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史话中华演义_第264章曼德勒会战流产 戴安澜为国捐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4章曼德勒会战流产 戴安澜为国捐躯 (第3/3页)

。回国后不久,甘丽初被免去军长职务;陈勉吾被调任广东省军管区参谋长,他的第五十五师番号也被取消。

    且说,《撤退令》下达时,中国远征军的主力部队却大多集中于中路;中国远征军各部全部撤到伊洛瓦底江以西、以北地区后,已是一片混乱。

    撤退开始,史迪威与罗卓英率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人员由瑞保乘火车转移到了甘巴罗;按原计划,他们利用火车由密曼铁路向八莫撤退。

    五月一日,史迪威醒来后发现,总司令罗卓英已经逃往密支那机场去了。

    此时,罗卓英正拿着枪征用了一辆有十七节车厢的机车顾自走了。可是,在走了二十五英里之后,这辆未编入行车计划的列车跟另一辆车撞到了一起;结果,罗卓英只好弃车徒走行进,却使铁路中断了两天。

    五月五日,罗卓英得知密支那也丢失了;于是,罗卓英一行从曼西开始徒步向西面的印度方向转移;从而,与杜聿明的第五军和张轸的第六十六军完全分离。

    而此时,杜聿明正带领第五军辖下廖耀湘的新编第二十二师﹑余韶的第九十六师及张轸的第六十六军辖下孙立人的新编第三十八师近三万人撤退。

    起初,史迪威﹑罗卓英﹑杜聿明与部队同行;五月三日,罗卓英顾自走了,史迪威也去往印度。杜聿明派参谋长罗又伦追赶,但未果;于是,杜聿明只得自率部队继续前行。

    五月七日,杜聿明接到******《指令》:“第五军向密支那、片马转移,勿再犹豫停顿。”

    可是,就在数万中国远征军开始遵照******的《指令》向密支那退却时;日军松山祐三的第五十六师团在空中配合下,再次赶在中国远征军前面一举拿下了防守空虚的密支那,杜聿明驻步不前了。

    其实,当时占领密支那的日军不到一万人,中国远征军的兵力仍远优于日军;杜聿明若是决心死拼,突出重围、把部队带回国内并非不可能。

    可是,接二连三的失败,让杜聿明的英雄气短﹑下不了决心。

    此时,罗卓英来《电令》:“中国远征军全部向英普哈尔东一百五十公里的温藻撤退,从缅甸洪马林进入印度。”

    但是,罗卓英的《命令》,杜聿明一点也不入耳。

    五月九日,杜聿明以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长官的名义,在英多召集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第九十六师师长余韶、新编第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开会商议,决心:“按照蒋*介*石《命令》,向国境撤退。”并决定“放弃从密支那正面突围”,选择了“从孟拱以西﹑以北,进入国境”。

    这就要求中国远征军翻越山高林密﹑瘴疠漫溢,据说还曾有野人出没﹑荒芜人烟的名为“野人山”的不毛之地,其艰辛可想而知。

    当时,因无他途可回国,各将领均无异议。会议后,各部立即组织撤退,孙立人的新编三十八师负责殿后﹑阻截追敌﹑掩护其他部队撤退。

    五月十日,孙立人的新编三十八师到达英多;此时,新编三十八师已多次击退了从八莫、密支那方向追击的日军。

    阻截了日军﹑掩护大部队撤退后,新编三十八师也该进入“野人山”了。

    此时,孙立人却不由得想“自己孤军落后﹑已弹尽粮绝,要想在如此境况下翻越‘野人山’几如自觅绝境;再说,眼看雨季就要来临,‘野人山’无路可走﹑泥泞难行,北撤回国路途又很遥远。现在,自己的后卫任务已经完成;如其困死饿毙于‘野人山’中,还不如撤往印度﹑休整养息﹑以待来时再说”。

    于是,五月十三日,在摆脱日军追兵以后,孙立人带着新编第三十八师踏上了撤往印度英帕尔的路。

    六月八日,当孙立人的新编第三十八师到达印度英帕尔时;因为,英军对中国军队有成见,曾被拒于军营之外;后来,当认清了是“曾在同古,解救过英军”的中国军队时,孙立人的新编第三十八师才倍受欢迎了。

    此后,孙立人的新编第三十八师就在印度的英军营中安顿下来;进行了休整﹑养息,为后来的对日军反攻做准备。

    孙立人的新编第三十八师向印度转移,为中国军队今后“对日实施反击”保存了一支有生力量,也是中国远征军各部中唯一保持完整建制的一个师。

    而杜聿明率中国远征军的第五军军部及其辖下廖耀湘的新编第二十二师和余韶的第九十六师共二万多人,途经野人山撤退回国。

    所谓“野人山”,是指缅甸孟关以北胡康谷地及江心坡之间广袤的原始森林;因为,这里居住着一个未开化的克钦民族支系纳加人,中国古称其为“野人”,此处也就被称为“野人山”。

    五月九日,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进入“野人山”;这里树木遮天蔽日、崇山峻岭、野兽出没﹑蚊虫滋生﹑蛇蝎遍布﹑人烟绝迹,各种热带疾病特别是疟疾、痢疾、回归热肆虐,瘴气漫溢,让中国远征军将士吃尽了苦头。

    加上,时值东南亚最可怕的雨季;中国远征军跋涉在这条无人问津的深山老林的泥泞路上,将士们要经受倾盆大雨的洗礼﹑还要面对泥石流和山洪的死亡威胁,其艰辛与困苦更是常人难以想像的。

    此时的中国远征军,简直陷入了绝境﹑遭遇了没顶之灾!

    沿途,随处可见因饥馑难忍且又疲惫不堪而倒下的尸骨;有的忍受不了这生的煎熬,干脆跳崖自尽了。

    杜聿明的林肯牌轿车也息火了,只好与战士一起徒步行进;最后,杜聿明也病倒的,差点命丧“野人山”;多亏了战士们用担架抬着他,艰难地从一具具尸身上跨过去,才走出了这个“死亡之地”。

    如此,中国远征军在经受了人间地狱般的困苦,终于走出了“野人山”国;但当回到国内时,撤退时的二万多人﹑只剩不到二千了;损耗之重,酷过惨烈的战场!

    且说,罗卓英下《令》“撤退”时,戴安澜的第二○○师也在东线,已处于孤军深入敌后。

    所以,罗卓英起初《令》戴安澜的第二○○师归第六军军长甘丽初指挥,向东转移。因为,戴安澜的第二○○师只须东渡萨尔温江就能退到景东;如此,只要通过一条河流和一条公路,路途较近且阻敌少,便于回国。

    但是,戴安澜却没有选择向东去。

    因为,杜聿明于戴安澜有知遇之恩,戴安澜又一直都是杜聿明最倚重的属下;所以,戴安澜还想让第二○○师回归第五军的建制。虽然,此时的杜聿明也下达《指示》,让戴安澜“向东转移”;但是,戴安澜还是决定北上,赶上第五军主力后一同回国。

    于是,戴安澜的第二○○师避开交通主干线﹑穿密林走小路,顺利地通过了公路,沿途又会合了几支打散的队伍。

    五月十八日夜,第二○○师将士顶着滂沱大雨﹑行至西保至摩谷公路西南侧森林,正准备越过公路时;突然,遭遇拥有装甲车的大批日军的猛攻。

    戴安澜为迅速击溃日军,亲率第五九九团向日军侧后迂回,却不幸腹部中弹受伤。虽然,后来奋力突出了重围;但是,在翻越“野人山”时;由于,热带雨林中潮湿闷热﹑而使伤势恶化;最后,还是牺牲在归国途中﹑为国捐躯了。

    临终前,戴安澜让随从拿出地图﹑指了指地图上的瑞丽,对第五九八团团长郑庭笈嘱托道:“如果我殉国了,你一定要把部队带回祖国。”

    临终犹不忘国,闻者无不潸然泪下!

    戴安澜牺牲后,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总统追授戴安澜一枚“懋绩勋章”即“功绩勋章”又称“军功勋章”;戴安澜遂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当可冥目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