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史话中华演义_第126章革命军二次东征 熊克武含冤被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6章革命军二次东征 熊克武含冤被拘 (第1/3页)

    【史要】“熊克武事件”;广广州国民政府第二次东征……

    却说,许崇智回到广州后,将其所部的“建国粤军”撤回,驻防汕头与东江等地的兵力显得十分空虚了。

    于是,“第一次东征”中被击溃而流窜于江西的陈炯明旧部乘虚而入;林虎又占据了兴宁、五华等地,洪兆麟也复回潮州、汕头。原“救粤军”第四军军长李易标、“救粤军”第五军军长熊略、“救粤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黄任寰及潮梅镇守使的刘志陆等人,也纷纷窜回东江割地而据了。

    而向许崇智投诚后的杨坤如,被委以“建国粤军”第五军军长后,已将背叛他的、时任惠州警备司令骆凤翔赶走,从而复将惠州占据。

    此时,杨坤如闻知许崇智被迫下台并驱逐去沪,觉得自己又没了靠山前途渺茫;于是,杨坤如再次反叛,摒弃了许崇智给他的衔头而复称“救粤军”第六军军长,并《通电》声讨蒋介石。

    而退踞琼崖的邓本殷,在孙中山东征陈炯明时却是偏安于一隅。

    此后几年,趁着广东政府忙于北伐与平定商团叛乱而无暇南顾之时,他却乘虚而入跨过琼州海峡将其势力向雷州半岛及广东纵深扩张了。

    邓本殷通过与尚盘踞于钦州、曾任粤军第二军军长申葆藩联手,驱逐了驻于廉州的黄明堂、驻于高州的吕春荣、驻于雷州的林树巍、驻于阳江的梁士锋等人后,将被称为“八属”之地的琼崖、钦州、廉州、高州、雷州全境及罗定、阳江的部分收于了囊中;并成立了所谓的“八属联军”;邓本殷自封为“八属联军”总指挥,申葆藩为副总指挥。

    于是,广东遂成了以孙中山为元首的广东政府、退守粤东的陈炯明旧部及盘踞于“八属”之地的邓本殷等三足鼎立之势。

    孙中山逝世后,邓本殷更是放胆地欲与广东政府分庭抗礼了。

    一九二五年四月,邓本殷派人前往北京,希望北京的临时执政府能将广东南路“八属”地区辟为广南省。

    而段祺瑞见邓本殷势力渐盛,也正欲借其力抑制广东政府;只是,段祺瑞不敢明目张胆地与广东政府反目;所以,没有同意设置广南省。但是,却以临时执政府的名义宣布广东南路“八属”为特别区,并任命邓本殷为“八属”善后督办,申葆藩与“八属联军”参谋长黄志桓皆为会办。

    如此,邓本殷有了冠冕堂皇的头衔,更以为自己可以堂而皇之地与广东政府抗衡了,也就无所顾忌而为了。

    不久,发生了“五·卅惨案”与“沙基惨案”,随之爆发了“省港大罢工”。

    因为,“省港大罢工”受广东政府支持;故而,邓本殷反其道而行之,千方百计的破坏罢工;当广东政府与“省港罢工”委员会对香港实施封锁欲逼迫港英当局低头时,邓本殷却是接受了港英当局八十万元的贿金,甘为所用地向香港输送了大批粮食、物资,让港英当局渡过了难关。

    而此时,回粤的陈炯明旧部也在粤东各地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杀害了许多受广东政府支持的农会干部。

    一时间,陈炯明旧部在粤东,邓本殷在广东南路“八属”,遥相呼应兴风作浪了。

    为此,中*共*广东区委发起向广东政府请愿,要求“肃清内jianian,统一广东”。

    省港罢工委员会委员长苏兆征则发表了《肃清内jianian》的文章,明确要求新成立的国民政府从速“肃清南路,收复东江,扫清一切破坏罢工之****”,并组织了一次有五万人参与的请愿游行。

    对此,苏联顾问鲍罗廷竭力支持,也要求国民政府采取强硬措施,对陈炯明旧部与邓本殷实施打击。

    而国民政府也觉到了陈炯明旧部的死灰复燃、邓本殷的不断扩张,都对其政权构成了威吓,到了非惩治不可的时候了。然因,接着发生的“廖仲恺遇刺案”,不得不使国民政府准备采取的措施放缓了。

    一个月后,“廖仲恺遇刺案”已有眉目;胡汉民与许崇智都被驱逐,春风得意了的汪精卫与蒋介石这才打算回过头来平定粤东与“八属”了。

    而因,考虑到粤东的陈炯明旧部对于国民政府的威胁更大;所以,决定先东征平定粤东后,再南征邓本殷。

    于是,国民政府重新组建了“东征军”,由何应钦所率的****第一军、李济琛所率的****第四军及程潜所率的一支鄂、豫、赣、湘混合军组成;蒋介石亲自出任东征军总司令,周恩来仍为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加伦将军等苏联军事顾问随同出征。

    并部署,****第二军副军长鲁涤平率部驻守韶关,广州卫戍司令王懋功率所部****第一军第二师驻守广州,而****第五军军长李福林所部驻守于被称为河南的珠江南岸海珠等地,协防广州。

    同时,又命****第四军第十师师长陈铭枢驻兵罗定,****第四军第十二师师长梁鸿林驻兵恩平,以防范邓本殷,并监视驻扎在阳春、是年初投诚过来的邓本殷的部将苏廷有。而朱培德的****第三军为总预备队,驻于北江以策应各路。

    部署定后,蒋介石则亲率“东征军”,对回窜到粤东的陈炯明旧部实施“第二次东征”。

    然而,就在“第二次东征”即将实施之时;忽然,节外生枝地冒出了一件事。

    原来,此时有曾为平远县知事张识万从香港入穗,被怀疑为是陈炯明派来搞策反的jianian细;于是,朱培德派人将张识万抓捕了,并搜获了陈炯明写给熊克武的一封信,信中有“希密派妥员赴港,面达机宜,同策进展”等语。

    汪精卫与蒋介石获知后,觉得此事非同小可。

    因为,时任“建国联军”川军总司令的熊克武,此时正驻于粤北的连县;汪精卫与蒋介石还欲邀其参与东征呢,若是熊克武与陈炯明有勾结,岂不是一大隐患?看来,当务之急还得先对付熊克武了;否则,东征、南征就有后顾之忧,切不可掉以轻心。

    熊克武,字锦帆,四川井研人;早年留学日本,与孙中山相识并加入了同盟会。

    “辛亥革命”时,参加过由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受命返川历任了蜀军第一师师长、重庆镇守使、四川“靖国军”总司令等职,曾集四川的军、政要职于一身。

    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再举北伐时,以部分川、湘、桂军组成了一支“建国联军”,并委任熊克武为“建国联军”川军总司令;且因该联军以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