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话 真的是真的 (第2/2页)
个女生,竟然在自己家的楼道里过了整整24个小时,甚至更多。 到底想怎么样,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关瑞终于问出了心中一直想问的这句话。 可徐丽丽话未出口,眼泪却扑簌簌地掉落下来,样子楚楚可怜。 关瑞见过徐丽丽这“鳄鱼般的眼泪”,反而起了戒备心,但许丽丽并未多解释什么,只是哭着哀求关瑞,能不能和自己离开北京,一起上海生活,如果不愿意去上海也行,只要不再北京就可以。 凭什么,关瑞还是这句话,反问徐丽丽。 我依然爱你,徐丽丽含着泪水,果断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不决。 关瑞大笑着,想转身离开,徐丽丽没有阻拦关瑞,突然在背后说出了一句让人意外的话,“我什么都不图你的,除了你的人。我愿意在上海一起租房子和你共同打拼,我不在乎什么上海户口北京户口了,我只想和你在一起,而这一次我真的是真的!” 说的多好啊,“真的是真的!”关瑞心里反复揣摩着徐丽丽这最后一句话,没有反驳什么,只是停住脚步思索了两秒,径自打开家门进了家,将门重重摔上,反锁。 就这样,屋里一人,屋外一人,两人被一道冰冷的,厚重的房门生生隔断。 关瑞在家里焦躁地尤如困兽,来来回回的走着,念叨着,始终心神不安,从不到十点躺进被窝,却翻来覆去到了十二点还没睡着。 忽然关瑞坐起身来,想了片刻,猛地跳下床去,顾不得披上一件睡衣,光着膀子开了门就冲到了楼道的应急出口,一眼就看见徐丽丽蜷缩在楼梯间的角落里,正哆哆嗦嗦的双手抱膝,轻声的抽泣着。 关瑞的泪腺一下子像是失了控,再也不听大脑的使唤,瞬间泪流满面,扑到徐丽丽的身上,抱头痛哭。 徐丽丽先是被吓了一跳,而后也抱着关瑞失声痛哭。 两个年轻人,在寒冷寂静的冬夜,哭声响彻楼道。
有邻居打开门在楼道里呵斥了两声,两个人才算止住了哭声,关瑞二话不说,扶起徐丽丽,收拾了地上的物品,将徐丽丽拉近了自己温暖的家。 “那一刻,我真的能感觉到,这一次她是认真的,不可能再骗我。因为,因为我能感觉的到,真真切切地感觉的到……” 说起那一幕,关瑞的眼里还是闪出了泪光,秦怡看得出,关瑞这次是动了真感情。 “关瑞,我当然希望这一次你不会再看走眼,但……” 秦怡的话还没说完,关瑞就笑着打断。 “我们所有的人都认为她是个物质女,是个食rou动物,虚荣,暧昧,放荡,毫无廉耻,这些词汇我曾经也认为用在她的身上都不为过,甚至还不够深刻,可我们其实都错了。徐丽丽她很简单,她就是一个普通的女生,她表面上好像索取的很多很多,其实那都是表象,她真正想要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爱。” 秦怡莫名其妙的摇摇头,表示没听太明白。 “为什么你会这么说,难道你比我太了解她?难道你比我弟弟秦风还了解她?” 关瑞也笑着摇摇头。 “我当然没有你弟弟了解她更多,至少他们俩在一起时间那么久,但我宁可选择去相信她,因为我这一次看到了她的真,她的善,我愿意用自己的后半生去相信她。” “那你的工作呢?那你在北京经营了这么多年的人脉关系呢?这些都不要了?去上海重新开始?你家里人会同意吗?” 秦怡替关瑞摆出了很多棘手的问题,想一次让关瑞头脑清醒一点,将他吓醒,让他悬崖勒马。 可关瑞却只是感激秦怡,“谢谢你踢我考虑的这么周到,这些我都想过了,无所谓,反正我又不是第一次从零开始了,家族的生意倒了,我父亲都能重新开始,我为什么不能换个想去的城市,再次启程呢?” 秦怡第一次见到关瑞面对生意和金钱的态度是如此的豁达,往日里这个始终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男友,竟然为了一个曾经伤害他遍体鳞伤的女生,再次选择相信,并放弃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所以你才想要卖掉房子。” “嗯,这套房子卖掉,我也找上海的中介咨询过了,大概能在浦东买一套面积相等的房子,环境还不错,毕竟上海也是大城市,在某些方面比北京好很多。” “徐丽丽还没有毕业,你们打算怎么过接下来的日子?”秦怡。 “我和她商量好了,她现在住校,再有一年半就可以毕业,我在浦东把家先定下来,等她毕业我们就结婚。而且,我的工作也已经联系的差不多了,通过北京公司的同事,联系了一家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公司,对方说让我金凯过去面试,可以的话月初就能正常入职了。” 关瑞说着,两只手不停的摩擦着,好像已经有些迫不及待要去那座新的城市开始新的生活。 “你也知道,我本来就是江苏人,上海那个地方和我们的民风也很接近,当初我父亲一只想让我去上海发展,我当初是为了……是为了你,才执意要选择来北京的……” “我知道,这些我都知道。那么,这一次,你同样会选择为爱再次离开这个城市,去另一个城市……” 关瑞突然释怀的笑出声来,“对啊,就是为了爱,为了爱我来北京,同样为了爱,我又去了上海。我这个人啊,唉,我都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了……” 秦怡陪着关瑞笑,只是这笑容有点干涩,有点不是味道,可原因是什么,秦怡自己也不知道,她并不嫉妒关瑞,甚至可以为他祝福和祷告,但心里总有些酸楚的意味,自己也搞不太清楚。 “你说你和苏达也在找房子,既然都是老同学和好朋友,如果不嫌弃的话,我这套房子便宜卖给你了,再给你减三十万,一百把八十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