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国民党迁都重庆 叶挺挂帅新四军 (第3/3页)
开分庭抗礼;故而,有人就把中*共*中央长江局叫做第二政治局。 且说,就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成立不久,周*恩*来设法与坚持在江南活动的红二十四军及抗日游击队取得了联系。 原来,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时,项英和陈毅率红二十四师和地方武装一点六万余人掩护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后;鉴于形势恶化、未能突围,遂作出了留在江南、独立自主坚持斗争的部署。 尔后,项英和陈毅所率的红二十四军转入分散的游击战;在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国民党军持续“清剿”的极端困难条件下,紧紧依靠当地群众、及时调整策略、变换斗争方式,终于领导赣、粤边游击区军民作殊死斗争坚持至今。
而自从方志敏英雄就义后,红十军团八百余在粟裕、刘英率领下﹑改称为红军挺进队后坚持在江南以游击形式继续斗争;此时,已在闽浙边建立了根据地,并与中*共*中央取得了联系。 周*恩*来与江南的红军和游击队取处联系后,就向******提出了改编的问题。 此时,“淞沪会战”正日赴紧张,能将活动在江南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也正合蒋*介*石之意。只是,蒋*介*石想把这几支队伍收编、至少不能让共产党再捞了去;因为,江南可是国民党的心脏地带,岂容得共产党死灰复燃。因此,蒋*介*石打算将这几支队伍改编后归于张发奎。 好在,此时的蒋*介*石忙于“淞沪会战”,没有太多精力过问此事;而张发奎也忙于淞沪前线战事,也就将收编之事搁于一旁。 于是,将江南数省中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后,由谁出任统帅一事就一直未决,这却让周*恩*来颇费心思。 因为,若是真的让蒋*介*石收编了,中*共*岂能答应?但若,仍由共产党人执掌帅印,谅必蒋*介*石也不会答应。对于蒋*介*石的那份心思,******是一清二楚的;不过,此时的周*恩*来已胸有成竹。 原来,周*恩*来心目中已有了人选,那就是“叶挺”;只是,不便明言罢了。 因为,自从“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被诬“负全责”;从此,他愤而脱党;此后,一直隐居于澳门。然而,这期间,叶挺那颗忧国忧民之心仍不眠。 而在中*共*党内,有知其含冤者也为其怀抱不平;并且,时常与其保持着联系。 一九三六年五月,潘汉年从苏联回国途经香港时,受中*共*中央委托到澳门看望了叶挺;并把“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和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变化、调整了革命方针策略,正在着手促成‘国共再度合作’,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等新情况告知,争取叶挺的支持和参与。 中*共*党组织终于又主动与他联系了,这使叶挺很是兴奋;于是,翌年初春,叶挺举家迁往上海。 一九三七年七月初,周*恩*来上庐山与蒋*介*石会谈,途经上海时曾在潘汉年的安排下与叶挺秘密会见。 会面时,周*恩*来和叶挺就曾谈到了“中*共*在江南数省坚持游击战的部队”的改编问题,并希望叶挺能参与这方面的工作。 此次谈话后,叶挺主动向陈诚提出“愿意出面组军,改编****在江南的红军和游击队”;甚至于,连改编后的新军番号都想好了,就叫新编第四军,以继承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北伐的老四军的传统。 同时,请陈诚带话给蒋*介*石。 毛*泽*东也觉得推荐叶挺甚是恰当,在明知蒋*介*石不会同意让共产党人出任军长的情况下,由叶挺担当此职比由张发奎当选更有利于中*共*;因为,叶挺已脱党多年是众所周知的,也容易被蒋*介*石接受。 所以,后来叶挺当面向毛*泽*东提及“要求恢复党籍”时,毛*泽*东却说:“你不当共产党比当共产党起的作用更大。当了共产党你就不能当新四军的军长了,许多话和要求也不好说了;因为,国民党不会让共产党员当新四军的军长,也不会采纳共产党的建议和要求。” 果然,当陈诚向蒋*介*石汇报叶挺的想法时;基于“叶挺早已脱离共产党”,蒋*介*石也觉得尚可。蒋*介*石心想,若能通过叶挺把中*共*在江南的红军和游击队收编过来,岂不正好。 于是,十月十二日,蒋*介*石即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宣布》:“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 就这样,议而不决的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军长人选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新四军改编成立后,有四个支队组成、共辖十个团,总兵力一万余。 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参谋长胡发坚、政治部主任刘炎,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第三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副司令员谭震林、参谋长赵凌波、政治部主任胡荣,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参谋长林维先、政治部主任萧望东。 同时,中*共*中央还决定成立以项英、陈毅为正副书记的军委新四军分会,以加强党的领导。 新四军成立后,划归第三战区;从此,中*共*在江南的红军和游击队以新的面貌投入到了抗日战争的大潮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