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章 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1/3页)
这一次到中央党校讲课的企业家并不是仅有徐腾一人,总共是3位企业家,8个小时的课程安排,平均每一位企业家有1小时30分的课时,徐腾这边稍微长一些,党校给了2个小时。 实际上还是1小时30分的课时,后面给了徐腾30分钟时间,双向交流,每位领导都可能和他提问,他也有机会和领导提问。 除了徐腾,另外两位,一位是柳总,这是柳总第二次到中央党校开讲座,上一次还是02年,谈计算机革命,这一次是想谈中国信息产业发展。 最后一位是来自乳业和食品产业的代表,最初是定了蒙乳集团的牛总,几天前,领导做了调整,安排了杭州的宗总。 虽然是临时做了调整,宗总还是准备的很快,准备了一个的讲座,应该是在内部谈话稿的基础上改了一下。 徐腾的讲座课题是固定,党校那边直接将题目给他了,就要他讲一讲未来二十年科技产业发展趋势,特别是人工智能、工业机械人、信息化网络对中国工业发展的变革性作用。 这个领域,徐腾确实是国内的专家。 因为徐腾在这些领域花了五六年的时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科研项目,目前国际上的顶尖水平和进展,华腾公司的水平和进展,他都是最清楚的。 他也有一个很完善的专家团队,华腾科学研究中心通过和中科院的合作,聘用了四位相关领域的院士,目前的科研进度都很不错。 除了国内的科研工作,华腾公司在海外也在不断展开并购,仅是德国就有35家相关领域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也有像库卡这样的国际巨头。 第一个开讲的是柳总,可惜效果不太好,基本都是老调重弹,所讲的东西,国内大部分IT媒体和专家都很清楚,柳总只是简单的总结在一起,而且过多的谈联想如何如何。 徐腾也在下面听着,坐在后排,感觉柳总还是老了,不管是对企业发展趋势的预判,还是对技术进步趋势的把握,都有点老态龙钟,活在上个世纪。 然后是宗总,宗总虽然也着重讲了自家的企业要如何如何,但都是很实在的想法,要将饮料的生产线拆散,分布到各个国家级贫困县,解决当地就业,同时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也有利于产品在各省的营销和配送。 宗总的感慨是贫富差距扩大,特别是东西部和中部的贫富差距太大,既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内需的扩大,也为企业带来了一些特殊的利好。 这个讲座效果不错,既实在,也宣传了自身的企业,毕竟有机会和前三排汇报企业的发展,机遇难得,谁都不会错过。 徐腾在台下听了之后,也感觉是获益匪浅。 最后一个上台开讲的企业家是徐腾,现在国内上上下下都很重视他,中午吃了一个工作餐后,党校讲座的整个下午时间都留给他,实际上还不止2个小时。 最后差不多是3个小时。 徐腾用了1个小时讲他对未来科技产业发展趋势的预判,在这里讲话是不能瞎说,他手里有国内最完善的第一手数据,大量的技术进步统计,全球各大投资基金、国际资本、高科技企业、天使资本在这些领域投入的规模,包括美国、欧洲政府提供的产业扶持政策。 美国没有明确的产业政策,但是,从国防部到海军、空军,到宇航局在这些领域提供的合同规模,都还是很惊人的。 比如波士顿机械动力公司,从98年到2008年,五角大楼一共给了3000万美元的合同,研发了很多重要的技术,使得波士顿机械动力公司在智能机械人的领域,基本是独步全球。 现在国内唯一能和波士顿机械动力公司竞争的智能机械人公司,目前只有华腾智能机械公司,也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五年时间,徐腾投资了7个亿。 科技的进步是很零散的,绝大多数都是每一个点的突破和进步,但是,终归有一天会形成一个网,形成一个面,那时就必然会产生一次全球性的技术革命。 剩下的半个小时,徐腾讲的是国家之间的科技竞争,本质上,他认为全球化的二十年,输家和赢家的划分界限越来越清楚,未来肯定会有反全球化的浪潮。 做为一个企业家,他不知道这个浪潮的规模会有多大,对每个国家影响会有多大,但是对企业来说,肯定是很复杂的,最显著的问题就是对外兼并会越来越难。 他也讲了很多并不对外公开的信息,包括华腾公司实际上已经控制了ARM公司,控制了AMD公司,包括对AIG集团的控制,包括对SVB硅银公司的控制程度,他都可以在这里说,但不能公开。 他目前在美国的介入程度很深,即便如此,他还是不能公开这些信息,不能公开兼并AMD,甚至不能公开兼并ARM,只能是在幕后cao控,通过签署有利于华腾公司的协议,从中获取投资回报。 柳总和宗总也在下面听着,嘴都不无法合拢,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都知道徐腾的华腾公司很牛,没想到是牛到这种程度。 徐腾现在有多赚钱,现在全球最好的基因设备开发公司有两家半,一家在美国,一家在英国,最后半家是华腾高科集团旗下的华博基因技术设备公司。 这三家,实际上都是华腾公司在幕后控股。 英国MIC公司的技术源头是从美国和以色列引入,在核心的技术专利上,华博基因技术设备公司又是从MIC公司引入,在此基础上,三家公司相互交叉各自的专利技术权限。 这三家公司,股东基本一致,甚至连持股比例都差不多。 绕了一大圈,核心的问题就是美国对华技术封锁。 现在的情况很简单,大多数的技术研发是华博基因在做,因为在国内的研发成本较低,再通过专利交叉,反馈给另外两家,垄断了整个国际市场。 徐腾用这个例子证明一件事,在绝对的资本利益面前,技术是没办法封锁的,但想要突破这种封锁,资本要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他不可能每一个项目都这么cao作。 但是,最终有这么一天,欧美的绝大多数高技术项目,基本都会被中国拿下,因为中国的科研人员,在这几年就将全面超过欧美的总和。 到了2025年,中国一个国家的科研人员总量,就相当于欧美日韩各国的总和,研发的成本也依然有竞争优势。 到了这一天,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则会是什么样子,徐腾都不清楚,无法预测。 所以,即便是国际资本巨头,徐腾和华腾公司在未来三十年,还是会将绝大多数的科研投资放在国内,据徐腾所知,其他的国际科技巨头,也有这种趋势上的变化。 所以,未来二十年,中国将会从过去的世界制造中心,逐步向世界科研中心转变,但这不意味着中国就会放弃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 恰恰相反,世界科研中心的发展,会不断巩固中国做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其中一位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工业机械人的大范围应用和研发。 他在这个方向的判断是比较早的,所以,全球工业机械人产业的总投资中,华腾公司占了一半,如果加上华腾公司已经并购的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