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武功团_第2章 响鼓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响鼓岭 (第1/3页)

    响鼓岭就像一面大鼓,其实是一座独立的大山。既像鼓,自然就是圆圆的四壁直立了。响鼓岭确实如此,四面基本上是圆圆的直立的,唯东面有一条左拐右拐十八拐的路可以上岭下岭外,其他三面都是百丈直壁难于上青天。但是响鼓岭的岭上则是平平的,就像平滑的鼓面。鼓面上没有山峰,一片平坦,只不过是四周高有点像峰,中间低有点像盆了,整个山岭就似一面凹陷下去的鼓面。中间的盆地也很大,有一大片。盆地里有几十间亭台楼阁石房子,倒还十分壮丽壮观。

    在这如此险峻难至的响鼓岭上怎么会有房子呢?原来这里是一个道观,叫响鼓道观,年代很久远了,也不知建于何代何年。现在的老道长曹祖寿是曹家宗室,自小就在这山上修道,道行高深莫测,弟子芸芸众生。曹天功小时侯曾到这道观跟曹祖寿堂祖爷爷学武,虽未拜师,但系曾孙儿辈的宗亲,也算是家传武学,武功得到过曹祖寿的精心指点。后来曹天功大了当了兵,到响鼓岭来的时间就少了。再后来曹天功当兵回来承父业成了曹家武馆馆长,收徒教武,就又到响鼓岭来的时间多了。曹天功觉得响鼓岭是一个天然的修心练武的好地方,就跟堂祖爷爷商量让一些潜心修武的徒弟来这里修练。

    此时堂祖爷爷年事已高,巴不得有曹天功来身边,就欣然同意。于是曹天功就花了些钱把道观重新修缮一新,又多盖了些宿舍和练武厅,供徒弟们来这里练武所用。曹天功又酷爱山水建筑,又逐步花了很多钱来岭上建园立圃。经过好几年的努力,这响鼓岭上就建设得像个皇家庭院一般,亭台楼阁,花团锦簇,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加上这山盆里有一眼清洌的喷泉,常年喷水四季丰饶,饮水用水都不成问题,这里就更适合人居住了。

    美中不足的是交通,确切地说是上山下山难,上山下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东坡的十八拐。名说是十八拐,那是大拐,其实拐来拐去有三十六拐,上山下山就太不方便了,不但要费腿力,还要费很多的时间。但曹天功后来想到了一个下山的好办法,就是在山南面的岩石上备有一根碗口粗的长绳,从山上甩下直达山底,人可以从这根绳上上山下山。这个办法后来又多了一个功能,那就是上山下山和练武两者兼顾。当然是只有那些武功卓越的弟子,才可以来染指这根绳子,不但可以从这根绳子上上山下山,还可以在这根绳子上练手脚。也先后有许多武功高的弟子从这根绳子上上山下山,他们不想从东坡十八盘上山下山费时间,就选择了这根绳道,两手抓绳两脚勾绳,像猴子一样只七八分钟就上到百丈高的山顶上去了,只三四分钟就下到百丈深的山底下去了。唐兴喜曾经从这根绳子上上来下去过好多次。

    李发红把唐兴喜等人引到山顶,就直奔师傅曹天功而去。

    此刻曹天功正在一间练功房和贺开船、游竹排商量退日本鬼子的对策。他们已商量好半天了,也没有商量出个好对策来。自从那天离开曹家村,曹天功就一直在这大岭山里转。后来派人得知曹家村的八位老人被日本鬼子杀害了,曹家村的人就再也不敢回去了。曹天功只好把曹家村的人安排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在藏月山藏月洞,一个就是在这响鼓岭响鼓道观。去藏月洞的大都是些有家眷的人和家眷,其中妇女儿童老人居多。他们老幼妇孺不适合上这响鼓岭,因此就由曹九影、曹百安、曹千喜等人带着藏在藏月洞。上这响鼓岭来的人大多是青壮年,并且是以曹家武馆的人居多。

    曹天功在今天中午就知道十二里镇的鬼子出山了,他速速地派人去通知了藏月洞的曹九影和赫林村的瓜老大,叫他们快速作好分散乡亲和对付日本鬼子的准备。他又叫文爱武、武爱武继续监视鬼子的动向,确切地知道鬼子的行动路线。傍晚,他就知道鬼子是朝响鼓岭来了,就迅速安排李发红、陶顺紫、施跨江、方跃海四人带着人和枪在十八拐的路口和路上埋伏守侯,以防止鬼子上山和打退鬼子的进攻。

    但是曹天功心里十分地清楚,以他的这点人马这几条枪,要对付几百号装备精良的日本鬼子那是螳螂挡大车,担沙堵溃堤,击溃鬼子几乎是百分之百不可能的,被鬼子消灭那是百分之百迟早要到来的。但曹天功不会束手就灭,他要和鬼子拼个鱼死网破,自己和徒弟们的生命至少也要鬼子十倍来偿还,他告诉徒弟们形势的严峻性,他告诉徒弟们要作好必死的信心来杀敌。

    可喜他的徒弟都是铮铮铁汉,都对日本鬼子恨之入骨,没有一个怕死的,没有一个不为师傅分忧的,都信誓旦旦地表示,有他们在,就有响鼓岭在,决不会让日本鬼子上山半步。曹天功看到弟子们是这样血性,对响鼓岭倒不去多想了,他想到了在藏月洞的曹家村的乡亲们和在赫林村的瓜恬村的乡亲们,他们那里是不是也去了日本人,他们那里是不是安全,他们可都是他曹天功的受害者啊!

    但曹天功也没有别的办法了,眼下日本鬼子就在响鼓岭下,他不能离此而去啊,他要守在这里和徒弟们一同来杀日本鬼子啊。曹天功叫来贺开船和游竹排,请他们来商量守山退敌的良策。但他们商量了一个多时辰,也没有其他任何的良策,除了死守还是死守,直到最后一颗子弹还是最后一颗子弹。最后的结果是,要战到最后一个人也没有了才告灰飞烟灭。

    李发红进屋来就迫不及待地向曹天功报告说:“师傅,有救兵来了!”曹天功听说有救兵来了,立即就抬起头,两眼放出红红的光芒。贺开船和游竹排也从凳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