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章 文化建设 (第1/2页)
王团长从食堂里出来就去了宣传部。尹珍华把王团长引进宣传部的办公室里,说:“宣传部现在没有人手,剧团的十几个小meimei都到各部门去帮忙去了,宣传部里就只有易妍妍在印团规了。”又说:“这几天接待的人较多,原先印的一千张团规不够用了,要重新加印了。” 王团长说:“我不是来检查你们有没有人的,我是来看你们有没有困难的,好帮你们解决。”尹珍华说:“团长,我最大的困难就是,我还没有找到宣传工作的主重点,当然抗日武功团的宣传工作是围着抗日来展开,但在马甸子这么个小地方用得着有个宣传部吗?” 王团长说:“这你不就找到宣传的主重点了吗,当前宣传部的主要工作就是宣传抗日,宣传抗日不光是在武功团里了,主要是唤起民众的事了,那就是要通过我们武功团的宣传,让民众觉醒起来,自觉地参与到抗日的行列中来,自觉地加入到我们武功团的抗日事业中来,为武功团的发展壮大服务,也为武功团的战斗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又说:“你刚才的那句话就说对了,马甸子这么小有个宣传队就够了,但燕城地区这么大光有个宣传队就不够了,成立个抗日武功团宣传部就是要负责全燕城全潇湘各县各市各乡各镇的抗日宣传,让老百姓都知道日本鬼子的日子长不了,让老百姓都知道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功团,树立起全民打鬼子困鬼子赶走鬼子的信心,让老百姓站到抗日武功团这一边来。” 尹珍华立即说:“团长,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抗日武功团的宣传有两块主阵地了,一是抗日根据地的抗日宣传,包括对武功团战士和根据地民众的抗日宣传,二是要主动到根据地以外的地方和敌占区去宣传抗日了。”王团长说:“对,我来宣传部就是来和你商量此事,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比如标语口号传单、小戏小曲渔鼓大戏等形式,让全潇湘的中国人都知道有个抗日武功团的存在,有抗日武功团在引领他们抗日,大大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日士气,重重地打击日本鬼子的侵略气焰。” 尹珍华说:“团长,我明白该怎么做了,我今晚就和meimei们商量个办法出来,明日向你汇报,待你审批了就实行。”王团长说:“好。”又说:“武功团内部的宣传工作也要做好,这里的文化生活差,剧团每月要多演几场戏给战士们看,尤其是反映全民抗战的新戏好戏。”尹珍华答:“是!” 从宣传部出来,王团长去察看了文化站。文化站的职能主要是让战士们学文化,原先狮子山林场文化室的两个教员孔启书和孟式楷都在教室里擦桌椅板凳,肖丽嫣也来上班了,在整理才从狮子山林场那边搬过来的识字课本。 王团长到文化站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马甸子办一所学校。直到现在,马甸子里都没有正规的教育,很有钱的人家把子女送到县城或燕城去读书,其他人家的子女就没有地方读书了,有几家私孰教学,也是仅教识字而已,其他的功课就一概不问了。王团长觉得这样下去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中国近代的落后有很大程度是文化的落后,文化的落后导致科技的落后,科技的落后又导致军队的落后,军队落后的后果就可想而知了。当列强来打你的时侯,你就只有挨打了,英国人的坚船利炮就是个例证,日本人侵占中国的半辟河山就是个活生生的事实。国要强,先要强文化。文化得从教育抓起,教育得从娃娃抓起。 因此王团长急于想在马甸子办一所涵盖整个少年时期的学校,让马甸子及其附近村庄的少年都能到这所学校来读书,也让武功团的官兵的子女有个受教育的地方。王团长曾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战铜车,让他在建武功团文化站的时侯好好考虑这个元素。现在,武功团文化站已经建好了,学校的元素是不是也具备了呢,王团长就要亲自来察看了。 孔启书和孟式楷见王团长来了,就停下手中的活儿来迎接王团长,他们向王团长敬礼毕,就向王团长问好。孔启书和孟式楷也是红军老战士了,参加革命的资格就更老了,打闹农会运动起他们就参加革命了,他们那时都是旧私孰的教员,有文化有思想很快就成了农会的积极分子和依靠力量。但他们没有武功,农会运动失败后他们被县保安团抓去了,打了个半死关在县城的监狱里,火钳烙胸脯逼他们说出逃走的农会会员的藏身之处,但他们坚韧不屈未吐一个字,县保安团准备第二天枪毙他们。当晚,林狮子和林金洞领着二十多个逃出来的农会会员,半夜里摸进县城里,用大斧劈开大牢,把他们从死亡中救了出来,从此他们就跟着林狮子上了狮子山了。后来就随着林狮子的队伍成了红军战士的一员了。再后来中央红军长征后,他们又随着林狮子回到狮子山来了。由于他们没武功有文化,林狮子就安排他们在文化室工作。现在武功团成立了,文化室升格为文化站了,他们就自然地成了文化站的人员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