由惊呼,胆子大的更是扯住了马鞍,不让马儿继续前行。 “放手!”翟式耜又是一鞭子下去,将那个扯住马鞍的亲兵赶了开去。 “阁部大人这么做,张大人可就白死了!”人群中一个年老的亲兵泣声道。 翟式耜闻言如遭雷击,刚刚举起的鞭子再也挥不下去了。 曾几何时,他还以为张同敞是个懦夫,贪生怕死,还大义凛然的以他的安危为挡箭牌,犯上作乱,编织了逃跑的理由,不敢与他一共殉国。 直到最后,张同敞用行动告诉他,他不怕死,他不是一个懦夫,而是一个忠肝义胆、义不顾私的伟男子、大丈夫! 从张同敞私自决定留下断后的那一刻,翟式耜已经从心底原谅他了。 “同敝啊!是老夫错怪你了,能有你这样的学生,是老夫的荣耀!下辈子有缘,希望还能再做你的老师。” 想到这里,翟式耜内心不禁充满了深深地自责。 就在这时,三四个锦衣卫骑士从城内奔出,到了翟式耜等人跟前后,下马说道:“圣上口谕,宣东阁大学士,协理京营戎政大臣翟式耜进殿面君。” “罪臣翟式耜接旨。” 皇帝的话翟式耜不得不听,不得已只得放弃心中的打算,跟着锦衣骑士进城面君。 刚进大殿,朱由榔就亲自迎上前来,一把扶起将要下跪行礼的翟式耜。 “先生辛苦了。” 见皇帝如此礼尊,翟式耜内心更为自责,他眼眶一红,泣声道:“罪臣无能,有负圣恩啊!” “先生不必自责,肇庆失守责任不再卿,在朕!”说到这儿,朱由榔泪盈满眶,哽咽难言,在得到翟式耜一行人进入广西的消息后,他就猜到结局了,肇庆兵微将寡,在他看来能坚守个两三天就很不容易了,没想到翟式耜竟然硬生生守了五天。要不是陈邦傅阳奉阴违,救援不力,也许可以守得更久,一想到这,朱由榔就对陈邦傅恨得牙痒痒,这厮果然是个喂不熟的白眼狼! 等落座后,朱由榔向翟式耜询问了肇庆的战况和敌情,翟式耜一五一十的说了,当他说到张同敞为了保全自己,不惜牺牲生命断后时,不禁再次老泪纵横:“老朽对不住他啊!” 朱由榔也是忍不住一拍座椅,目光中寒意森森的道:“张贤卿和那一百大明勇士不会白死的,李成栋,朕必杀之!” 翟式耜含着泪,起身躬身一礼,也是一脸决绝的道:“罪臣愿为吾皇前驱,提那汉贼之头,以告慰别山在天之灵!” “好!好!”朱由榔感动的道:“只要咱们君臣协力,朕相信这一天迟早回来的!嗯,迟早会来的!” 随着肇庆前线的失守,广西梧州府城风声鹤唳,一日三惊,百姓惶恐,时有sao乱,梧州府衙配合陈邦傅兵马镇压,抓铺了数十个想要借机生事的地痞无赖,城里也开始实行戒严和宵禁。 直到几天后见清军还没有攻过来的迹象,民心才稍稍安定,戒严和宵禁也稍有放松。
这到不是李成栋不懂得兵贵神速的道理,而是他被一件麻烦事扯住了,当他正想趁胜直取梧州,斩下明朝皇帝朱由榔头颅的时候,他的后方出事了,道滘义兵首领叶如日等在后方设伏,忽然出袭,杀掉没有任何防备的数百清兵督粮队,广东巡抚佟养甲派千余绿营兵援救,又被义军杀死三百多,援军溃败。 时刚刚攻破肇庆的李成栋问询大惊,本着囊外必先安内的想法,他先派总兵施琅由水路前往,然后留下部分兵马驻扎肇庆,自己亲率主力由陆路行军,杀向道滘,梧州上下终于再次得到了一次喘息的机会。 梧州城内,因为翟式耜的到来,朱由榔得到了一只有力的臂膀,他的品格让不管是同一派的清流还是反对他的阉党都十分敬服,威望和资历在朝廷中也是数一数二的,所以朱由榔便顺势将军伍城防之权尽数交给了翟式耜,翟式耜也不负所望。集合兵、工、户各部大臣,连夜商讨出了一个防御方案:固守待援的同时,坚壁清野,整顿军伍城防,争取御敌于坚城之下。 第二天,梧州行在就宣告全城,大战即将来临,同时发动州城百姓们积极备战。城内城外大兴土木,几千名青壮打着赤膊,挑土背石,挥汗如雨,城墙再次加高加厚,护城河拓宽挖深,城墙外的屋舍被全部拆除,粮食,丁口收入了城内。 所有人都愿意听从翟式耜的安排决策,期间唯有一人不满,他就是陈邦傅! 在翟式耜入梧州前,中枢大佬中已经基本上无人能与陈邦傅抗衡。与此同时,陈邦傅的妾父茅守宪,亲信幕僚沈渭源分别担任吏、兵二部职务,所以朝廷的调兵权和官吏任免权几乎被陈邦傅篡夺。 鉴于上次的事件,剩下的官员要么投奔了陈邦傅,要么是畏于他的威势不敢轻举妄动,所以当时外廷大致处于陈邦傅的掌握之中的。陈邦傅也终于体会到了高高在上、大权在握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也确实让他感到棒极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