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意外 (第2/2页)
能让赵国暂时忘记自己这么一小支队伍,所以此次东进是十分有利的。 ……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天衣无缝,可是新汉军还是遇到了麻烦。由于对地形不太熟悉,在穿越司州地界的时候居然闯入了一座人数数千的赵军营地的眼线范围内。 这座兵营不大,主要的功能是保护粮道,让司州赵军不会有后顾之忧。 这份工作不简单,兵是百战老兵,将是熟悉战阵的老将。因为谁也不会把自己的性命交到一个废物手中。 距离军营还有几十里的时候新汉军就被赵军发现了。一开始赵军以为这是义军精锐,前来截断赵军粮道,达到围魏救赵的作用。 但这支五百人的小队伍怎么看也不像是义军乌合之众,后来他们便想到了传说中的那两支新汉小队。 因为刘俊之前在朔州方向的种种事迹早已传遍赵国,所以守护粮道的将军虽然坐拥三千大军,却没有丝毫轻敌。 可是已经被传神了的新汉军是每一个赵国将军眼热无比的目标。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只要剿灭新汉军队,自己的威望必然水涨船高。 在刘俊没有丝毫预知的情况下,自己和手下五百人俨然已经成了赵国军队中的‘香馍馍’。 粮道守军经过仔细观察和推测,得到两种结果,一是这支新汉军是趁陈小利起义来浑水摸鱼的,自己守护的粮道很有可能就是对方的目标。 第二个结果就是新汉军想要趁着赵国内乱,继续北上,在赵军剿灭陈小利的时候捣乱北方。
显然,第二个结论更接近刘俊的想法,虽然他不想继续呆在赵国了。可是如果自己归国之路受到阻碍他也不介意再打下几座郡县。 能派来守护粮道的自然不是庸人,他想了一会儿,当机立断,将军队一分为三,其中一百人留守军营,一千四百人埋伏在前往自己军营的道路上。剩下的一千五百人则埋伏在北上的必经之路。 如此,无论是新汉军打的什么主意,定会与赵军接上头。除非翻越崇山峻岭,朝着西北而去。 粮道的赵军将军很自信,自己两路都有一千多人,而且还是打伏击,没有战败的道理。 这段时间新汉军虽然在赵国传得神乎其神,可是相信那些传说的几乎都是平民。 刘俊对此浑然不知,依旧领着大军北上。他知道,只要过了司州,只要赵军没有提前得知自己的行军路线,调集冀州兵南下阻击自己的话,穿过司州就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游了。 “刘三,前面是何地?” 大军行至午时,已经是人困马乏,刘俊只好下令就地休整。吃饱喝足后正准备继续开拔,可是刘俊无意间看到前面那座小山包上有一处树木晃动了一下,故此将刘三拉过来问询。 刘三是刘俊最信任的人,因为斥候的重要性,所以刘俊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他。不过因为人手限制,如今在五百大军前面开路打探消息的只有包括刘三在内的三个人。 “主公,此地为赵郡地界。 此地只有两条路可以行走,一是绕过前方小山往西北方向,但此路二十多里外有一座赵军军营,人数约三五千。 还有一条路直接北上,穿过这座小山包往东北走二百里便是常山。”刘三不是个合格的情报工作者,虽然大致问题搞清楚了,但刘俊最担心的不是这个。 “大军北上一定要穿过前面小山包吗?”刘俊问道。 “主公,此山不大,南北长约十余里,山中有一条大路,大军不会受到阻碍。而且山矮林稀,我已细细查探,没有敌军伏兵。”刘三回答道。 刘俊皱了皱眉,对刘三的回答说不上不满意,但是心底总是有种不祥的预感。 “好了,你先去吧,把杨广义叫来!”最终,刘俊还是决定集思广益。杨广义久经战阵,而且这一段时间来他的表现的确不错,或许他有不一样的想法。 “主公!”杨广义很快就来了。 刘俊笑了笑,没有客套,开门见山的问道“杨将军,如今我们面前有两条路,相信你知道。你觉得选择哪一条好些?” 杨广义犹豫了一下,伸手指向无名小山所在的东北方向开口“主公,西北是赵军南下永石的捷径,必有重兵把守,如今我们走东北是最为稳妥的。 但行军作战,一切没发生的事情都是未知数,或许走这条路并不会比走西北来的轻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