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九章 华腾的冲锋号 (第3/3页)
股。 陈健愿意退让,服从徐腾的安排,做出一些牺牲,原因就在于华腾公司是一家资本公司。
简单点说,他们做的不是产业,而是资本的cao作。 他们已经混到这个境界,具体的哪个产业得失,早已不重要。 陈健就用徐腾的Tbook平板电脑,打开他前几天查阅的最新资产报表,每一天,数据都在变化,华腾公司在PN金融集团、长江银行、华泰保险的持股率都在缓慢提升,利用A股的低潮期,吸收筹码。 甚至连没有办法进入董事会的招行,华腾公司也通过多家基金公司的信托代理,不断增持筹码。 “招行的股价又跌了。”陈健不再谈水电投资的那点小事,虽然是上百亿的资产规模,翻看今日的K线图,笑的有点冷嘲。 “不要嘲笑老人家,他已经很努力了。”徐腾满不在乎,将自己和陈健的咖啡纸杯放在暖壶上,热一下再喝,不能浪费。 小钱也是钱。 徐腾说的老人家当然是指通商局集团的董事长姜肖平,股东不和,华腾系随时可能弃盘离场,姜肖平也随时可能提出新的定向增资计划,稀释现有各方股东的股权,借此削弱华腾系的股权。 这种大股东内斗博弈的局面已经持续了一年,加上大局势很差,招行的股价怎么可能上得去,这一年都是跌跌停停。 罗玉娟的海星公司负责cao作,不断震荡调整,将散户和其他中小机构弄出局,华腾系明抛暗增,将筹码增加到15%。 徐腾还在等,等2006年-2007年的那一波大行情的到来,利用这个契机套现获利,最后再重新入场,吞掉PN金融和民生。 至于长江银行,华腾系的持股率也会长期维持在3/5的水准,绝不松手。 “说真话,我现在真觉得你这个徐神的绰号名副其实,以前刚创业的时候,哪里想过咱们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我又快没理想了。”陈健在徐腾的Tbook上cao作着,叠加几家金融企业的资本,做了一个总核算,看看最终的数字,倒吸一口凉气。 “刚开始罢了,一切都还早呢。”徐腾将Tbook拿回来,也看一下最新的统计数据,华腾公司在旗下PN金融、长江银行、华泰保险、江淮农商行、招行持有的金融资产总额,刚好突破700亿RMB的市值大关。 做生意是一件很无耻的事。 华腾公司从PN金融集团融资140亿,竞购江淮农商行37%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再从江淮农商行融资70亿,购入招行股份。 借来借去,债务压力是不小。 这些风险只要迎来一次牛市行情,就能完全化解。 RMB的升值趋势越来越强,股市破冰在即,外资不断流入,华银财团也开始大规模的建仓,扩大在A股的财务投资。 这一波的行情,徐腾重点关注酒业,因为地产、金融实质上都没有利好,肯定会随大盘一起涨,涨幅却未必是最高的。 他的资金量太大,不可能集中押注一个板块,金融、科技、酒业都是他的cao作范围。 总之,他要谢谢软银公司的70亿美金。 这笔巨资来的太及时了。 这是华腾公司股权调整之前的收益,绝大多数存入他的个人海外信托基金,再通过其他途径,绕了一个圈子,最终是通过PN金融集团和华泰保险公司流入国内,全部委托给罗玉娟的海星公司注入A股。 这一波行情结束。 徐腾有了这些资金,他就能正式接盘华银财团的芯片、面板、存储三大产业,目前,三大产业还是徐总的银河资本在负责,投入多,收益少,亏的有点厉害。 在这个领域,华银财团的布局是比较早的,2001年就开始大规模投入,目前国内最完善的芯片设计团队就在华银财团旗下。 芯片这边还不算是亏,做设计和科研嘛,再亏也不过是一年十亿的规模,面板才是真的重亏,但和面板相比,存储更是老大难。 面板好歹有切入口,舍得花钱,好歹能买到差一代技术标准的生产线,甚至是同代标准的生产线,存储就麻烦了,专利墙太高,闯都闯不进去。 徐家真是拿了真金白银,不停的烧钱,不停的砸,一边收购,一边投入巨资科研,一点一点的积累技术专利。 夕阳落下,天色灰暗。 徐腾用电暖壶温热咖啡,一分钟的时间,原本渐冷的咖啡重新变得炙热,他将自己的这一杯拿走,握在手中,轻轻品畷一口,想着心思。 在他的对面,陈健也在想心思。 他们在想着同一个问题——华腾公司的天花板在哪里。 或者说,整个华银财团的天花板在哪里,还有多少空间? 陈健的担心是政治方面的,一个人瞎琢磨,但也不算是杞人忧天。 徐腾的担心则是纯粹的技术方面,2006年的二次年会在即,如果不出意外,银河资本的芯片、面板、存储三大产业将会正式转移到华腾公司旗下,十多家企业重组成一家华腾电子技术集团公司。 即便有再多的钱,这三个产业做不好,一切都没有意义。 2006年,或许是划时代的一年,历经五年积淀和储备,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将会进入一个新纪元,或许是属于华腾的时代,属于徐腾的时代。 徐腾不能肯定。 他做好了一切能做的准备工作,组建一家全国最大的网络公关公司——天网,手中的资本也将会非常充裕,即将正式吹响冲锋号,但也可能刚发起第一轮冲锋,还没有打下高地就死在战壕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