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 国医大师柳婆子的传授 (第1/2页)
柳婆子笑着摇摇头说道:“到目前为止,常常得到人们赞誉的道地药材有,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子四川是黄连附子,内蒙古的干草,吉林的人参,山西的黄芪党参,河南怀庆的牛膝地黄山药菊花,江苏的苍术,云南的茯苓三七等等……” “道地药材是药材中药效最好的,不过有些药材也属于道地药材,不同产地,药性也不同。” “比如产于浙江的贝母,名叫浙贝母大贝母或者象贝母,使用于清肺去痰。而产于四川的川贝母,长处则在于润肺止咳,治疗肺有燥热引起的咳嗽以及虚痨咳嗽!” 说到这,柳婆子微微停了一下,叹了口气说道: “只可惜,现在要找到道地的药材,很难了!” “现在的药材,都是人工甚至用大棚来催生,种植出来的药材,只有形状,没有多少药效!” “人们只知道,药材种植速度的加快是大势所趋,却并不知道隐藏在这种快速催生之下的,是药效的衰减败退!” “大部分中医看病的效果不佳,药材好坏也是一部分原因!” “而且!” 柳婆子顿了一下,面色有些痛苦和深深的无奈。 “是药三分毒,一个没有药效的药材,就只剩下毒了,到那个时候看种医就不是吃药,而是喝毒!” “再这样下去,中医和中药就真完了!” 本是种药爱药,济世救人的中医人,看看这假药毒药的泛滥,柳婆子感觉到深深的无奈! 听到这里,杜仲皱起了眉头! 他能听得出柳婆子对中医未来的深深忧虑。 而且柳婆子说的的确是事实,药材连必要的养分都得不到,一味的被催生长大,哪还能把药性储存下来? “这种情况,有办法解决吗?” 今后,他也将走上中医的道路,在这一方面,自然也应该抱有必要的重视! 柳婆子摇了摇头,说道:“商人为利,医者救人,两者之间的目的,完全是天壤之别,想要改变这种状况,难比登天!” 杜仲面色沉重的点点头。 有那一个商人愿意放弃利益,来为病人考虑? 他们为了买药而却治病,而不是为了治病而去卖药! 前者是黑心,后者是仁心,天壤之别! 想到这,杜仲心上也有一丝沉重的忧虑。 两人继续走了一段,杜仲看这大片的药材提出了自己心头的疑惑, “既然您知道这些药材无效,那精心种这么多药材,是用来做什么?” 柳婆子微微一笑,说道:“这些药材,都是帮助最有前途的学生来学习认药中药采药和炮制药材的!” “发挥了应有的效果之后,这些药材就会被销毁,不会留存。” “哦!” 杜仲敬佩的点了点头。 “不过,也不是随便一个学生就能进到这里来的!” 看着满院子的药材,柳婆子笑着说道:“只有被我看上,得到我允许的学生,才能进入这里,比如杨柳和你!” “谢谢前辈!” 杜仲立刻感谢道。 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关于中药的知识,虽然在秦老那里没有学过,但却在中药大师柳婆子这里,找到了机会,这让他极为兴奋和珍惜。 “当然也不只是你们俩!” 柳婆子摆摆手,示意杜仲不用感谢,随后又补充道:“齐鲁中医药大学这一届的学生里,也有不少有天赋的孩子,但是因为学校的名声的关系,他们身上难免有些傲气,等这些傲气消磨干净,这百草园的大门,也就会对他们敞开了!”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着,很快就来到了百草园中央的一间房里。 跟随柳婆子走进房间,一股药香味顿时扑鼻而来,令杜仲情不自禁深深的吸了一口。 转目四望,房间里有许多已经阴干的药材,每一种药材都有专属的摆放位置,以免收药的时候,混淆出错。 “今天,我叫你来的目的,你应该知道吧?” 在药房里走了一圈,柳婆子转头看着杜仲问道。 “知道!” 杜仲点点头。 从一开始,柳婆子就跟他说了一大堆话。 从这些话里,杜仲自然明白,柳婆子是在可以教授他关于中药的知识。 如果连这点领悟力都没有,杜仲这二十来年,可就白活了! “恩!” 柳婆子满意的点点头,说到:“要学习关于中药的知识,并非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今天我就先教你如何辨药吧!” “也算是,你为杨柳治病的一点回报!” 杜仲感激的点点头。 治病是应该的,哪需要这么帮他! “在你来之前,我就在药房里,搀杂进了一些假药!” 说着,柳婆子伸手从一个装满冬虫夏草的筛子里,随手抓了一棵出来! “冬虫夏草,你应该不陌生吧?”柳婆子问道。 “不陌生。”杜仲应声道。 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