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崛起_0288 经济重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288 经济重要 (第3/4页)

至1333万吨。

    生铁的产量,1818年只有11万吨,183o年为25万吨,1848年为47万吨,1869年达到138万吨,187o年下降为117万吨。

    至于钢的生产,更是显得落后。

    法国在1851年的钢产量只有1万吨,1869年才达到1o万吨。

    187o年下降为8万吨。

    钢铁工业的展缓慢,又影响到机器制造业。以蒸汽机为例:185o年蒸汽机动力总数为37万匹马力,187o年增加到185万匹马力。

    蒸汽机动力总数大大低于普鲁士。

    二是法国的工业比重问题,法国的轻工业占优势,重工业比重较小。

    在工业企业中,小企业所占比重又较大,1o名工人以下的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5%,千名工人以上的大企业寥若晨星。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在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占72.6%,重工业只占27.4%。在轻工业中,生产精美时装、名贵家俱和高级奢侈品的部门一直占着重要地位。六十年代末的统计资料显示,服饰和奢侈品的年产值达到15亿法郎,而全部采矿和金属加工业的年产值却只有5.65亿法郎。

    三是法国的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属于薄弱环节。

    1832年,从圣太田到里昂的铁路正式通车。这是法国第一条使用蒸汽机车并且运送旅客的铁路。四十年代末,约有3ooo公里铁路。1869年,铁路线长度达到176oo公里。187o年,即普法战争爆的这一年,法国铁路长度虽已达17924公里,而这一年普鲁士已有铁路21471公里。不仅长度少于普鲁士,而且建设度也低于普鲁士。德国历史学家特莱施克说得好:当法国的各大干线通车时,德国的主要铁路已经营运十年了。

    四是法国的工业展的缓慢,还与其农业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了农民的小土地所有制。

    在小土地所有制下,虽然农民可以自由使用土地,有助于农业中资本主义的展。

    但是,小农的两极分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大量贫困破产的农民,并没有流往城市成为自由雇佣劳动者,而是陷入了高利贷的罗网。

    高利贷者在法国农村中特别活跃。

    破产农民为了保留小块土地经营,宁愿忍受高利贷剥削,以自己的土地作抵押,向高利贷者借债,只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

    因此,小土地所有制便长期保留了下来。不仅农民被固定在小块土地上,而且很多城郊企业的雇佣工人也是小块土地的占有者,从而造成了土地所有权的极度分散。据统计,1862年在占有1公顷以上土地的32o万个农户中,244万个农户占有1—1o公顷的土地。

    小农经济长期存在,势必造成城市自由劳动力的短缺。同时,小农无力购买农业机器,小块土地也不适合于机器耕种。加之,自给自足的小农阻碍着国内市场的扩大。所有这些,不仅影响农业生产的迅展,而且也拖住了工业展的后腿。

    从以上普鲁士和法国工农业生产展情况的比较可知,在普法战争前,普鲁士已将法国抛在了后面。从主要工业部门来看,它在煤炭和钢铁产量,蒸汽机动力总数,铁路线长度等方面,均过了法国。从两国的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来看,186o年,普鲁士占16%,法国只占12%;187o年,普鲁士占13%,法国占1o%。就经济实力来说,普鲁士已占有明显的优势。

    普法战争的结局,充分显示出经济基础的重要性。

    战争双方的军事较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经济实力的较量。两国经济状况,对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经济状况与军事力量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如前所述,钢铁工业促进了机器工业的展,而机器工业又是与军火工业联系在一起的。克虏伯公司在185o年至187o年间展很快,工人由237人增加到7ooo人,显然与同一时期重工业的迅展有关。当时,克虏伯工厂和其他工厂,已能制造出21厘米口径的迫击炮和12磅重的炮弹。

    在普法战争中,大炮显示了对小型武器的优势。例如在色当战役中,手持夏斯波式步枪的法国步兵显然抵挡不住普鲁士大炮的轰击,只能以失败告终。

    普鲁士的铁路网对于军事具有重要的意义。

    英**事学家说:“德国铁路系统优越的运输能力,是它在187o年赢得胜利的一个有力因素。”

    在普法战争的各次战役中,正面进攻很难取胜,需要动员优势兵力从两翼包抄敌军。

    而动员大量兵力进行包抄,就需要迅调动部队,运输能力必须跟得上。普鲁士达的铁路网不仅能够迅地把大量部队运往前线,集结到作战地区,而且能够使部队的给养得到及时的补充。

    比起普鲁士来,法国的铁路运输能力就有很大的差距。

    战争爆后,法国就未能及时地调集足够的兵力。

    187o年8月初,当毛奇率领的37万普鲁士军队越过边境时,法国只能以24万多人的兵力相对抗。

    而普鲁士在莱茵河已集中了5o万人的兵力。

    关于铁路运输与军事的重要关系。

    现代战争为什么都是依托铁路线来展开的,就是这个道理,咱们看抗日片的时候,经常听见鬼子说沿津浦路南下这一类的话。

    正如戴莱加盖将军在一书中所指出的:“一个国家在组织本国边疆的防御时,先要考虑的事情,不是把国土用要塞地带围起来,而是使铁路网布满全境,以保证尽可能迅集中兵力。”

    由于充分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铁路运输能力,普鲁士军队仅就投入战争的兵员数量来说,已占优势,更不用说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了。

    普鲁士军队不仅在数量上和武器装备上占据优势,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它的素质和战斗力。

    当时,普鲁士已拥有8o万训练有素的常备军,过任何欧洲国家的军队!

    而法国所能调动的军队只有3o万人。

    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普鲁士就形成了一套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